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西藏新闻事业的发展和重塑

2019-04-10 09:42周德仓吴江霞王清华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藏文客户端西藏

周德仓,吴江霞,王清华

(1.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咸阳712082;2.《西藏日报》社西藏拉萨850000)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间(1978-2018),西藏新闻传播事业抓住历史机遇,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格局发生的历史性变迁,构建报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媒体,锐意推进媒介融合,大幅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为西藏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重大功效。

一、改革开放40年西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述略

(一)《西藏日报》全媒体报业集群引领西藏报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报业构建了汉藏双语传播的完整体系。2018年,西藏实际发行报纸27种,其中包括省级党报1种,地市级党报7种,都市报1种,晚报1种,行业报4种,藏文报纸12种。

在西藏新闻舆论格局中,西藏报业扮演着主流、权威的角色,同时,在媒体格局的重大变迁中,依然是西藏新闻舆论的领航者和“压舱石”。西藏日报以及由此构建的西藏报业集群,成为西藏报业发展的标志和代表作。

西藏日报社坚持“高度、贴近、开放”的办报办网办刊方针,在实现“汉文报提高质量、藏文报扩大影响、商报壮大规模,网络完善功能”和巩固母报核心地位的同时,分层定位,合理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报刊产品结构,打造新的报刊品牌,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构建以创新的报刊品牌为核心的大传媒集群。据2017年西藏自治区记协资料显示,西藏日报社目前办有《西藏日报》藏、汉文报,《人民日报》藏文版,《西藏商报》《西藏法制报》藏、汉文报、《高原新农村》藏文杂志等7份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并在尼泊尔公开发行《今日西藏》藏文周报。同时,西藏日报客户端、西藏手机报(汉文)、中国西藏新闻网、快搜西藏网等新媒体也加入阵容,形成了西藏规模最大、类型最完整、最具权威性的主流媒体集群。

表1:西藏自治区正式出版发行报纸目录

自2000年开始,西藏日报开始构建新的报业体系,形成了以《西藏日报》(藏、汉文报)为龙头,以《人民日报》(藏文版)、《西藏商报》和《高原新农村》杂志和中国西藏新闻网为支撑的“4报1刊1网”的报业格局。2010年12月4日,《西藏法制报》(藏、汉文版)出版试刊号,并于2011年正式复刊,形成“6报1刊1网”的报业体系。如今形成了以《西藏日报》(藏汉文报)《人民日报》(藏文版)为主体、西藏商报、西藏法制报(藏汉报)、《高原新闻界》和《高原新农村》杂志和中国西藏新闻网、快搜西藏网和西藏日报、西藏发布、西藏找工作、西藏法制报(藏汉)、西藏日报藏文媒体、西藏商报、ChinaTibet-News、西藏日报微博和西藏日报客户端、快搜西藏客户端和西藏74市县区政府网群的“7报1刊2网10微2端1网群”的全媒体报业格局。2017年,《西藏日报》(汉文)发行量为37000多份;藏文报是目前全国省级藏文报中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读者人数最多的藏文报,发行量为43000多份;《人民日报》(藏文版)在拉萨、西宁和成都设三个印点,日发行量为61000份。

(二)媒介融合激发西藏广播电视事业传播活力

1、西藏广播事业发展状况

(1)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沿革

1959年1月1日,拉萨人民广播电台创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实施“西新工程”以来,西藏广播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西藏各地市相继开办了广播电台。1984年,山南人民广播电台(现名为山南地区广播电视台)正式建台,这是西藏自治区第一座经国家批准的地区级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12月1日,昌都人民广播电台康巴话广播正式开播。2009年5月1日,拉萨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西藏全区现有4座广播电台。

(2)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构建西藏广播传播体系

在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借助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西藏广播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已办有藏语广播、汉语广播、藏语康巴话广播、都市生活广播、藏语科教广播共5套广播节目和中国西藏之声网、中国西藏之声网手机客户端,西藏广播电视报。开通了“声动西藏”“藏地之音”“非常西藏”三个微信公众号。5套广播节目分别用藏、汉、英三种语言和康巴话播音,每天节目播音总量为90小时25分钟,与2001年“西新工程”实施前相比较,翻了一番。藏语节目译制量成倍增长,2011年已突破1万小时。通过短波、中波、调频、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播覆盖方式向全世界传播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进步的声音。

