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2019-04-09 03:26厉志敏
文理导航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感低年级农村小学

厉志敏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策略。

【关键词】数感;农村小学;低年级

数感是一种积极、有意识或自动理解、使用数量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农村小学生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以及教学硬件等方面相对弱势。笔者认为,基于农村学校的现状及农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要特别重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下面,结合自己在农村工作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谈如何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以操作为起点,促进数感的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视觉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能力不强,需要借助直观的操作活动来内化数感。所以,大多数学生主要通过对物理对象的感知和操作获得数感。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将学生的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再辅以同学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具备感性认识,再逐步积累数感经验,促进其数感的形成。

在教学“认识11—20个数”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多个有益于学生数感形成的操作活动。例如: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这些概念很难理解。而计数单位的学习对数感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也能为以后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奠定基础。为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教师可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用一捆和几根小棒来摆“十几”的活动,多次反复操作,让学生明确一捆带几根小棒就可以表示十几,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到个位与十位的区别,体会到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将抽象的计数单位“一”和“十”在具体的小棒上以具象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了很多,也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产生了数感。在这样有趣的动手操作中,促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数感。

二、多种角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感

1.在数数中发展数感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时就已经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学生也能有意识地将物体与数一一对应。因此,在课堂中设计数数的活动既能不断巩固认数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字的序列感。可以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也可以100个100个地数。教师可在练习课上,设计找规律填数的题目:5、10、15、( )、( )、( )。学生可以根据前三个已经知道的数,读一读,自然就能感觉到是5个5个地数,很快就能填出答案,而这种感觉就是通过平时反复的数数练习养成的。数数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提高对数的认识,同时也能发展数感。

2.从模型中看出数感

在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借助小方块图,将数以幾何直观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在看图中培养数感。比如,通过数小方块个数的活动,一个一个地呈现,十个以内大家反应都比较快,可是数量一多学生就不能快速反应了。于是我问学生,有没有办法能快速看出是几十个。学生意识到可以将十个组成一个方块条。再十个十个地呈现,组成一百,最后一百一百地呈现,组成一千。这样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就非常自然顺畅,也一目了然,实现了点、线、面、体的联系。然后让学生通过摆方块、说组成,在脑子中想方块图,看图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在模型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顺理成章建立数感。

3.在“估一估”中提升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来估计。”学生数感水平表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估算,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估算,并为他们提供估算的依据和标准,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对数的概念,强化学生的数感。

三、结合生活经验,深化学生的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的学习只有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学的才是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数学提炼出来,这样,孩子的参与性才会提高,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领略到数学的作用,提升数学素养。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完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数学实践活动——“我们来赶集”。首先,让学生每人把带2—3种蔬菜过来。接着,分类估价贴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学生可以自己设定也可以询问父母。自己设定价格,其实就是估价,结合其他同学的物价进行估价也是一种估算能力。然后,课堂实践买卖,每个人既可以是买方,也可以是卖方,还可以当参观的群众。这种情境式的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取币、找币、换币的实践经验,学生完整地组织、参与这个活动,不单是对数的概念和数感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分类、统计等方面的能力。

数感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加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更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策略,结合生活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实物教具等,引发学生对数的直观感知,在各种实践操作活动中,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领悟数感的真实内涵,并在生活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数感解决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范淑艳.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数感低年级农村小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