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内涵与功能

2019-04-09 04:39王祝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育现代化智慧教育

王祝华

摘  要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为促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护航智慧教育、形成教育新形态、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开展的校园教育生态系统的体系重构,需要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2.0和智慧教育的三重视角下来明确其理念、目标,通过全面感知、全量数据、全息画像、全过程分析与评价等四大特征来理解其内涵。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与学校治理、师生生活工作需求、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和各教育利益相关者为基本功能定位,并将智慧云中心、硬件环境、应用平台、智慧模块、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等六项内容作为主要建设任务。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校园教育生态系统;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智慧教育;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0-0055-05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ANG Zhuhua

Abstract The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whi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er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ystem reconstruction of campus education eco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ing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escorting smart education, forming new forms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d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its concept and goal from the triple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and smart education, and under-stand its connotation through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full data, holographic portrait, and whole-proces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takes serving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school managem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ving and working requirements,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stakeholders as the basic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putting six contents that smart cloud center, hardware environment, application platform, intelligent module, system mechanism, the personnel as the main construction task.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campus education ecosystem; smart campus; digital campus; smart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 前言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智慧校园是高校开展智慧教育的基本要求。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之后,各高校加大力度布局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建设的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思路、内涵、功能都需要不斷发展、创新,以更好地指导建设的实践。

2 三重视角明确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与目标

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不是单纯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的技术更新与应用升级,而是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为促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护航智慧教育、形成教育新形态、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开展的校园教育生态系统的体系重构。

在教育现代化的语境中确立智慧校园建设理念  顾明远教授提出,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具有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和创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理念、内容、技术、模式、管理、制度等全方位的现代化,其中互联网创新思维、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教育现代化的语境中思考、探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智慧校园既是教育现代化中体现信息化和创新性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技术服务和方法创新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就能够更好地避免技术崇拜,不会把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主导甚至唯一内容。事实上,正因为很多高校缺乏教育现代化的语境,而单纯以技术为主导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没有从教育观念、管理理念、教学模式等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度进行系统思考,使得智慧校园建设从顶层设计开始就陷入思维误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方向而举步维艰。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谋划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2017年10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在论及新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时指出,教育信息化必将带来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泛在学习环境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教育信息化2.0对教育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具体到高等学校而言,智慧校园建设就是高校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载体。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1.0时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版本升级,从建设理念、实施策略、技术架构、建设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其重心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方法手段改革转向深层次推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校治理等的办学思想变革。智慧校园是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教育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深刻革命、教育质量有效提升以及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大幅提高等目标的基础保障。

在智慧教育的概念框架中确定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目标  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实施行动的第七项“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提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智慧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教育环境的智慧化上,还包括教与学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教育科研的智慧化、教育服务的智慧化、教育评价的智慧化等多个方面,是信息化推动下的全方位教育变革[3]。在这之中,智慧环境的构建是智慧教育的前提,智慧环境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智慧管理环境、智慧服务环境等。因而,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构建智慧环境,为高校开展智慧教育提供物理基础、技术支持和系统准备。智慧校园建设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

3 四项特征把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涵

智慧校园往往被认为是数字化校园的升级版本,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但笔者却认为智慧校园从建设理念、功能、内涵、特征等各个方面都与数字化校园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建设方案、思路、制度、经验等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但数字化校园并不是智慧校园建设必须经历的阶段,甚至要警惕成熟的数字化校园在建设理念、方案、制度、流程等方面阻碍智慧校园的创新与发展。与数字化校园相比,全面感知、全量数据、全息画像、全过程测量与评价是智慧校园所具备的重要特征。

全面感知的物理环境是智慧校园的硬件基础  全面感知专指全视点、全方位、全过程、全特性的感知。理想状态的全面感知,在空间维度上任意视点、任意视角采集系统快照,时间维度上时刻保存系统运行状态[4]。当然,在现实中做到理想的全面感知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只需要根据智慧校园各项应用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设计并确定感知的内容、时间,做到有限定的全面感知以满足系统功能的实现。物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建成全面感知的智慧校园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技术保障。在全面感知的环境中,分布在校园道路、图书馆和宿舍出入口、计算机显示器、智能手机等各处的摄像头,遍及运动场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等地的自助设备、传感设备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感知、获取有关人员及设备设施的信息,成为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工具。智慧校园不仅可以采用传统方式通过系统交互要求相关人员手工录入系统需要的数据,而且可以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活服务等过程中半自动收集、生成各类信息,或是根据系统设定以设备感应、数据挖掘等方式自动、无感知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全面感知的技术与硬件环境为全量数据的获取奠定了物质基础。