表2: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传播体系构成

(3)西藏广播覆盖范围广大,受众广泛

改革开放以后,西藏先后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西新工程”,大大增强了西藏广播覆盖能力。截至2017年,全台共开设节目栏目90多个,每天节目播音总量为90小时25分钟,年译制量达到12000余小时。听众遍及世界5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还承担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本台共10套节目在拉萨地区每天184小时10分钟的调频转播发射任务。全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2%。

(4)借助新媒体优势,西藏广播传播能力日渐增强,成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治边稳藏”的重要力量之一。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积极建构新媒体矩阵,谋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融合转型。目前,中国西藏之声网下设汉、藏、英三个子网站,平均每天点击量超过11万次。中国西藏之声网手机客户端装机量用户近33万个,并以日均300个用户量增加。客户端及中、藏、英门户PC端日点击量超过70万次,藏、汉手机客户端分别占总点击量的60.3%和18.56%。以2017年为例,西藏人民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发稿情况如下:藏、汉语《西藏新闻联播》同步播出文字稿件2900条,录音稿件980条次;汉语《新闻快报》每天滚动播出6次,合计17400条次;藏语《整点新闻》每天滚动播出6次,合计17400条次;康巴语《新闻快递》每天滚动播出4次,合计11600条次。《新闻早世界》播出资讯4102条次,话题1149期,记者连线389次,录音新闻512篇。《新闻下午茶》播出资讯1832条次,话题409期,连线5次,录音新闻139篇。以上合计56432条次,具有强大的优质内容原创能力和传播力。

2、西藏电视事业发展状况

西藏电视台自1985年8月20日建台以来,在节目设置、技术设备体系化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西藏民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开办有西藏卫视、藏语卫视两个上星频道,影视文化频道、经济生活服务频道2个地面频道。自办藏汉语各类型栏目42档,其中新闻栏目11档。西藏电视台4个频道日播出节目82小时,日均自制节目10小时,年自制节目量3700多小时,其中藏语影视剧和动漫年译制量1500小时。面对媒介融合带来的巨大挑战,西藏电视台深化改革,加大节目改版力度,大力推进机制优化。2015年2月15日,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随着西藏卫视全面升级改版而全新亮相,三档节目风格与全台所有节目有机统一,内部包装和标识相互协调,增强了现代感和可视性。《午间新闻》实现直播,开创了西藏电视台新闻直播的新纪元。同年6月8日,创建大采访中心,统筹新闻节目中心、藏语节目中心、影视文化频道、经济生活频道等4个部门全部前期采制力量,大大提升了电视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网络让西藏传播突破时空壁垒

在地域辽阔的西藏,网络传播的进入完全打破了传播场域的空间隔膜,表现出比国内其他地方更加突出的传播优势。

西藏互联网建设开始于1997年,并于1999年实现了宽带上网。在2000年,西藏创办了第一家网站“西藏之窗”。如今,互联网已经重构了信息环境,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今年发布的《互联网行业运行指数——中国网站》,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站数量达526.06万个,西藏属地网站总计数量为1318个,占全国的0.025%。

国家设立的涉藏网站在传播西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传播影响力。在15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中国西藏网是以向海内外网友介绍西藏为主要职能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在另外14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开通藏文版网站的有4家,分别是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央视网,开通西藏频道的有4家,分别是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央广网。中国西藏网(http://www.tibet.cn/)初以“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网”创办(2000年),以服务西藏发展、传播藏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社会增进对西藏的了解为宗旨,是海内外网友了解西藏的窗口,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级涉藏专题综合性网站。目前以中、英、藏、德、法5个文种发布涉藏信息。

