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视角下森林碳汇对西藏林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2019-04-10 09:42陈爱东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储量西藏

陈爱东,刘 冶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两山”理念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鲜明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西藏林业资源和森林碳储量丰富,位居全国之首,林业发展兼具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因此,充分利用西藏的森林资源,建立森林碳汇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藏森林碳汇蓄量及碳汇功能概况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主体,丰富的森林资源是西藏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2016年西藏林地面积达1783.64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47.56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226207.05万立方米,居全国之首。西藏林业发展森林碳汇具有资源优势,以《全国林业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运用森林蓄积量法对西藏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西藏森林碳储量约262066.52万吨,约占全国森林总碳储量比重达到16.4%,西藏森林碳储量较为丰富,其中,西藏天然林碳储量261884.9万吨,人工林碳储量181.6万吨。若根据碳汇的不同来计算森林碳储蓄量构成,西藏森林碳储量包括林木碳储量93850.55万吨、林下植物碳储量1471.56万吨、林地碳储量103009.2万吨。丰富的森林碳储量为西藏林业发展森林碳汇项目提供了物质基础。

西藏林业发展对我国生态安全建设有重要意义。独特的生态环境及发展定位决定了西藏林业发展要以生态效益为重,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主要体现为森林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量、防风固沙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功能。西藏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利用森林资源会使森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且恢复起来非常困难,西藏又是我国部分江河的上游流经地和发源地,森林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将会引发水土流失、耕地减产、湖泊水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西藏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百余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三十余种,这些动植物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都依存或存储于森林系统中,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生态安全以及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西藏林业通过开展森林碳汇项目有助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推进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和巩固,使森林在发挥固碳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着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多种生态效益。西藏的生态环境及发展定位决定了西藏林业发展森林碳汇无疑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1]

二、森林碳汇影响西藏林业经济发展的定性分析

西藏发展森林碳汇交易可为林业发展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等支持,有助于缓解西藏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增大林业投资、协调林业产业结构、提升林业整体素质,为西藏林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一)森林碳汇交易有助于增加森林资源储备

林业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决定了林业主要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开展森林碳汇则是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价值化的有效途径。森林碳汇依附于有形的林业资源,森林碳汇交易中的供给方可采用造林的方式来增加森林碳汇量的供给,并通过碳市场交易给碳排放额不足的需求方。森林碳汇交易有助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将大大提高鼓励农牧民进行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加快推进西藏的人工林建设。[2]开展碳汇交易还为西藏人工林建设扩宽了融资渠道,缓解了生态补偿的资金不足,为林农扩大再生产注入资金,有效推动西藏人工林建设。同时,森林碳汇所倡导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理念,有助于增强当地公众的环保意识,间接影响着公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促使人工林建设长久有序的推进,从而为西藏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好资源储备工作。目前西藏森林的林龄结构中,中幼林和近熟林的蓄积量仅占西藏森林总蓄积量比重的5.17%,而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比重却高达94.83%,森林林龄林蓄结构的严重不均衡将会阻碍西藏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西藏林业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因此,发展森林碳汇将极大促进西藏新增造林和林木抚育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西藏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

(二)森林碳汇交易有助于增加林业投资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为西藏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弥补了西藏林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促进森林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及政治效益,但仍存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渠道单一、补偿对象和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偏低、林业专项工程项目投入少等问题。由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中央财政所能负担的财政拨款无法满足西藏森林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而森林碳汇交易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对森林生态效益的定量化的经济补偿,扩宽了西藏林业发展资金的来源渠道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对象,有助于完善西藏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林业的种植、抚育、管理以及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维持其可持续经营,而森林的培育及生长需要较长的周期,使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及风险性,且林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一面,因此,西藏林业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投资,以致林业资金来源单一。通过森林碳汇,西藏林业可参与CDM机制、REDD+机制以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相关森林碳汇项目等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为西藏林业经济发展获得资金支持,扩大林业经济发展融资渠道,增加林业经济的资金投入,有利于西藏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西藏开展森林碳汇项目有利于碳保险、碳基金、碳证券等相关金融延伸品的发展,可促进西藏林业信贷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吸引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进行林业投融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增加了林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从而为林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有助于西藏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实现。

