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道路的新探索

2019-04-08 01:27宋叶微郑宇航杨丽湫王敏唐于惟
中国市场 2019年9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三农问题

宋叶微 郑宇航 杨丽湫 王敏 唐于惟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实际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然而由于资金闲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争议、人员素质和组织协调存在欠缺、难以打造优势项目、相关法律与规划的限制性等问题,导致现行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一个主体框架。文章基于党的十九大政策导向,以百强村“友谊村”为范例,采用类比法,从资金利用、组织结构与参与人员、政策环境、资源利用与创新项目四个方面,总结其发展经验,探讨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道路,为后续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三农”问题;利益相关者;村集体经济;友谊村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9.038

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个艰难烦琐的过程,它涉及农村产业发展方向、土地利用模式、村民利益分配等众多问题。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已经提到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原则,但在实际中却存在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协调等问题。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宏娟等人认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提出“同等入市、同价同权”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了资源再分配。可是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即使早已存在的土地流转现象也远不及三中全会的标准。另外,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利益分配,它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孙阿凡等人认为:修订和补充现行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税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涉及流转及利益分配原则和程序的条款额,建立初次流转增值归公和城乡一体土地税制是一种极为可行的措施。因此,一个适用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框架应当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本文以友谊村为实例分析,剖析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探索新发展道路。

1 村集体发展问题

1.1 资金利用效率低

(1)农村资本的粗放利用与闲置,极大程度上阻碍了集体资本集约化的进程,导致集体资产不能向资本转化,无法与现代资本市场体系进行有效的对接。资金的闲散利用,农户就无法扩大生产规模,集体就无法完善基础设施,导致农业旅游业的成本增加,阻碍集体经济发展。

(2)村民对集体发展政策不了解、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导致利益分配不满意,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产品如果没有完整的利益输送链条,只靠政府的价格保护政策,村集体经济很难稳定地发展。

1.2 组织结构不完善

(1)村集体组织主体意识模糊、责任意识淡薄、监督管理缺乏,财务半遮半掩。同时许多村干部对于政策理解程度较浅,传达效率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2)农村“空心化”现象加重。村集体没有明确的发展管理方向,单靠农民自己耕种、自行交易,势必会出现商人压价的情况,导致在外打工的现象愈加严重,不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

1.3 政策认定存在偏差

集体经济权益分配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村民资格认定等问题,由于牵涉因素复杂,相关法律依据众说纷纭、并不明确,应有的规定迟迟未能出台。

1.4 资源闲置

土地碎片化和荒地现象严重。田边地头、沟坎渠道与荒山等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其次,土地间作能力较低,可间作土地未被较好利用。

2 友谊村现状

友谊村作为国家百强村,很好地诠释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2014年7月,在清理、核实村集体资产,确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基础上,友谊村进行了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办理了全省首个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营业执照。依托1500余亩的集体土地,该村打造了集钓鱼基地、水上娱乐、度假旅店于一体的4A级景区。2016年1月28日上午10时,广汉三水镇友谊村集体资产出租竞价会在广汉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举行,最终以36.6万元的价格成交。在其他方面,友谊村将河坝地出租给租开发商进行打造,由村里收取租赁费用。所有收入共计70多万元,且主要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3 村集体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3.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进社会资本,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集约、合理利用资金。集体经济发展首先需要从内部治理下手,通过集中集体资产、明确使用方向、估算预期回报等,确定可行发展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农村经济还需开放共享,引入社会资本和外来投资,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村集体资本增值,合作共赢。

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应着重关注村民对于利益分配的满意度与生产积极性。既要抓好对接村企的利益输出模式,防止农民利益边缘化,强调村干部克己奉公,又要完善村民的利益分配制度,从三个方面完善利益对接机制。就如友谊村,它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试点,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根据每家每户的贡献率直接分配利益。

3.2 健全村内组织结构,形成“技术+财务+监督+管理”一体化机制,科学化发展

农村管理组织架构极大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在现代村集体经济建设中,要形成有效的分管模式,在“共谋发展”的基础上“各司其职”。

有效的分管机制能明确各单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监督力度、减少腐败。农村干部应该逐步形成“技术+财务+监督+管理”的模式。将农技员、财务员、监督者、管理者适当分离,使其能够专注自身职责,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服务素质,明确发展方向与着重点。农技员应着重于基础农业技术服务、财务员注重资金有效利用与财务监管、监督者应坚持执纪问责制度、管理者应充分协调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的,科学化的组织结构,秉承“村民利益第一”“公开、透明”的原则来开展工作。

3.3 政策環境是村集体发展的基础,法律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保障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先进的农业发展设施,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节约农业开发成本,加深集约化程度。

国家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需整合农村集体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生产服务、电商、旅游等产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以“集体+生产服务”“集体+电商”“集体+旅游”“集体+养老”“集体+物业”等模式来创新乡村发展机制,改善乡村各个环境条件。

法律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规范环节。法律应当明确分配集体经济权益、村民的资格认证,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最重要的是,在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时,公开评判标准,完善评判机制的做法,可明确司法介入需纳入农村经济组织的救济途径。自2018年以来,相关法律已较为完善,如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途径等。

3.4 依据村内特征,“量身引进”可行度高的特色项目

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农业资源,不论是土地、渔业还是森林,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好闲置、粗放利用的农村资源,发展可行度高的特色项目,改善土地利用方式,能极大地拓展农村发展新优势。

(1)发展“村、乡”特色产业项目:依托当地资源,开耕“四荒”,全力推进“一、二、三”融合发展。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以村为本,全力发展、集中打造“一、多村一品”的特色村、乡产业项目。

(2)联合造建“飞地”建设物业项目:通过规划建设、税收分配等村集体合作机制,整合村内现有的分散、低小的村级物业,利用闲置或流转土地,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创建“飞地”物业项目。

(3)打造粮食、瓜果,创建“龙头”:农业项目围绕村内特色瓜果蔬菜等支柱的农林产业,调整原有的产业私有制机制结构,创新发展,科学养殖。同时与市场联结,将原有的农业资源内化为经济优势。

(4)引进资源,兴办企业项目:积极跟进“两会”要求,进行“绿色生态”发展,充分利用本村的土地闲置或者流转优势;联合村内劳动力以及天然的地理优势,采用招商引资,共同分红等机制,兴办“绿色”企业,强化村内经济实力。

(5)强化第三产业,“服务”遍及全村:在不同产业的流程中,需要穿插相应服务,支持村集体的组织管理人员积极创办服务性实体。加强农业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能在较好的利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开拓经济发展模式,增加集体收入。

(6)“互联网+”项目引进:积极整合旅游资源、特色农业产品、旅游产品等,将其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加强与“农业+畜牧业+电商”“旅游+文化+服务+养生”等特色产业相联系,促进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7)创新“混合机制”,多方共同获益: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资产项目化经营,与其他经济主体或集体成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探索并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宏娟,石敏俊,谌丽.基于利益主体视角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1):2263-2272.

[2]孙阿凡,杨遂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的博弈[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20-27.

[3]张亚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问题研究,理论观察[J].2016(5):73-74.

[作者简介]宋叶微(199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農业大学,研究方向:村集体经济。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三农问题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