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仿金粟笺考

2019-04-02 13:36梁基永
收藏·拍卖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渍斑点乾隆

梁基永

乾隆朝仿制宫廷所藏历代文房玩物,是中国文物史上一个高峰期,大凡瓷器、铜器、书画,都有追摹古人而留下名品的实例。而用在书画纸方面,则有赫赫有名的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至今仍为造纸史上的传奇之物。

仿金粟笺源自乾隆之喜好

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浙江海盐金粟山的金粟寺,开始订造了一批抄写藏经用的纸,材料是桑皮、槠皮等,多数抄写经文的纸背后,盖有“金粟山藏经纸”的椭圆形木戳印记,有研究者甚至认为这种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甚至晚唐。经历元初的战乱与明代倭寇骚扰后,寺院藏经逐渐散失,明代中期流落到民间的有不少。由于背后有木戳印记,早在明代中期文徵明的年代,已经成为书画家喜欢创作的用纸。存世不少明代中期书画,都用此种纸作素材。

乾隆帝对于书画和装裱用纸,非常用心,今日在两家故宫的藏品中,很多宋元墨迹的引首,诗堂上都用金粟山藏经纸,乾隆御题其上。例如著名的神龙本《兰亭序》引首“晋唐心印”就是用的金粟山纸。但是金粟山纸在明代已经很贵重,再到乾隆年间,宫中存宋纸已经很少。从很多宫藏画的诗堂可以发现,连没有木戳只有模糊的印经的纸,即普通宋纸甚至明初藏经背纸都用上了,可见老纸的不敷使用。

此时即促成了乾隆年仿金粟纸的出现。在文献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对于金粟纸的再造非常重视。至少在乾隆九年,《石渠宝笈》面世时,已经记载有乾隆御笔书画用藏经纸的条目:

乾隆九年秋御笔《临文征明兰花卷》

同年八月御笔《临赵孟兰蕙图卷》

同年九月御笔《临文征明五君子图卷》(俱见《石渠宝笈》卷二十)

以上各件,均见于文献,且都是乾隆御笔,可见当时他对于这种仿制纸的满足程度。除了用作自己书画,乾隆初的不少书画上,也已经用仿制纸作引首,证诸实物,例如香港艺术馆藏唐人《小楷大般泥洹经金刚身品第六卷》,此卷为《秘殿珠林》初编著录,其引首为空白未写之藏经纸,有“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木戳,《秘殿珠林》于乾隆九年编成,可知最迟在乾隆九年(1744)前,这种仿造纸已经问世,并且用于书画和装裱。

仿造古纸自成一脉

对于仿造古纸的成功,乾隆显然是满意的。

在《御制诗二集》中,乾隆曾写诗《题金粟笺》记载仿造藏经纸赋诗云:“蔡左徒曾纪传闻,晋唐片拟卿云;铺笺见此代犹宋,试笔惭他鹅换群;蒸栗只需夸玉色,青莲仍自隐经文;用之不竭非奇事,金粟如来善化云。”从诗中可知,乾隆对于仿造的标准是,颜色犹如蒸熟之栗子。证诸传世数种乾隆纸,确实都有唐宋纸用黄檗染纸的黄褐色。至于“用之不竭”,则又间接透露出当时宫中唐宋古纸已经接近枯竭的状况。

乾隆年仿纸,尺寸有数种,其小者尺寸大约都为每幅48cmX29cm,颜色亦有数种。笔者所藏两种,其一为中等褐色,纹为隐约可见之大小不同圆圈;另一种为古纸底色(较淡褐色),斑点为不规则之水渍纹。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纹样,按照文献记载,这与不同批次仿造有关。而每次制作,乾隆都会亲自过问,如:

《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将杭州送到有斑点藏经纸一千张外随备用藏经纸一百张呈进,交太监鄂鲁里呈览”;