政务网站成为西藏网站的主体。西藏的网站主要分布在拉萨,在全区1318家网站中,拉萨市网站就有1040个,占比79%。而政务新闻类网站298个,占区内网站总数的23%。目前,全区备案网站的政务新闻网站主要有4家自治区主要新闻网站、7市(地)门户网站和74个县级政府新闻网站。

西藏本土网站是传播西藏的主体媒介力量。中国西藏新闻网(http://www.chinatibetnews.com/)是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管,西藏日报社主办,并经过国务院批复成立的西藏第一家省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使用汉语、藏语和英语三种语言传播。现已形成“客户端、数字报系、手机报、新媒体群”的传播矩阵。在中国西藏新闻网站中,可以看到“西藏网群”的入口,包含拉萨、日喀则、林芝、昌都、山南、那曲和阿里等地,点击可以跳转下设县级新闻网站,实现360度无死角全覆盖,是综合性的新闻门户网站。中国西藏之声网(www.tibetradio.cn)由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主办,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网站于2006年正式开通,开设中文、藏文、英文三个网站,2013年开通了藏、汉语双语手机客户端。山南网(http://xzsn.redtest.cn)是西藏山南市唯一新闻门户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由中共西藏山南市委宣传部主管,集新闻发布、资料文献等信息服务为方向,搭建的互动交流平台。山南网整合地委、行署的信息资源,以及《山南报》汉文报,《山南报》藏文报,山南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的新闻资源,扩展新闻宣传空间。

(四)媒介融合引领西藏新闻传播事业进入新时期

新媒体的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新闻舆论事业创新和重塑的最大亮点。本文中所指的“新媒体”从形态上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网站。

1、西藏“两微一端”传播格局的构建

根据国家互联网安全监测指挥平台(由中央网信办研发)查询结果,全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达35146238个,西藏属地微信公众号为46002个(查询时间为2018年3月),占全国的0.13%。

(1)西藏“两微一端”格局的构成

在微信公众号方面,全区有46002个微信公众号,其中登记备案的政务新闻类微信号有1109个,占西藏总量的2.4%。在阅读量前100的微信公众号中,政务新闻类微信公众号有13个,占比13%。粉丝量排名前100的微信公众号中,政务新闻类微信公众号有11个,占比11%。其中,“西藏日报”“西藏发布”“阳光西藏”“平安拉萨”已成为全区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

在微博方面,全国微博用户总数为7.25亿,西藏微博用户为388万,占比约0.54%,其中政务微博为173个,占西藏微博总量的0.0045%。西藏发布、西藏旅游、拉萨交警等成为西藏较有影响力的微博账号。

在客户端方面,西藏政务、新闻客户端共26个,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客户端有:快搜西藏客户端(装机量111.1万)、中国西藏之声网客户端(装机量32万)、西藏日报客户端(装机量2万)。

在藏语新媒体方面,目前影响力较大的藏语或藏汉双语微信公众号,主要有人民网藏文版、中国藏语广播CNR、阳光西藏、西藏日报藏文媒体、幸福西藏、格桑花V在线等。影响力较大的藏语APP主要是“西藏之声网”(归属中国西藏之声网)。

表3:粉丝量进入前10位的政务、新闻信息类微信公号名单

(2)藏语文新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

根据国家互联网安全监测指挥平台数据查询结果,截至2018年3月24日,在西藏46002个微信号中,有藏文微信公众号1194个,占比2.5%。西藏总阅读量排名前50的微信号中,藏文类微信公众号有15个,其中新闻信息类藏文微信公众号2个,即:西藏日报藏文媒体和阳光西藏,其他均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在粉丝量前50的微信号中,藏文类微信公众号有7个,均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目前藏语和汉藏双语类客户端较少,影响力较大的只有西藏日报、中国西藏之声网等。

2、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扩展迅速

在内容生产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网站和新媒体以做好重大主题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十九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等)为主要任务,围绕西藏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推出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西藏主要新闻网站表现出色,如在党的十九大报道中,中国西藏新闻网以285篇的发稿转载量排名省级新闻网站第三。