(三)森林碳汇交易有助于林业优化升级

西藏传统林业经济发展经过林业自然经济、林业农业经济、林业工业化三阶段。在林业自然经济时期,林木资源主要被用作建筑材料和燃料。在农业经济时期,林业经济主要以狩猎林业和火耕林业为主。这两个时期中,人们从林木中获得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到林业工业化时期,人们对林木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森工企业为获取短期经济利益而大量砍伐森林资源,重采伐、轻培育的做法造成森林采育失调,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而受损的自然生态环境又反作用影响和制约人们生存发展。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人们逐渐意识到森林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建立森林生态功能区等措施来缓解西藏森林生态环境的压力。随着禁伐政策下林木产品生产资源的供给大量减少,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改变其发展方式。[3]西藏发展森林碳汇交易可在保障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通过参与森林碳汇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和技术革新,可推进西藏林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林业产业链的延伸、林业产业组织和林业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

(四)森林碳汇交易有助于提升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兼具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由于森林的经济属性可为个体取得更为快速、直观的物质和经济收益,而森林的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人们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即可使用,使得森林的生态效益常被人们忽视。工业化以来,为了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在进行森林采伐活动时往往只看到了森林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造成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发展森林碳汇是顺应西藏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森林碳汇则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有效推进森林无形的生态产品进入市场,即通过碳市场使森林碳汇与资金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为西藏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三、森林碳汇与西藏林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

(一)模型介绍

为了进一步研究西藏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借鉴了国外相关文献,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确定两者的相互关系,通过stata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西藏森林碳汇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求得出可以借鉴的结论。

设Y=c+bxk+u

其中,k为解释变量的数目;y称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x被称为解释变量(自变量);b为回归系数;c是常数项;u是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与数据选择

1、变量选择

为了说明森林碳汇与西藏林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的数据不足,为保障模型的数据准确,模型具体分析了西藏森林碳储量与林业产业的定量关系),本文将西藏森林碳储量设为模型因变量(y),将西藏林业总产值及林业三次产业产值设为模型自变量(即:西藏林业总产值——x1,西藏林业产业第一产业产值——x2,西藏林业产业第二产业产值——x3,西藏林业第三产业产值——x4)。

2、数据来源

西藏林业总产值(x1)和林业三次产业产值(x2,x3,x4)数据均来自2003-2016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由于目前还没有西藏森林碳储量(y)的官方统计数据,因此西藏森林碳储量(y)需要进行具体的计算才能得到。

森林碳储量的估算方法有很多,但不同算法涉及不同的相关系数及标准,因而各类算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只能对森林碳储量进行大致的估算。较常见的估算法有:有生物量法、蓄积量法、涡旋相关法等。从国内学者的应用情况看,蓄积量法可使用森林清查数据中蓄积量作为基础数据,再通过蓄积量与固碳量的转换系数估算出森林碳储量,此法所需数据较为容易获取且计算方法直观,因此,本文也选择蓄积量法作为计算西藏森林碳储量的方法。

已知:森林碳储量Ctf=林木碳储量+林下植物碳储量+林地碳储量

即,森林全部碳储量(Ct)f的计算公式为:

将(1.2)、(1.3)式带入(1.1)式,整理可得:

上式中:Ctf——森林碳储量,Sij——i地区j类森林类型的面积,Cij——i地区j类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密度,Vij——i地区j类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蓄积量,Vf——森林蓄积量,α——林下植物碳转换系数,β——林地碳转换系数,ε——生物量蓄积扩大系数,λ——容积密度或干重系数,ψ——含碳率。计算森林碳储量时,各种换算系数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 IPCC(1996)默认值,即α=0.195、β=1.244、ε=1.9、λ=0.5、ψ=0.5。依据2003-2016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西藏森林蓄积量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上述公式(1.4)计算出2003-2016年西藏森林碳储量(y)。

(三)回归分析

1、模型回归

本文利用stata进行回归分析。在样本容量受限的情况下,为了使模型检验结果更加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所以使x1和x2、x3、x4分别对y进行回归,结果见下:

