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的相关研究
——以肇庆学院学生为例

2019-04-08 12:55邹宜峰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肇庆程度因子

邹宜峰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各类慢性疾病的频发,人们的健康、卫生保健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不仅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生理机能、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在此前提下,人们也开始关注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其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物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这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1].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个地区的人群特征制定出一份普适性的生命质量测定表(WHOQOL)后,对生命质量的测评也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而流行,同时也衍生出了针对于不同人群的各类专用量表.但我国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相关研究,较为落后.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如何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聚焦大学生生命质量现状,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寻找解决对策,可以为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以肇庆学院2014、2015、2016、2017年级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245人.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情况一览表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生命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合中国地域人群的特点转译研制出的WHOQOL-BREF中文版,在1999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采纳并指定为国内的行业标准[2].本调查问卷以WHOQOL-BREF中文版为蓝本,结合肇庆学院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成《大学生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生命质量简表共有4个因子:生理因子(躯体疼痛及不适、医学治疗需求程度、精力充沛、行动能力、睡眠状况、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心理因子(生活积极性、人生意义、注意力集中、自尊、对自己满意、消极感受);人际关系因子(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朋友的支持与帮助);环境因子(安全感、居住环境健康、经济条件、信息获取速度、休闲体育时间、卫生保健服务、交通状况等),以及2个总体评价,为了更加吻合大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将原始量表中的“您对自己性生活满意吗?”问题改为“您对自己的情感生活满意吗?”,并增加6条与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及生活状况相关的问题,分别为“Q4您最近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Q5您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Q6您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Q7您是否每天按时进餐”、“Q9您每天用于阅读、学习的时间”、“Q10您每天用于娱乐消遣的时间”.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过去4周内的生命质量具体情况.问卷中的11至37题为计分题,由低到高分别为1到5分,其中13题、14题、37题为反向计分;另外有3题为专业、性别、年级等基本信息调查.根据原量表提供的每个因子分值计算方法,分别得出原始因子得分及20分制转换得分,其中总生命质量以及总健康状况分别为单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

1.2.2 测试方法

使用WORD文档设计问卷题目及内容后,制作成网络问卷调查,采用以年级分层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小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体育专业4个年级中各抽取1个小班共104人进行问卷调查,在非体育专业4个年级中各抽取1个小班共141人进行问卷调查.

1.3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IBM SPSS Statistics 25.00 for Windows建立数据库,根据WHOQOL-BREF中文版操作手册提供的分值计算方法[1],在EXCEL中计算出4个因子原始得分后转换成20分制得分,并导入SPSS Statistics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时,将问卷第3题及第4题中选择了“每周锻炼3次以上(包括3次)”且“每次锻炼30 min以上(包括30 min)”的回答者定义为“经常运动组”;选择了“每周3次以下(不包括3次)”且“30 min以下(不包括30 min)”的回答者定义为“不常运动组”.

2 结果

2.1 肇庆学院在校大学生生命质量各因子得分情况

经过检验后,本研究调查的肇庆学院大学生4个因子得分均近似正态分布,见表2.本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20分制得分情况,见表3.与广州市高校大学生及全国常模生命质量得分进行对比[4],各因子对比得分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肇庆学院大学生生命质量在生理、心理因子、总的生存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低于广州市高校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人际关系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可能与现今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的增加有关[5].而环境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及广州市高校大学生的原因则得益于肇庆市近年来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住房、交通状况的迅速发展.此外还发现在36题(您有消极感受吗?如情绪低落、绝望、焦虑、忧郁)中,有14%的学生回答自己经常或总是处于消极状态,在15题(您觉得生活能给你带来乐趣吗?)中,有17%的学生认为生活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在16题(您觉得现在自己的生活对人生有意义吗?)中,有19%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

表2 4个因子及2个总体评价得分正态性分析①

表3 肇庆学院大学生与常模及广州市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二十分制得分①对比

2.2 肇庆学院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生命质量各因子得分对比

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心理因子、总的生命质量以及总的健康情况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见表4.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殊性,有较多的运动专项课程,因此较非体育专业学生拥有更多接触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从数据看,其中心理因子及总的健康情况得分差异非常大,说明体育专业学生相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可能心理更健康,对生活充满积极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能集中注意力,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表4 肇庆学院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生命质量各因子原始得分对比

2.3 肇庆学院大学生不同体育参与程度分组与生命质量相关分析

我们对“经常运动组”和“不常运动组”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见表5.

