复杂世界遵循着简单的逻辑

2019-03-29 09:50禾刀
中国民商 2019年2期
关键词:韦斯特规模发展

禾刀

事实上,每个人每天生活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与人体基本需求無关。“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我们新陈代谢能量的一大部分被用于组建社区和机构如城市、村庄、公司和集体,用于制造一大批人工制品,并创造出一连串的观念,从飞机、手机、大教堂到交响乐、数学、文学等”——这也是人类文明超越万物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志。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阮次山有句至理名言:“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长杰弗里·韦斯特在本书中绘声绘色描述的正是这么个理——规模法则,当然视角要比阮次山的宽广得多,内涵也深奥得多。

韦斯特的不同之处在于,把复杂逻辑简单化、生活化,就像他在序言中说的,“本书绝非专业书籍,而是秉承教育精神,写给‘聪明的外行看的”。所以,初读本书开始尚有理论深奥莫测之感,偶尔还夹杂一些数学概念,细读后又发现书中所述一切原本就在我们生活身边。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中发现不寻常的规则,这几乎是大多学者与常人的区别所在,比如那个被苹果砸在头上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众所周知,世界是复杂的,复杂到我们常常懒得去仔细想象。正因太过复杂,许多时候人们只能凭借经验的抽象思维去分析判断问题。复杂来源于众多简单的聚合,世间万物都存在相通的内在生长逻辑,几乎都可以量化,这便是韦斯特反复提及的规模法则。

规模,顾名思义,是一个关于体量的概念。俗话讲,人多力量大,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规模从数量级上远大于个体,但规模并不等于个体之和。

韦斯特以我们生活的常识为例。“一只体重为老鼠100倍的猫只需要32倍于老鼠的能量维持生命”,“城市规模越大,人均所需的加油站数量越少。人口规模每增加一倍,城市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而不是翻倍。因此,人口每增长一倍都会带来15%的系统性节余”。规模并非是对个体的同比例放大,往往意味着利用效率的提高,还有在个体事物上表现不值一提的微小事物,随着规模的增长,往往也会“水涨船高”,这其实就是规模的缩放法则。

对许多人感同身受的还有,同样是城市生活,城市规模更大的往往工资更高,就业也相对更为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舆论三番五次炒作“逃离北上广”,可“北上广”在年轻人眼里依然炙手可热。

当然,韦斯特在文中所引的个别例证也有令人费解之处。如尽管城市规模始终在膨胀,交通条件在不断改善,但人们每天通勤的时间仍大约1小时。选择这样的方向分析当然很有意义,但严格概定为1小时,想必许多深受“堵城”之痛的读者不太可能认同这一结论。当然也可能有同感之处,那就是尽管人们花在路上的时间是慢慢增长,但得益于交通的进步,人们通勤距离也越来越长,就像今天许多在北京工作的人,家其实安在河北或天津。其实,这也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最好诠释。

城市发展越大,一方面城市规模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增加了工资收入等,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城市病”——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

毫无疑问,从罗马城邦的出现,城市始终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从最初人们“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野兽和外敌,到后来煤、电等的发现发明,再到形形色色公共设施的出现,城市之所以至今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韦斯特并不认为城市发展因为没有抵达“奇点”而游离于规模法则之外,反倒认为人类的创新为城市“不仅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和能源种类,而且也对原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规模法则对公司发展当然也适用。有趣的是,与时下舆论极力推崇的百年长寿企业理念不同的是,韦斯特通过调查发现,全球真正意义的百年老店屈指可数,大多只是小规模的家族企业或者作坊。像美国企业一般寿命只有区区10年。企业如此短命当然因为规模法则。当公司度过初创时的艰辛,好不容易迎来爆发式增长时,其“损耗”往往也会越来越大。这种“损耗”一旦超过既有体系的抗压值,公司离倒闭便会为期太远。

不过,既然公司与万物一样具备规模法则,那么创新同样可以成为公司发展的持续动力。或者说,可持续发展从来都不是恒定不变的条件,否则永动机早就风行全球。我们放眼全球也不难发现,越是活力四射的跨国企业,越是重视创新发展。像华为2017年科研经费投入高达897 亿元,而亚马逊研发同年投入则为226亿美元。

简而言之,虽然世界无法超脱规模法则的“宿命”,虽然人类无法实现世界永续发展,但创新可以让人类生活的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 李雨蒙)

猜你喜欢
韦斯特规模发展
韦斯特罗斯新旅游中心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格拉迪丝·韦斯特:协助开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隐藏人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夺爱计
“侃爷”迷惑操作看呆网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