根据以上模型分析,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t的临界值t0.05(12)=2.201,从以上三个模型的t值来看,模型1中各变量的t值均大于临界值t0.05(12)=2.201,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1中各变量对模型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模型2、3中的变量x3、x4的t值小于临界值t0.05(12)=2.201,因此不能拒绝假设,说明模型2、3中的变量x3、x4对模型不产生显著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林业总产值与森林碳汇总储量是正相关,而模型1是负相关,所以可能存在多重共线,因此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性检。

表1:模型1回归结果

表2:模型2回归结果

表3:模型3回归结果

2、模型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

模型拟合的好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使得R平方和F值偏大,主要因为模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相互影响。因此需要检验模型多重共线性,提出影响模型的变量,最简单的方法是列出模型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表,如果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越接近1,则说明两个变量的相关性。

表4:相关系数表

如表1-4,由于x1和x2相关系数非常接近1,具有较强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由于西藏特殊的林业产业结构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比重很大,所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和林业产业总值存在多重共线性。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方法是去掉x1,消除多重共线性。

得到模型4的回归方程: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t临界值t0.05(12)=2.201,x2、x3、x4的t值都超过2.201,因此x2、x3、x4都能拒绝原假设,而且F为42.49,R平方为0.9409,说明模型拟合较好,x2、x3、x4对y有较大的解释力度。

表5:模型4回归结果

(四)结果分析

综上,模型4中各变量的t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t0.05(12)=2.201,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四中各变量对模型有着显著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西藏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存在正相关性,虽然,与林业第二产业与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存在负相关性,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是西藏林业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西藏林业总产值的近90%。林业产值是西藏林业发展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而森林碳储量又是西藏林业生态效益的重要体现,森林碳汇量与西藏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

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呈正向关系,说明在西藏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提高的同时可增加森林的碳储量,为西藏开展森林碳汇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森林碳储量的增加可为西藏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开展森林碳汇交易可增加林业产业产值,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4]森林碳储量是西藏林业生态效益的重要体现,森林碳汇量的增长表示对森林可吸纳更多CO2量,即西藏发展森林碳汇的同时也促进了林业生态效益的发展。概括而言,发展森林碳汇可推进林业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又使林业生态效益得以发挥,即森林碳汇可促进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西藏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存在负向关系是因为西藏林业第二产业主要为林产品的加工与制造业,林木的砍伐会形成碳源、而非碳汇,故林业第二产业与森林碳储量呈负相关,但是,林业第二产业可以通过提升制造技术、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木材使用量、提高废材利用率,实现木材的有效利用和林木资源的节约,间接增加西藏的森林碳储量。西藏林业第三产业主要为林业旅游,超负荷的游客人数一定程度上会使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从而对森林碳汇储量产生负影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积极推进碳汇林发展可在未来助于西藏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维护和开发森林景观资源,间接促进了西藏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总之,发展森林碳汇可带动西藏林业经济发展转型,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有助于西藏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 语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西藏发展的独特优势所在。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基础上,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红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森林碳汇是西藏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森林碳汇发展是西藏林业生态效益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西藏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加快构建符合西藏实际的地方林业法规体系。西藏地方性林业法规应在遵从国家大的法律框架下,并结合西藏林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西藏林业的培育、管理、交易、监管、风险、核证等诸多方面作详细规定,以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并切实保障林业经营者和需求者双方的利益,促进西藏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5]同时,要重视西藏林业综合执法工作,禁止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格做到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其次,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财政,大力支持西藏林业经济和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要鼓励和倡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信贷,支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基于碳排放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种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充分利用中央对西藏实施的特殊财政、税收、投资等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加大对天然林、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防护林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重点培育林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延长林业产业链,促进林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最后,深化林业产权改革,积极探索林权的三权分置工作。既要建立规则有序的登记管理制度,通过注册和颁发产权证书的方式使得主体资格更加明确,并要确保所颁发的林业产权证书应与实际测量相符,以减少权属纠纷事件的发生,又要对林地、林木以及森林碳汇的产权流转、变更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维护各权益主体的自身权益不受损害,还要不断探索林权经营模式创新,如国家赎买重要生态区位公益林模式以及营造林PPP项目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等。[6]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储量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2019 年世界油气储量与产量及其分布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本月起实施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