同档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则记载:“将杭州送到青玉盘四件,无斑点小藏经纸一百张,外加丝绵宣纸一百五十张呈览。”

由此可知,藏经纸尺寸应该有大小两种,并且颜色至少也有分有斑点和无斑点两种。笔者又经过试验发现,目前网上拍卖图片所显示的各种未装裱藏经纸多数为水渍纹样,而书画存世实物则为淡圆圈纹,这是因为水渍纹在经过装裱过后,会自然渗化成淡圆圈效果,与真正的藏经纸近似。

又由文献可知,负责仿造藏经纸的,是浙江杭州织造。因为金粟山位于浙江海盐,所以杭州得地利之便,当时负责的是织造徵瑞,而所选用的纸、材料也不是普通树皮,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乾隆四十年闰十月条:

“《永乐大典》毁造仿藏经纸二张持进呈览……再向懋勤殿要旧宣纸五十张交寅著,并先发去,旧宣纸五十张做藏经大纸一百张,其仿藏经小纸,俱著照样成作进来。”

又四十四年十月记载:

“太监厄鄂里交头号高丽纸三十张随白纸尺样一张,传旨着交杭州织造徵瑞用造藏经纸料,将高丽纸归入其内,按纸样尺寸抄造藏经纸三十张,或二十张亦可,有斑点者一半,无斑点者一半。”

造纸用古纸作原材料,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古法,即所谓还魂纸。乾隆为了自己书画的风雅,不惜毁坏宫中旧藏的明代《永乐大典》和进贡的旧高丽纸,做仿古藏经纸,也可见他对于这种纸的高度重视。甚至有时乾隆对于纸的颜色也有严格要求,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初三日活计档:

“奉旨将藏经纸交懋勤殿写经用。再传与杭州织造将有斑点藏经纸再抄做一万张,其颜色少为黄浅些,得时陆续呈进。钦此。”

吴振域《养吉斋丛录》曾记载,懋勤殿大库为内府储存各种纸张之所,前述供造纸的旧白宣纸和高麗纸都从此库取出,各省进呈之藏经纸,也存放于此库。准此上谕可知,乾隆朝仿纸每批均有不同颜色,深浅随皇帝之喜好而定。

至今仍是仿古纸中名品

至于上引所说的一万张,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曾经有学者提供一则数据:乾隆五十一年正月二十九日至五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计有九次杭州方面送到有斑点藏经纸,每次均五百张,并交懋勤殿收讫。又乾隆五十四年(1789),福建巡抚徐嗣曾一次进贡仿金粟山藏经纸五百张。

按此可知,在乾隆后期,仿造金粟山纸仍然是热门贡品,甚至连浙江的邻省,福建巡抚也凑热闹进贡仿金粟纸。纸多了之后,乾隆用纸也大方起来,除了用作书画装裱之外,甚至出现了宫中印制经文,也用藏经纸。存世实物之中,笔者所见,如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图书馆藏乾隆丙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内府所印《御书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陀罗尼经》即用此纸套色印刷,纸上所用木戳字样为厚实的一种,与笔者所藏较深褐色者同。证诸《秘殿珠林》著录之唐人经卷亦较近似,可以作为乾隆初藏经纸的标准。而存世较多的另一种,底色较浅者,木戳字样较瘦,或为乾隆四十年之后进贡的特征。

乾隆年仿制的金粟山纸,在后代陆续有仿造,称为虎皮宣纸,至今仍然是仿古纸中的名品。民国时期乾隆仿金粟山纸也出现了仿品,木戳较为笨拙,没有乾隆字体古朴的特征,水渍纹也很呆板,即用虎皮宣仿成。而真正的乾隆金粟纸,其水渍每幅不同,应该是以人手洒染成,这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水渍斑点乾隆
斑点豹
擦玻璃
我帮妈妈擦镜子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Finding beauty in your scars Alexandra Heather Foss
老翁妙对戏乾隆
摆脱病毒
水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