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扉

2019-04-10 08:29林少鹏
师道·教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扉眼光聊天

林少鹏

“叙事疗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关乎心灵的自我援助,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特点。而实施这种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自然流露心声,让他们在完整的叙事过程中自我成长。如果我们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此种方法,那么学生将会获益匪浅。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扉,用心的聆听、欣赏的眼光和激励的语言是我们所推崇的。

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扉,我们要用心聆听,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故事,只需要被聆听、被懂,就够了。它不需要被评价、被论断。让学生在讲述自己故事的过程中,把自己“读进去”,读懂、读通,扎扎实实、不回避、不否认,才能听清学生心里的呼声。如果不能与危机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则干预及有关处理的策略较难执行,从而就不会起到干预的最佳效果。

上学期,我班的黄同学,经常趁我转身时说话,屡教不改。后来有一次,正当他跟同桌聊得起劲时,我一把逮住了他,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当天他似乎“安静”了,可过了几天又“做回自己”。如此反反复复,几乎将我的耐心消耗殆尽。后来我静下心来反思:是否自己对学生过于简单粗暴,是否自己在无意中伤害到了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我采取了另一种方式,跟学生道歉,重新引导教育学生。课间的办公室,不经意间成了我跟他聊天的“秘密”场所。在这里,我们像朋友一样交换自己的故事。我既没有轻易打断他的讲述(为什么上课讲话),也没有对他所说的故事加以评价,然而就是在这样聊天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呵护,孩子的内心诉求被重视,孩子抗拒的状态慢慢瓦解,继而能开始自我反省,在叙事的过程中慢慢“纠正”自己的行为。

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扉,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我们要把眼光放在学生“有”什么,不是去看他“没有”什么;应该去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没做”什么。我们要善于进行心理移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去体验。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接纳、找到学生行为故事的闪光点。

我班有一位刘同学,表现极为“突出”,经常跟同学打架,甚至在老师的课堂上也“大闹天宫”。在他身上,完全没有一位优生该有的样子;很多老师要求做好的,他也是得过且过。后来我尝试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试着发现他身上的优点。而实际上,他虽然贪玩,但回答问题踊跃;虽然他经常打架,但事后也能主动认错,虽然他很淘气,但有时也帮老师擦黑板。我开始看他“有”了什么,也看见他“做”了什么,也因此有了机会“看穿”学生叙说故事时,内心的真实想法。

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扉,我们要善于在他叙事的过程中,用欣赏的眼光找到他好的行为,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去努力,去找到更好的自己。了解学生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掘一个更精彩的自我。

用“叙事疗法”打开学生心扉,我们要明白语言是有力量的,好的语言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听或说故事的观点也许会让人觉得毫无价值,但是对话可以塑造新的现实。语言可以将各种事件塑造为充满希望的叙述故事。我们也要经常反思: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时,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在限制、贬抑学生的

生命,还是在“开启、丰富”学生的生命?

记得班上的王同学,她不愿讲话,上学和放学总是孤零零一个人。成绩好的女生不愿跟她一起玩,时间一长,她产生了厌学情绪,对自己也失了信心。一个人假若常常失去控制,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太多的事情压抑进了潜意识,因此她会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为了找回她的自信,课余时间我经常找她聊天、谈心。课堂上叫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即便她回答不出,我也为她有勇气站起来而喝彩。每天的课间操,为她的动作点赞,给她竖一个大拇指;每天的午休,我会趁她睡觉时,悄悄在她桌面放一个小纸条,写着“你睡觉的样子真可爱”。正是这些“语言”,重新给了她自信,给了她开口叙说自己故事的勇气。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细心观察他们,寻找合适的语言打开他们的心扉。因为语言不光是语言,它不只是一个表达、沟通的工具,语言的背后,更是一种价值、一种文化。恰当的语言能更好地穿透学生的内心,与学生产生共情,学生才会真正敞开心扉,与我们分享生命中的故事。

猜你喜欢
心扉眼光聊天
桦墅:优美田园沁心扉
纸条:打开心扉的钥匙
敞开门聊天
心态决定眼光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