全量数据是智慧校园实现智慧应用的基本信息保障  数据是信息化的最基本元素,全量数据是智慧校园相对于数字化校园的根本区别。智慧校园所要求的全量数据体现在数据的表达形式多样,既有完备的结构化数据,又有大批量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体现在数据来源广泛,既有在常规方式下用户根据系统要求手工输入的数据,又有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交互生成的数据和通过摄像头、感应设备等自动采集的数据;体现在数据内容覆盖全面,全体人员在校园内学习、生活、工作、运动等方方面面的数据都可以根據需要进行合法采集,各类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数据都自动提交存储;体现在数据获取迅速、及时,尤其是采用自动、半自动方式采集的数据,能够根据系统需要即时进入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而不受限于具体操作人员的时间安排。全量数据的收集为各类人物或事件全息画像的描绘提供了可能,为运用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开发各类智慧应用创造了条件。

全息画像的描绘是智慧校园服务于智慧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息原指存储物体全方位的信息的技术,借助信息载体发射的衍射光,可以获得与实物完全一致的三维表达。当从不同的位置观测全息载体时,能观察到与真实物体一致的像的变化[4]。本文用全息画像来形容在全面感知、全量数据的基础上,对人物或事件进行全方位、全特性、全过程的逼真表达。在数字化校园时代,由于各个应用系统是独立建设的,单就学生的各类信息而言,就分布在学工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图书馆系统等全校十几甚至几十个孤立的业务系统之中,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缺乏共享,同一名学生在每一个系统中的数据都不全面,很多字段又常常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重复出现,其一致性、准确性都难以保证。再加上传统数字化校园时期各业务系统基本上是按照自身需要而采集的结构化数据,大量有价值的过程性、半结构化数据被丢弃。智慧校园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字化校园时期由各业务系统分别收集、管理、使用数据的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按照全量数据采集的要求,实现从单系统应用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转变,为学生、教师等各类人员及各种事件的全息画像描绘提供了可能。例如,学生从录取开始到毕业离校为止,期间所有相关的数据均能够通过大数据中心建立关联,从而生成涵盖学生学习、生活、运动、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画像,而且可以做到实时、动态,完全不同于单一、静止的画像效果,有利于开展对学生的全面、客观、公正评价,有助于指导、激励其更好地成长,也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地认知自我,推动自我省思、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

同样,对于教师画像的描绘,也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教师课堂教学、学生指导、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与成绩,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全息图谱的描绘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全过程测量与评价是智慧校园助推管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升的基本手段  智慧校园全面感知的环境基础和技术条件为收集、存储、分析各类事件的过程性数据提供了可能,从而为开展过程性测量与评价创造了条件,这样不仅可以准确掌握事件的当前状态,还可以从各个角度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提前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通过开展对过程性数据的分析,也能够更加科学地对事件进行评价。如具体到学生的课程学习,现在很多学习平台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对其日常的课堂出勤、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测验成绩等过程性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开展过程性评价,发现问题要求改进或提出表扬进行鼓励,对其学习进行针对性正向干预,并监测干预成效,而不是在期末总结性评价时才给出结论。其他的如学生管理、教师培养、学校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可以参照这一思路,发挥智慧校园的优势,通过过程性数据的分析,提高预测水平和预先干预能力,提升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4 五大服务明晰智慧校园的基本功能

智慧校园是高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信息化基础,是实施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内容,是开展智慧教育的环境保障。站在新时代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基本功能定位,为行政管理、学校治理、教学改革、育人手段创新、科研能力提升、生活便捷、社会环境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高校的教育教学生态重构创造条件。

提供全量数据支持,服务行政管理与学校治理  智慧校园通过智慧云中心建设,实现全量数据的存取和大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消除数字化校园时期的数据孤岛现象,做到数据的信息要素丰富、内容全面、实时性强、安全性与可靠性高,能够为各智慧管理应用模块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学校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的信息支撑。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各项管理类应用可以使得管理流程更优化、办事程序更简化、协同工作更便捷、信息共享更充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決策水平。

得到中央充分肯定的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这项改革使权力运行从处科股的“小循环”变成部门内部的“中循环”、跨部门的“大循环”,实现行政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使互联网、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迈向“数据政府”“智慧政府”;使政府组织结构进一步变革,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理顺,加快了机构改革步伐[5]。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也为高校推进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成功样本。智慧校园要服务于高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信息支持和硬件环境保障。

