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语言功效

2019-04-01 06:45孙晓艳
黑河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

孙晓艳

[摘要]教育的艺术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况且学生在成长阶段最在乎的是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最能影响他们的也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见我们教师的责任重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效,用暖言滋润学生的心灵,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言暴力;细雨春风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以德为先。教师要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从“心”开始、以“嘴”为辅的教育策略,展示我们的教育魅力。教师的魅力不仅在于博学多才、技艺超群,更在于潜移默化的语言艺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夸张地描述了表扬的魅力所在。也有学者认为:“老师的声音是有温度的,它虽不像超市导购员的声音那般温柔婉约,却能带给孩子特殊的感觉:是凉的,熄灭孩子心中的怒火;是温的,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是热的,激励孩子勇往直前……”的确,语言暴力会让爱变成伤害,温暖的话语会浇灌心灵。

一、语言暴力会让爱变成伤害

毋庸置疑,教师是爱孩子的,正所谓“爱之深,痛之切”。面对家长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面对巨大的应试教育压力,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就会自然地表现在言行中。教师看不惯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捣蛋鬼”,一旦这些孩子犯错, “语言暴力”的惩罚便成了教师的首选。于是,“你怎么这么笨”“傻呀你”“脸皮咋那么厚”等恶语便不加思考地抛向孩子。教师觉得这些行为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小学生天性纯真善良,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些极端的话语不但让他们感受不到爱,反而会重重刺伤他们稚嫩的心灵,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和自信心,甚至会给他们一生留下不可抹灭的阴影。从根源上来说,语言暴力比体罚还要严重,它是一种严重的人为精神摧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引发学生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付志新认为:表面看来,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并不明显,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由此产生的后果实际上更为严重。体罚,伤害的是学生的稚嫩的身体,可肉体上的痛苦毕竟是短暂的,而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灵的戕害,往往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很快弥合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暴力不仅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还极易使其对学习、生活丧失信心和兴趣,而且还可能使部分学生滋生某些心理障碍,甚至产生自残、自杀乃至铤而走险等不堪设想的后果。这不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吗?所以,教师要慎于言,否则,“爱”会变成伤害。

二、温暖的话语会浇灌心灵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言语的激励较为普遍。教师真诚的话语会在学生心里播下美好的种子,会伴随学生自信自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特别赞同这句话。教师工作最大的欣慰是看到孩子不断进步,那么,我们的孩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得到别人的赞美。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与其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以此来激励学生进步。

在二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表扬激励的作用。我曾担任一个“问题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无论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很让人头疼。我决定先从学生的纪律抓起,当时给他们上的第一节是游戏课,我和同学们做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快下课了,孩子意犹未尽,还在兴奋地说着、闹着,真有些管不住。我大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我发现了你们身上的很多优点。”孩子们顿时鸦雀无声了,一双双小眼睛都期待地看着我。我继续说:“第一,你们很聪明。第二,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第三,你们很友爱,在激烈的比赛中没有发生过口角。老师评价得对吗?”“对!”同学们高兴地齐声答道。这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说个不停,我知道,是我把他们夸明白了。接着,我给他们上了一节班会课。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听说咱班在期末总结会上一个奖状都没得到,这是真的吗?”同学们低声回答:“是。”“为什么呀?你们不希望得奖状?”我接着说:“老师现在和大家是一家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甘愿落后吗?反正我不愿意!你们呢?”几个淘小子喊得最大声:“不——愿——意——”“那好,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咱们这学期争取把纪律模范班的奖状夺回来,我相信大家一定行。”同学们的信心增强了。接着,我和他们共同制定了班级公约。在以后的时间里,淘小子们也难免犯错误,但我从来不正面批评,而是经常说:“某某同学,又扣分了?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因为老师看出你是个讲义气的孩子,怎么能拖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后腿呢?”后来,班级公约实施后,在我的激励下,班级的纪律明显好转。年末评比,我们班获得了纪律、卫生双面红旗。班级纪律好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有了可喜转变。于是,我趁热打铁,开始抓后进生的工作。后进生并不是一切都是落后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同學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同学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对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后进生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如我班有一位同学,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体育能力突出,在市运动会上顽强拼搏,为学校争了光。我对他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成绩大力表扬,并鼓励他把顽强拼搏的精神也带到学习中去。后来,他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成绩也有所提高。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整体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知道,这就是表扬激励的神奇效果。

由于工作需要,担任多年班主任的我改变了角色,变成了教语文的科任教师。开学初,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据说班内李小钰同学性格特别奇怪,谁也不能批评他,否则他眼泪汪汪地瞪你不说,还会对你大喊大叫,教他的老师都躲着他。面对他,“初来乍到”的我只能敬而远之了。课上我布置学生默写课文片段,走到他旁边,发现他的课文七扭八歪地默写完了,我随口说了一句:“李小钰默写得真快,提出表扬。”话音刚落,只听“呲”的一声,他把那张纸撕掉了。我心想:我哪里说错了吗?我走过去生气地问:“你为什么把它撕了?”他认真地说:“我写的字太乱了,我再写一遍吧。”说着,他就认真地写起来。当时,我说不出是什么感受,谁说这孩子不可理喻,表扬他一句他就如此感动,他就是一简单的孩子呀!从此,我开始关注这个孩子,我发现他吃软不吃硬,犯了错误,你心平气和地先表扬他几句后再批评他,他完全可以接受的。照顾他的家长是不识字的爷爷,家庭听写作业他从来不完成,我找到他对他说:“听说你的手机玩得挺好,你一定会录音,你看以后你的听写通过自己录音来完成行不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比其他同学做得好。”孩子答应了,并照做了,我发自内心地又表扬了他一番。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与同学也能融洽相处了。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之间,在不断地锤炼之下,在不断地创造之中,才能活力常现、魅力常在。教师应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并从这份热爱出发,带着欣赏的目光审视学生,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让学生自信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陶继新.做一名幸福的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方圆,李建龙.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浅析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关于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探讨
浅谈新闻记者采访的语言艺术和规范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刍议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写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