西藏主要新闻网站及地市门户网站每年发稿量约30万条,西藏主要新闻网站发稿量约200条/天,地市门户网站发稿约10条/天,74县政府新闻网站发稿约5条/天,微信发稿一日多发公号平均约7条/天,一日一发公号4条/天,客户端发稿约250条/天。

在原创稿件内容方面,西藏新媒体目前仍主要依托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自采内容较少。在新闻资质方面,西藏4家主要新闻网站中,中国西藏新闻网和中国西藏之声网具备《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牦牦TV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被列入《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的只有中国西藏新闻网一家。

在内容推广平台方面,西藏已初步形成集区市县三级382家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的联动应急推送平台,与中央网信办建立正能量稿件全网推送渠道,与全国知名商业网站腾讯、凤凰、网易、澎湃、一点资讯等建立“一对一”直接推送机制,并协调开通西藏频道。

3、媒体融合驶入快车道

以建成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西藏的主要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中心。新媒体传播矩阵在重大议题的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传播力。

西藏日报社建成了包括3个网站——中国西藏新闻网、快搜西藏网、拉萨党建网,1个网群(西藏74县区政府网群,委托建设),2个手机客户端——西藏日报手机客户端、快搜西藏手机客户端,8个微信公众号——西藏日报、西藏发布、幸福西藏、今日西藏、西藏日报藏文媒体、西藏法制、新西藏TIBET、西藏找工作,3个微博——西藏日报、西藏发布、西藏商报,1个排行榜单,2个手机报——西藏手机报、拉萨党建手机报的新媒体集群。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建成了包括1个网站——中国西藏之声网汉藏英三语网站,1个客户端——中国西藏之声网客户端,3个微信公众号——“声动西藏”“非常西藏”“藏地之音”的新媒体集群。

西藏电视台建成了包括1个网站——牦牦TV,或称西藏网络电视台、1个客户端——“爱特西藏”和3个微信公众号——“最心灵”、爱特西藏、藏汉双语“阳光西藏”的新媒体集群。

二、西藏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

西藏新闻教育随着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开始起步,最初的形态主要是业务培训班,如西藏日报社举办的“新闻业务培训班”“新闻干部培训班”等。改革开放后,西藏新闻教育开始走向规范化,西藏高等新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

1、西藏大学“大众传媒系”

西藏大学语文系1989年开办汉语大专新闻专业班,1994年在藏语系设新闻班,招收新闻专科生;西藏大学的新闻学专业设立在文学院。文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25日,下设4个本科系,其一即大众传播系。2015年开始在藏语文学方向下招收藏语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在国家实施对口援藏战略的大背景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口援助西藏大学大众传媒系,并设立新闻传播长江学者岗位(张涛甫)。

2、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新闻传播学院。以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特别是西藏新闻传播研究为主题,彰显民族特色,凸显实践教学优势,致力于建设西藏新闻传播教育中心、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研究基地,在全国民族院校中居于前列,在全国高校新闻院系中占有特殊地位。1996年,新闻学专业创建;2005年,设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5年,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现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四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业教师37人。学生632名,其中本科生591名,硕士研究生41名。

专业建设特色独具。“新闻学”为西藏自治区特色专业,“新闻传播学”被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列入优先发展专业,承担西藏自治区“西藏现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构建体系化专业实践平台。包括“新闻传播综合实验中心”(西藏自治区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唯一色工作室、“影匠”文化传播公司、初域工作室、《阳光传播》报、“创意民院”官方微博;形成了“阳光传播文化节”等专业活动品牌。

以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特别是西藏新闻传播为主题,推动学科建设,特色、优势彰显。“新闻学”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特色学科”建设规划;主持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研奖励:《西藏新闻传播史》(周德仓)、“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白润生、周德仓等)先后获第五届、第六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2013);《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白润生、周德仓等)获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1);《中国藏文报刊发展史》(周德仓)获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4);《电视与西藏乡村社会变迁》(泽玉)获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7)。

构建和参与全国性、省地级学术平台。包括: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2010);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单位(201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单位(2009);陕西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2012);咸阳市新闻学会会长单位(2013);“西藏文化对外传播”平台(2012)。