构建智能物理环境,服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需求  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情境全面感知、网络快捷互通、资源有效交互、信息处理便捷的智能物理环境,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从用户的角度,一方面,师生是数据的生成者与提供者,能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采用系统交互或设备感应等方式方便甚至无感知地输入系统所需的公共及个性化数据;另一方面,师生可以应用手机移动终端、自助服务设备、办公计算机等方便快捷地获得各项服务,如查询信息、办理业务、获取资料、网上学习等,并且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智能服务。

搭建智慧教学平台,服务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要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根据这些要求,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通过搭建智慧教学平台,服务于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当前高校在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实训的过程中,微课、慕课、专业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平台、实验实训软件等教学系统和资源平台林林总总,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诊断改进系统、学业评价系统等业务系统各自为政,各类平台与系统之间的教学数据需要通过智慧校园中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统一汇总、过程统一管理、评价统一开展,并且结合课堂考勤、活动参与等数据,开展学生学业形成性教学评价,将过程性结果实时反馈给学生,开展有深度、有力度、有精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以此推动教师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能力与水平。

搭建智慧思政平台,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智慧校园以其独特的信息化优势,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理念、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搭建智慧思政平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育人,服务于日常的学生工作,相关教师就可以运用全量数据的智能分析、锁定重点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及时反馈学习成绩等方式,做到对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更准确及时、教育引导针对性更强、分析预测更智能、反馈激励更有效,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服务教育利益相关共同体  高校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无论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还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都要与社会开展密切联系。智慧校园要通过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使得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学生家长等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准确、全面、及时获得信息,促进相互了解更加深入、沟通更加顺畅、合作更加紧密。如建设家校互动平台,适时将学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活动安排等信息传递给家长,及时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过程性数据推送给家长,建立家长与班主任、辅导员的交流机制,就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家长力量参与学生教育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5 六大任务确定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智慧校園建设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工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成为学校层面的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以调动全体师生的力量共同参与,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进行保障,其建设任务可以简要分为六个方面。

智慧云中心建设  智慧云中心是智慧校园的“大脑”,要放在首要位置。智慧云中心要具有提供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接口和统一大数据中心等基础支持服务,能够有效整合现有的软件、硬件资源和信息数据资源,为全校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计算资源服务,为各应用系统贯通与集成提供保障,形成基于统一数据环境的安全、集成、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全校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运算、网络管理、应用服务的中心和枢纽[7]。

硬件环境建设  信息网络、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各类传感设备、自助设备等硬件系统是智慧校园的硬件基础。由于信息设备的更新周期短、技术迭代速度快,因而需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经费预算和功能要求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以适度、够用为原则,避免盲目地贪大求全,更要避免将硬件建设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焦点。

应用平台及教学数据资源等软件建设  应用软件系统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在数字化校园时期,各项应用是按照业务进行划分、单独建设的,从而形成系统孤岛,相互之间数据缺乏共享。智慧校园要通过智慧云中心将现有的教务、学工等管理系统以及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大应用平台,并要求新发展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应用必须基于平台进行开发、集成,成为统一接口、协同运作的整体。

智慧模块建设  智慧模块是智慧校园的灵魂,是基于智慧云中心的数据、计算等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根据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教学等需要而开发的体现智慧特性的应用模块。这类模块可以融合在各应用系统之中,也可以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系统而存在,如个性化学习策略分析、学生交往与心理问题智能诊断等模块。智慧模块本是软件系统建设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之所以单独列出,是为了突出其作为智慧校园中体现智慧特性的特殊作用,强调其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实现各项应用创新的特殊地位。

体制机制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不是简单的硬件建设,而是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理念的一次变革,影响到行政管理和学校治理,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如果没有体制机制建设作为保障,是难以持续获得成效的。智慧校园建设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教育的创新发展,因此,在学校建立“三个一”的组织机制加以保障,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即将其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设立副校级的首席智慧官(CWO,Chief Wisdom Officer)这“一新职务岗位”进行统管,建立由学校多部门参与的信息化与智慧教育中心的“一个综合机构”加以建设[8]。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智慧校园的根本支撑。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新理论的探索、新应用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新方法的实施等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高校对于智慧校园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的培养和使用都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他们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基本保障人员,不能被视作边缘化的教辅人员而弱化。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9):4-10.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3]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9-34.

[4]赵向军,路梅.智慧教育系统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沈轩.“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创新和理论价值[N].浙江日报,2018-03-12(10).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7]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130.

[8]陈琳,王蔚,李佩佩,等.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兼论智慧校园“智慧缺失”及建设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6(4):17-24.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教育现代化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浅析高校一卡通系统财务管理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基于防火墙和WAF安全设备的高校信息安全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