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中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2019-04-08 01:27崔博洋
中国市场 2019年9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纳税筹划企业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税务风险也突出表现出来。一般企业30%以上的收益要通过纳税上缴地方和国家财政。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一些中小企业对于纳税环节的管理还较为薄弱,而这就为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税务浪费和税务风险,因此,实时跟进税制改革、掌握税法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科学地纳税筹划,合理降低税赋及税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文章据此提出纳税筹划中财务风险控制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纳税筹划;财务风险控制;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09.138

1 纳税筹划的重要性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不违反税法并符合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加强企业纳税环节的管理,通过纳税筹划,节约资金提高效益,并降低财务风险中的税收风险。同时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因此,纳税筹划对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尤其重要。

1.1 节约资金

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金为王是任何企业都明白的道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成本和税金是资金耗用最大的两个方面,无疑,成功进行纳税筹划,减少税赋支出,就实实在在为企业节省了现金流,相对增加了资金来源,同时减少了融资成本,这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作用有时比增加收入形成利润更直接、更高效。

1.2 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大的方面涉及企业从战略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甚至破产清算,小的方面涉及运营环节、成本收入管理和个人薪酬控制等,科学的纳税筹划,必定是建立在系统的规划、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且由比较系统的、专业人员动态管理完成的,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自我修正和管理提升的过程。

1.3 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通过成功的税务筹划,从上至下,先谋后动,加强了对于业务流程的管控和财务目标的制定、实施,可以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竞争优势。此外,在税收筹划下的企业重组并购和业务流程再造,能促进企业优势互补迅速走上规模经营之路,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也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有效途径。

2 纳税筹划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纳税筹划对企业发展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风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征税与纳税的目标不完全统一

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税制改革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表明我国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依法纳税是企业的基本义务。所以一切的不按税法要求的缴税行为,都是征税者不允许的,也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这里包括有意的或无意的行为。而从纳税者角度讲,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要素。减少资金投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所以税收筹划必将成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为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标是降低税赋,减少资金支出,这初始的原动力与国家税收强制性产生差异,服务直接主体不同,目标不完全一致,必然会形成财务风险。

2.2 政策理解的不准确和逐利的侥幸心理

企业在实际纳税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因会计确认与税法确认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未按照税收政策的规定足额纳税,这会导致企业面临罚款、征收滞纳金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及声誉受损等损失;或者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解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面临着较高的税负,这种不必要的财务成本也是一种损失。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精、政策掌握不准,甚至因利益驱动而故意忽视风险、心存侥幸等都是导致不一致性的因素。

2.3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不适应

税制的改革,必然产生税务与会计的衔接问题,历年的财务检查,出现问题比较多的,也正是改制后的一段时间。而这种不适应性体现在财务人员自身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制度的变革、税法的修订,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专业技能不精,不具有快速领会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的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意识,财务人员有可能无法适应未来的财务工作,特别是纳税筹划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金税三期的开通,使税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国地税之间、各地税务机关之间增值税发票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与互通,在这个背景下,监管部门可以利用更有效的工具对企业的纳税情况监管,更严的税务监管环境势必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涉及纳税方面的财务风险。

3 纳税筹划的财务风险控制

3.1 坚持合法性原则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以获得利益为最终目标,但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之下,企业的经营者也应该将企业的目标与国家的税收目标相统一起来,在制定企业财务目标的时候将税收层面充分地纳入筹划中,否则,企业非但不能获得最大收益,反而会承受损失甚至因违反法律而被迫破产清算。避税、减税虽然与偷税、漏税仅一字之差,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在纳税筹划中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实际操作中坚持符合税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就会降低税收筹划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并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收益。

3.2 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

针对财务人员业务技能不精、业务水平不适应新的制度及准则的情况,企业可以将相关内容作为雇用财务人员的考核标准,并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考核等,同时设置税务管理专门岗位,配备税务师等人员,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适应新的税法及准则的能力培养。同时,针对少部分因为利益而不按照税法准则要求处理业务的员工,企业可以制定更为详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人员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处理业务,降低纳税筹划过程中不必要的财务风險。

3.3 避免过度筹划,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纳税筹划的成本包括实际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成本。有些情况下,虽然某种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可以降低实际成本,但有可能使企业承担更多的机会成本、风险成本。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企业过度纳税筹划,造成偷税、漏税,使企业承担的风险成本远高于节约的实际成本,得不偿失。因此企业在制定实际的纳税筹划策略时要综合考虑是否给企业带来绝对的利益,这就要求决策者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评价纳税筹划策略,避免舍本逐末的纳税筹划行为。

3.4 加强发票管理

财务管理中,现金为王;在税务管理中,发票为王。在我国,发票在财务核算和税务审核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合法取得和开具发票成为纳税链条中最重要一环,90%以上的纳税风险都是发生在发票环节。特别是营改增后,增值税发票的作用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国家通过金税三期工程也加大了增值税发票的管控力度。发票作为企业纳税的重要凭证,只有经过妥善的保管、准确的取得、严格的开具等多道程序,才能确保企业按照税法的要求正确纳税,否则,脱离了发票,企业纳税管理也会变得混乱无序并最终承担较高的风险成本。

总之,纳税筹划是企业必须为之的管理行为,但如何筹划确是科学严谨的财务行为,降低风险取得实效是纳税筹划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佐.中国税制改革三十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骆红梅.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收入的纳税筹划[J].中国市场,2015(40).

[作者简介]崔博洋(1997—),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金融。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控制纳税筹划企业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刍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其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探析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下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