借助于国家对口援藏战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7)先后为新闻传播学院发展提供高端支持。2015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西藏民族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新闻传播学院。

3、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专业”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非师范专业中,于语言文学系下设置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三、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格局重塑

改革开放给西藏的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最伟大的历史机遇,使西藏新闻传播事业进入自己最辉煌的发展阶段。在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导和国家实施的对口援藏战略的重要支撑下,西藏新闻传播事业基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构建起了全媒体、现代化传播体系,并表现出鲜明的传播品质和独特的传播优势。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引导主流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作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西藏自治区,捍卫国家安全、民族团结,是西藏新闻传播媒介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具最根本使命和历史责任。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新闻媒体始终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贯彻正面宣传为主、团结鼓劲的方针,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大政方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传播主流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强化国家认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西藏社会稳定和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新闻传播媒介主流社会价值的传播和塑造功能。

2、形成了完整的大众传播体系。西藏新闻传播事业先天不足。在1951年和平解放前,仅仅有1907年创办的《西藏白话报》一份报纸,广播事业基本空白,远远落后于全国传媒发展水平。自1956年《西藏日报》创建、1959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成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事业,但长期保持着单调的一报一台格局,不能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需要。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新闻传播事业才获得全面而深刻的发展。1985年西藏电视台的创办,标志着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主要媒体构成的西藏大众传播媒介体系基本建立。在改革开放中创办的一批专业报刊、地市报纸、地市广播电视传播机构,第一份都市类报纸《西藏商报》的创办,结束了《西藏日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在各自媒介领域“一枝独秀”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丰富了大众传媒的层次和体系。虽然发展的节奏迟缓于祖国内地,但借助于国家的扶植和全国各地方的援助,西藏大众传播媒介体系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依然最快地创建起来,不能不说是国家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在相对落后、封闭的西藏,完整的大众传播体系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信息、沟通内外、引导正确价值观、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主流媒体传播力获得根本性提升。在西藏的传播体系中,主流媒体毫无疑问是社会稳定、发展和进步的“文化重器”。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主流媒体奉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严格履行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成为传媒体系中的“领袖”和主阵地。西藏主流媒体传播提升的主要标志,体现于如下方面:(1)主流媒体全面覆盖西藏受众。区、地两级报纸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广播电视,基本可以保证传播无空白;(2)媒介集群(集团)放大传播效应。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西藏社会特殊性,西藏并没有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报业集团”或“传媒集团”,但也尽可能构建了以汇集传播资源、提升传播力为宗旨的“传媒集群”,如由7报1刊2网10微2端1网群组成的西藏日报传播集团群,或参照市场经营模式组建的“传媒集团”,如“西藏传媒集团”(西藏日报社下设,2012年成立)。这不仅形成了地方传播的核心阵地,而且利于在整体上谋篇布局,强化传播的宏观把握和协调一致性;(3)借助于网络传播渠道和新媒体途经,扩大传播空间,提升传播效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均搭乘“中国西藏新闻网”“中国西藏之声”等网站,将内容即时传播出去。各传统媒体亦积极建设新媒体矩阵,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客户端,并在一程度上实现了全媒体融合,在传播方式、内容组合、传播时效等方面延伸、加速、强化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4)在重大新闻、舆论事件传播中优势明显。特别是能够集中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量,对重大事件进行全方位、高密度、深层次的体系化传播,形成醒目的传播效果。而在一些重大舆情的应对上,能够第一时间发声,掌握传播的主动权,及时消除负面效应,说明真相,保持民众情绪稳定。

4、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汉藏双语传播机制。在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西藏自治区,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西藏藏语言使用条例和受众的需要,媒体一般采用汉藏双语传播机制。除《西藏商报》等少数媒体外,几乎所有的媒体均构建了汉语、藏语双语合璧传播的模式,建成国内各省区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最为完整的“汉/民”双语传播体系。双语传播遂成为西藏新闻事业最突出的专业特征,也是中国特色传播体系的鲜明标识。不仅如此,西藏还建立了国内最完善的藏语传媒体系,不但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且也成为包括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在内的新兴媒体之传播语言之一。藏语媒体在传播西藏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其本身就是西藏民族文化的生动符号。汉藏双语传播机制和藏语传媒体系的建立,贯彻了国家民族政策和治藏方略,顺应了西藏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传承民族文化、传播信息的现代媒介,同时也有力回击了达赖集团“西藏文化毁灭论”的谬论。

