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策略分析

2019-04-01 09:20张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普惠金融可视化

张军

【摘   要】 本文基于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全面脱贫及精准扶贫的特殊时期,加大普惠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为背景。通过对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策略进行深入剖析,为推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建立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苏南地区;可视化;普惠金融

1  苏南地区发展可视化生态农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物联网应用为重点,南京市加大了对无人机、农业自动化加工设备等智能农业设备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智能农业的发展水平。结合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际需要,指导和支持农业规模基地和新興经营单位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实现了环境感知、数据传输、智能控制、远程服务和决策分析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自动化水平,发挥行业示范带头作用。2015年,南京市智能设施农业面积近4000公顷,规模化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达15%,南京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0%,居江苏省第二位。

镇江市以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为目标,把智慧城市建设与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结合了起来,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上。涌现出了一批“智慧农业示范点”,主要是通过重点培育、试点推广,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上,也加快推进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京口区瑞京农业2017年全市已经建有智慧农业试验点21个,产业类型涉及蔬菜水果种植、畜禽养殖、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领域,镇江的农业物联网在江苏省形成积极影响。

2  对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建设中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已经相当普及,无锡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较快,所以农村网络技术相当普及,全市的基础建设发展较快,但无锡市的智慧农业设备、设施还存在参差不齐、设备低下、网速慢等问题。只有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才能实现在线监测、远程诊断、降低成本和效益。只有积极引导大型养殖场应用环境调控、定量饲养和流行病监测等精密控制系统,才能有效地提高畜禽养殖业的标准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而农业智能设备开发利用率有待提高。政府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范围中智能农业设备的缺乏和回报缓慢,使得一般的小型农业经营者难以承受。

2.2  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政府层面问题分析

镇江市目前尚未启动“智能农业”建设在政府层面,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镇江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水平低,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领域不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缺乏规划,只占养殖行业的2.5%。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经营规模不大,信息化程度不高。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农产品具有地域性、新鲜性和季节性的特点,这使得物联网传感器的包装、稳定性和生活要求都高于工厂环境。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工业生产中缺乏数据模型和专家技术系统,农业智能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对农业认识不足,缺乏觉醒。

2.3  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建设中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问题

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导、政府进行农业保险补贴的经营模式依然是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保险公司可能会为了追逐经营利润最大化,没有真正让农业得到相应的风险保障。同时,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会使政府过度参与农业保险市场运行效率降低。传统农户对于风险保障的意识较差,购买相应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也会较低。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具有更强的风险意识,农业保险的需求较大。但是现有保险往往只针对明确存在的农业物质成本,而对于人工等成本考虑不足,部分灾害损失也未纳入保障的范围【1】。

3  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SWOT分析

3.1  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苏南地区已经形成一定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农村信用社不断改组成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金融网络不断成型,金融覆盖率不断提高,对农业方面的贷款逐步增加,同时出现了新的金融贷款机构,金融平台逐渐向农村倾斜。

3.2  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逆势分析

苏南地区目前发展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的逆势主要是存在技术和资金支持。首先在资金的支持上,部分地区缺乏资金来源,或者资金来源单一,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同时缺少政府的参与,没有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在技术方面,虽然在物联网,智慧农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成本较高,技术普及率较低【2】。

3.3  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机遇分析

首先我国已经进入农业改革政策的深水区。十九大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准确把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准确把握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苏南地区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达,同时在资本、技术和人才方面都具有独天独后的优势,以十九大农村改革政策机遇,不断在促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3.4  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挑战分析

目前在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对传统保险行业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模式以适应农业保险的需求,同时需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研发,推陈出新,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力度,特别是在可视化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生态农业园区呈现出新的风险特征,需要与传统的农业风险区别对待,这需要保险机构在人力资源及资金配给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对传统银行业,也需要针对农业信贷不足,处理好对农业的金融排斥问题,在缺乏农业保险机制前提下,需要考虑联合信贷机构,开发新信贷产品,增加农业信贷资金供给。

4  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策略分析

4.1  普惠金融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层面分析

明确支农普惠金融的协调政策机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但目前我国的正向激励机制需要完善。建议明确支农普惠业务界定标准、统计口径、监管准则、扶持政策,降低税负。明确新型金融机构在对农业及微企业信贷中作用及地区,给予普惠金融中政策性较低的税负。作为政府性金融监管机构银保监会,需要起到应有的监管责任,对于普惠金融中的相关规则制定及风险控制上给予法律条文加以明确。建立起有基层政府及村组织,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评级及定价体系,有效减低农户在信贷资金的违约率,实施在农户的还款能力范围内发放贷款。建立政府在可视化生态农业建设中资金支扶持政策,形成有效推动力,推动苏南地区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步伐。

4.2  在普惠金融框架下,对促进苏南地区可视化生态农业园保险与银行信贷业务联动机制分析

首先构建农户、政府、保险公司及社会为一体的保险体系。在保费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按照不同的风险程度和个人信用情况给予不同的保险费率。保险费用来源由农户和政府共同支付形式,这样可以减轻农户的压力,也能提高农户参保的意愿。保险公司将农户缴纳的保险金,需要专户专用,形成农业保险基金,对外投资,政府在基金投资方面需要规范投资范围,银保监会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扩大投资范围,获取收益,同时保證一定现金类资产,在农户遇险时,及时支付保险赔偿金,使被保险人在短期内得到补偿,恢复生产。政府也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减小保险公司单方面的压力,也是政府在三农上资金支持的体现。同时将构建起监督管理机制,农户将起到公众监督的作用,政府有关方面尽到监管的职责,使得保险公司对资金筹集与运用能够形成良好的规范。

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而银行在涉农贷款中可能存在着“农机忽视”倾向[3]。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可视化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农业保险机构及政府的深入介入后,充分发挥其在智慧农业建设的作用。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执行比一般商业银行更加灵活的存贷准备金率,通过定向降准等措施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对可视化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鼓励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批发支农资金,同时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

4.3  创新普惠金融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和产品

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创新步伐充足的资金来源。第一,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尝试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发展各种形式的债务、股权和资产支持,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的来源;第二,尝试建立政府扶贫资金的财政运行,加快服务方式创新,建立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经营的微型金融机构,通过现代化科技来降低扶贫业务的成本;第三,根据各地区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发农业保险品种和创新保险业务,有效提升农户和中小企业风险偿付能力,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鼓励金融机构从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以满足贫困农户需求。

4.4  加强普惠金融在可视化生态农业基础建设

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可视化生态农业基础建设上,需要探索出新的信贷模式。从物联网到智联网的建设,从产业园区到生态园区建设,提供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通过在可视化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资产抵押,土地使用权质押,未来收益优先偿还信贷等途径保证信贷资金足额偿还,同时可视化生态园区建设得到快速推广,不断提高苏南地区相对国外现代农业园区生产效率,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 磊.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评估与分析[J].金融理论探          索,2016,(6):71-78.

[2] 何昌彬.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下现代农业融资模式探讨-以       成都市为例[D].西南民族大学.2017.

[3] 孙玉忠.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信贷支持关系研究[J]. 黑龙江        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30(01),76-79.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普惠金融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