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稳”工作,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2019-04-08 01:09程玺
北方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六稳高质量发展

程玺

摘  要: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内蒙古要深刻领会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要求,紧紧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加快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六稳”  高质量发展  战略机遇期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内蒙古提出了“三个扎实”的重要要求,为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面临下行压力。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既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背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交汇融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将为内蒙古加快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动力。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将为内蒙古加快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紧密对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参与全国全球产业分工,分享中高端产业链价值提供更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既是国家赋予内蒙古的重大责任,又是内蒙古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保护自然价值、增值自然资本,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根本措施。随着绿色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内蒙古绿色生态本底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第一优势。特别重要的是,几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内蒙古全区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稳定,为内蒙古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好发展环境。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我们要深刻领会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要求,紧紧把握机遇、利用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加快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毫不松懈稳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要把稳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进一步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帮扶,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就业扶贫和城镇困难家庭就业工作。抓实就业技能培训,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围绕企业用工和岗位需求,因人因岗、分类施策加强订单式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扶持残疾人就业。

双管齐下稳金融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做好“金融活”和“金融稳”两篇文章,促进金融与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深化政金企合作,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全力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要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三牧”金融服务。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发挥好支农贷款和农牧业担保基金的作用,对符合条件并有扶贫小额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应贷尽贷。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妥善做好到期企业债券兑付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持续开展农村牧区高利贷整治。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惩戒机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降低信用风险。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

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稳外贸稳外资是有效应对外部挑战、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泛口岸经济,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要更好发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橋头堡作用,加强整体战略规划,构筑国家对外开放的“北向大动脉”,提升内蒙古全方位开放水平。要充分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等重点口岸的通道枢纽作用,加快国家和自治区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形成辐射东、中、西部,各具特色、功能齐全、产业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经济区域,推动“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要引导、帮助企业发挥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俄蒙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建设国家级境外园区。围绕国家规划的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强化设施联通,建设大型物流仓储、集散基地,进行综合配套服务和落地加工,构建“一带一路”大通道。加强中欧班列货物集散基地和综合保障基地建设。

深挖潜力稳投资

要树立新发展理念,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有效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切实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政策,积极策划储备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事关民生福祉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围绕交通、水利、生态环境、市政设施、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集大高铁、包银高铁、呼和浩特新机场、电力通道配套电源点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吸引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用地、市政配套、环评审批、资金落实等方面统筹,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综合施策稳预期

稳预期的关键在于提振市场信心。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以贯之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清除阻碍和影响民营经济发展思想沉疴。在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上下功夫,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放开民间投资领域,着力消除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切实做到“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物流、用工等要素成本。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打破信息壁垒,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和制度性成本。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标国际标准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切实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各界看主流、看长远、看本质,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提振投资者信心,提高社会民众对就业、物价、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满意度,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形势越复杂,越要听从党中央号令。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精神,就能心无旁骛地办好自己的事情,不让任何障碍牵绊前进的脚步,扎实推进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六稳高质量发展
促“六稳”关键是练内功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