5、信息技术、新媒体发展重构西藏新闻传播格局,初步构建了全媒体现代传播体系。藏文信息技术的革命性推进,使藏文传媒获得了现代传播平台,在少数民族语言传媒领域独领风骚。1997年,西藏自治区研制的藏文编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获得顺利通过,使藏文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获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证的文字。1995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北大方正集团使《西藏日报》在全国最后一个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进入现代采编、出版时期。藏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藏文报纸成为世界上较早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少数民族语言平面传媒。2004年8月,中国第一个藏语言文字的新闻采编网络在《青海日报》建成使用。国内自主开发的先进藏文编辑系统、激光照排系统、电子出版系统已经在西藏新闻出版领域广泛应用。

网络正在成为西藏最具传播优势和影响力的新兴媒体。西藏互联网始于1997年。以“中国西藏新闻网”为代表的新闻网站,成为跨时空传播的最具影响力新媒体。多媒体的融合正在改变西藏新闻传播的态势。自2006年11月以来,《西藏日报》藏文版与《人民日报》网络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读者可以从“人民网”上浏览、阅读和下载藏文报内容。“新华网”之“西藏频道”也刊登藏文版文章,大大提高了时效性。2008年5月,《西藏日报》藏、汉文数字报、英文报在“中国西藏新闻网”开通。《西藏商报》也在“中国西藏新闻网”上建立了阅读平台。截至2017年,西藏日报已经建成形成“7报1刊2网10微2端1网”群的全媒体报业体系。构建了“两微一端”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目前,西藏主要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中心。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建成了包括1个网站,1个客户端,3个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集群。西藏电视台建成了包括1个网站,1个客户端和3个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集群。

6、对外传播力提升,具有跨区域、国际化影响力。由于西藏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和国际上所谓“西藏问题”的敏感性,对外传播成为西藏新闻传播事业中的重要一极。西藏对外传播首先是国家战略,同时,西藏当然是西藏对外传播的前沿和主体。作为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支撑,西藏对外传播基于自己的重大使命和西藏逐渐开放的新闻传播体系,对外传播能力获得实质性提升。这不仅包括20世纪60年代创建的“中国西藏之声”广播,而且逐渐增加了在海外的传播力度,例如在海外报纸设立西藏专版、电视在尼泊尔等南亚国家落地、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民间交流、非政府组织交互动、国外媒体进藏采访等,传播姿态更加积极主动。而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媒介传播事实上已经突破空间壁垒,传播的“内”“外”界限更加模糊,对“内”传播实际上也成为对“外”传播,内外融为一体,对外传播的空间被急剧放大。在对外传播的指向上,受众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外人士,而且包括西藏地方以外的中国公民,向西藏以外的国人介绍真实的西藏,也成为西藏对外传播的应有之义。

7、新闻传播教育格局基本建立。与历史上西藏的新闻传播事业的落后相一致,西藏的新闻传播教育起步也很晚。1951年前,西藏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开放前,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西藏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仅限于在职培训。西藏大学语文系1989年开办汉语大专新闻专业班、西藏民族大学2005年成立的新闻传播学院,分别是西藏新闻传播教育的开始和新闻传播专业院系创建的标志。受制于西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水平和受众规模的限制,在全区7所高校中,新闻传播教育仅有“一院(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系(西藏大学大众传媒系)”,但设立了基本的专业、学科和实验中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初步满足了新闻传播事业的人才需求。

本文主要数据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处、西藏日报社、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提供。西藏民族大学传播学院2017研究生孙玉艳、2018级研究生王彦博参与了本文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猜你喜欢
藏文客户端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