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2019-04-10 01:52
中国记者 2019年3期
关键词:舆论关联传统媒体

□ 本刊特约评论员

■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互联网技术引发一场哥白尼式的传播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几乎没有哪一个地区和领域能够成为其影响的“飞地”和“孤岛”,它甚至颠覆了人类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惯性经验和认知模式,尤其是颠覆了人类的交往定律和传播“惯习”,原先附着于人类社会硬件之上的符号、舆论、文化、价值“植被”也发生了生态级的巨变。中国作为互联网技术创新扩散的“前海”,互联网的影响尤其深广。

今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提出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论断。这是对当前融合媒体时代的媒体生态的全新判断和理论提炼,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当下媒体生态格局,给中国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发展擘画了战略方位。

媒体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是连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神经系统,沟通上上下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的社会角色和组织,扮演社会的黏合剂,助力公共治理,成就善政,推动社会进步。在当下中国,媒体在整个社会生态地位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执政党从来都把媒体作为重要的执政资源,作为治国理政的利器和意识形态管理的阀门。

在互联网没有全面崛起之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社会外部性是套嵌在一起的。执政党掌握媒体,也就掌握了资讯、舆论、意识形态的总阀门。但是,互联网进入中国,从社会系统的外围开始,四面出击,“非理性繁荣”,以“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对传统媒体形成合围,而传统媒体则是主流媒体的大本营,新媒体借技术、资本以及制度活性等优势,遍地开放,进而改变了中国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改写了中国传播逻辑,大面积稀释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弱化了其引导力和公信力,对传统主流媒体构成了杀伤性的威胁,甚至影响中国政治传播的合法性基础。

为此,2014年中央提出了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战略布局,主动应对新传播革命。传统主流媒体不能按兵不动,指望新媒体自生自灭,或借助强力人为遏制新媒体的生长,而应通过融合转型,顺应媒体技术革命大势,顺势而为,主动求变,以变应变,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占领舆论生态的制高点。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必须精准把握全媒体的规律性。如果说,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内河的话,全媒体时代则是一片看不见边际的瀚海。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的关联变量和关联主体是确定的,有限的,一眼望去,看得见,摸得着,捏得住;但全媒体时代,关联变量呈几何级数激增,关联主体甚多,不确定性骤然升级,认知难度大,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控制难度更大,做到系统性的优势覆盖尤其艰难。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掌握全媒体时代传播主动权和影响主导权,还是要紧紧围绕“四力”: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下功夫。在媒体多元化、传播主体多样化、用户需求差异化的今天,在正规军、游击队以及大量自媒体“散兵游勇”在同一时空竞争的媒体生态中,新型主流媒体若要摆脱被动局面,只有在准确把握全媒体规律的前提下,结结实实锻造“四力”,守正创新,壮大主力军,强化主场能力,拓展主战场,让主旋律、正能量能像阳光雨露一样,洒满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在实体空间,还是在虚拟空间,没有死角,没有飞地。

猜你喜欢
舆论关联传统媒体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奇趣搭配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智趣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