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2019-04-06 08:03何云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整骨寰枢肌张力

何云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 深圳 518033)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常见病因为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导致的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进而以致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主要引起头痛以及眩晕等症状,故又称为上行性颈椎病,因其中大多是由椎节不稳定造成,易经非手术疗法治愈或者好转[1]。本研究用整骨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2例,均为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8~62岁,平均(45.29±6.12)岁;病程2~12年,平均(6.23±1.28)年。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9~63岁,平均(45.78±6.23)岁;病程2.5~12年,平均(6.56±1.58)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存在发作性眩晕的症状。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类型的颈椎病;②无其他缺血性脑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一般的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用整骨调衡手法[2]。①松筋:首先用拇指或者掌根部按揉脊柱病变节段周围的软组织2min,接着拇指弹拨以上部位的压痛点,即“筋结”处3min,力度从轻到重,达到患者感受到酸胀为止。②拔伸:患者仰卧位,医者站立于其头端,一只手的拇食指顶住病变脊柱的椎板,另一手托下颌,向上将颈部托起并与水平大约成15°的夹角,向头端拔伸,持续一会,放松一会,反复操作几遍。③整骨:患者姿势保持不变,一只手的拇指顶住第2颈椎关节突,另一手掌部托住下颌,进行拔伸,然后旋转颈椎至极限,随后用有控制的但是幅度稍增大的扳动,按摩棘突的拇指用力向对侧推按即可。

对照组用传统推拿治疗手法[3]。患者坐立位,医者位于其后,拇指与中指按摩风池穴1min,风池穴到颈根部从上到下用拿法按摩5 min。用颈项部拔伸法,着力点为双侧乳突部以及下颌部,推开颈椎,牵引的同时使头颈部左右旋转、前屈以及后伸。治疗每天1次,连续进行12次。

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的评价利用相关研究进行评定,记录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的时间,提高日常生活、工作的能力,分值越高表示症状缓解效果越好。TCD检测:治疗前后均进行左右椎动脉(LVA、RVA)以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V)的测定。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颈部肌肉酸痛、晕厥以及关节脱位等情况。利用TBed测定治疗前后的后肌链角度肌张力的数值。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量表与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量表与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量表与症状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1 10.49±2.70 25.02±3.71 17.631 0.00对照组 31 10.25±3.02 20.88±3.99 11.831 0.00 t 0.331 4.612 P 0.74 0.00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 时间 LVA RVA BA观察组 31 治疗前 27.80±4.72 28.10±4.80 33.89±6.89治疗后 37.82±4.55△ 38.80±4.72△ 46.70±7.10△对照组 31 治疗前 28.07±4.73 27.99±4.71 34.45±7.07治疗后 34.67±4.29 34.60±4.25 41.56±7.01

两组治疗前后后肌链角度肌张力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后肌链角度肌张力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后肌链角度肌张力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第1次治疗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 31 1.44±0.07 1.43±0.06 1.27±0.05△对照组 31 1.46±0.08 1.47±0.07 1.31±0.04

两组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发生1例颈部肌肉酸痛,治疗结束后均自行消失。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①动力性因素: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出现松动,波及两侧的横突孔,出现侧向移位,刺激或者压迫椎动脉。②机械性因素:钩椎关节的创伤性反应、钩突的骨质增生以及髓核脱出等持续性致压物导致。③血管因素:复杂且易变性较大,对于动力以及机械原因导致的颈椎病,可以通过松筋推拿按摩的方法得到缓解或治疗。

整骨调衡手法结合了中、西医治疗理念,结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采用松筋、拔伸、整骨等方法而形成的一套推拿方法[5]。 “整骨调衡”手法能够重建生物学上的力学平衡,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相关的肌肉群,通过拔伸的手法拉宽椎间隙,缓解椎动脉的迂曲状态,改善椎动脉的供血,通过整骨法缓解寰枢关节错位导致的关节紊乱,减少相关关节对于椎动脉的压迫,达到颈椎的内外源性平衡,从而治疗寰枢关节源性的颈椎病[6]。

综上所述,整骨调衡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椎动脉的血流状态,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整骨寰枢肌张力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1例临床诊治观察
柳濑真弓:将骨骼当做拼图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蒙医传统整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蒙医整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