表5 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分析

“经常运动组”与“不常运动组”之间的生理因子、总的生命质量、总的健康情况的P均小于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心理因子的P小于0.05,具有统计意义.“经常运动组”高于“不常运动组”.4个因子具体分析见表6.

由表6可见,体育参与程度高的“经常运动组”在精力与疲惫、行动能力、工作能力、人生意义、对自己满意程度、环境安全感、休闲体育时间与体育参与程度低的“不常运动组”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前者高于后者,其余选项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表6 体育参与程度与4个因子详细问题分析

2.4 “经常运动组”与“不常运动组”之间生活状况、习惯对比

“经常运动组”和“不常运动组”生活状况、习惯的人数比例对比分析见表7.

表7“经常运动组”与“不常运动组”生活状况、习惯的人数比例对比分析 %

通过对2组数据分析后发现,“经常运动组”与“不常运动组”之间在“是否按时进餐”以及“每天用于娱乐消遣时间”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从“是否按时进餐”的数据可以看出,“经常运动组”中具有这种习惯的人数为73.1%,而“不常运动组”仅为58.8%,说明前者比后者更自律.

生活状况、习惯与生命质量的对比,见表8.

结果表明:有按时进餐习惯的学生与生理因子(F=12.65,P<0.01)、心理因子(F=17.43,P<0.01)、环境因子(F=15.54,P<0.01)、总的生命质量(F=16.33,P<0.01)差异极为显著,与总的健康情况差异显著(F=5.67,P<0.05).常运动的人比不常运动的人可能在日常作息上更为自律,而体现在是否按时进餐习惯上则与生命质量之间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

表8 生活状况、习惯与生命质量对比分析

2.5 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表9表明肇庆学院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及生活状况、习惯的关系,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中的生理、心理因子、总生命质量及总健康状况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体育参与程度对生命质量可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表9 肇庆学院学生生命质量与生活状况、习惯项目间的相关系数一览表

3 讨论

3.1 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期,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活力和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4].就研究对象的总体生命质量而言,肇庆学院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其生理及心理因子落后于常模以及广州市高校大学生.从心理因子的答题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颇为严重.人际关系是4个因子中得分最高的,由此可见肇庆学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较好,同学、师生之间关系较为融洽.体育专业学生相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社会因素的变化,大学生问题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加强大学生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5].

3.2 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研究显示,体育参与程度高的“经常运动组”相对于体育参与程度低的“不常运动组”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具体表现在生理、心理因子、总生命质量以及总健康情况上,前者的得分明显高于后者.由于调查对象处于相同的大学以及文化环境之中,2组大学生对于自身生命质量的环境因子的评价是一致的,因此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生理因子中,经常进行运动锻炼有利于全身各个系统的提升,特别是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以及各种代谢机能.经常进行运动锻炼能令人的生理活动处于适度的应激水平,这种应激水平能对人的各种生理活动起到积极的调节,因此,“经常运动组”拥有更充沛的精力以及更强的行动与工作能力,在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上更加游刃有余[6].在心理因子中,由于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相互平等的身份,以及在体育运动倡导的相互尊重和相同的规则指导下,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大学生会更主动地听取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因此,经常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满足感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经常运动组”的同学认为目前的生活对自身非常有意义以及对自身满意程度较高.总体数据表明,体育参与程度与生命质量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体育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提升生命质量[7].

4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健康的体魄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事业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而数据表明肇庆学院大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则令人十分担忧,大学生的心理处于相对不稳定、不成熟的阶段,加上各种压力对学生的影响,使大学生出现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一部分同学感觉生活没有乐趣甚至觉得人生没有意义[8].而数据显示,“经常运动组”在生命质量测评中的某些因子得分明显比“不常运动组”得分高.因此可利用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专业知识形成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开设更多偏向于娱乐的体育游戏以吸引学生参加;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体育锻炼模式,增加趣味性.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关注,是为了消除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沃土.针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还需要有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性研究.

猜你喜欢
肇庆程度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影响因子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