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教学纪实与评析

2019-04-10 12:30陈春蕾郑丹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幅图巫婆黑色

陈春蕾 郑丹

师:这几天,老师在翻阅杂志的时候看到一幅图,感觉特别有意思,同时也把我给难住了。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画的是方形的柱子,可过了一会儿,我又感觉这柱子是圆的,我有点看不明白了。所以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想让同学们帮我看看,行吗?

生:行。

(教师出示“方柱圆柱图”。)

师:把你看到的和我说说。

生1:我看到的是一些方形的柱子。

生2:我看到的是圆形的柱子。

师:呀,大家的意见不太一样啊。咱们今天就通过对几幅图的学习,看看能不能在学习后把这幅图看明白、说清楚。

(板书课题:我看到了……)

(学生齐读:我看到了……)

【点评:由一幅图直接引入本节课内容,教师基于图片内容设疑,学生因图片内容聚焦“观察和发现”。陈老师以质疑、悬念留白的方式让学生看明白、说清楚,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聚焦本节课核心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前设置有助于学生关注力的提升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语交际《我看到了……》。接下来,老师要出示第一幅图了。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用“我看到了……”来和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出示“人脸花瓶图”。)

生:我看到了一个酒杯。

生:我看到了两张人脸。

师:同一幅图,同学们竟然看到了不同的内容。其他同学都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咱们一个一个地说一说。

生:我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一个花瓶,我把看的重点放在白色的地方,宽大的地方就是花瓶的瓶口,弯曲的地方是花瓶的把手,最底端就是花瓶用来支撑的部分。

师:经他这么一说,大家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

师:你说得可真好,别着急坐下,让同学们回顾一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来,这回慢点说……

生:我把重点放在白色的部分……

师:听到了吗?他真是有方法啊。他是找准了这幅图观察的……

生:重点。

(板书:重点。)

师:是的,如果我们找出了观察的重点,那我们观察的时候就方便多了。正如这名同学所说,如果把白色作为观察的重点,那么白色就是这幅图的主体画面,同时黑色也就变成了图的……

生:背景。

师:这个时候,我们眼前出现的就是一个白色的花瓶。你说得真好,请坐。大家都明白了?

生:明白了。

【点评:此处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取关键信息和根据关键信息简要复述主要内容的设计,是对“目标1——通过对三幅图的观察,学会有侧重点、换角度、有顺序地观察图片”的初步落实。教师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有侧重点,能够变换角度,树立空间观念,并能组织语言把观察到的内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师:接下来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你看到的人脸。

生:我看到了两张人脸,我是把黑色作为重点看的。上边尖尖的地方是人的鼻子,下面是他们的下巴,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两张人的脸。

师:别着急,咱们来调整一下。正如同学们说花瓶那样,当我们把白色作为观察重点的时候,白色就是这幅图的主体部分……你能尝试着这样说一说吗?

生:能。我看到了两张人脸,我是以黑色的地方为重点,白色的地方为背景,这样就出现了两张人的脸。

师:你看,这回说得多清楚啊。很快就做好了调整,把观察方法说清楚了,真不错。在看图的时候,首先就应该找准这幅图观察的重点。

师:现在,老师想要提高一下要求,那就是把这幅图看到的两种画面,完整地说一说。先总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再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看到的。

生:我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一个花瓶,第二内容是两张人脸。我把观察的重点落在黑色的部分,白色就是这幅图的背景,我就看到了两张人脸;如果我把重点改为白色部分,那黑色就是这幅图的背景,就看到了一个花瓶。

师:说得好吧?

生:真好。

师:说得多清楚啊!就这样说,我们就能把这幅图说清楚。

(板书:说清楚。)

【点评:教师由“扶”到“放”,学生根据第一次学习经验完成第二个内容。学法的迁移,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提取信息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这也是对“目标1”的再次落实。】

师:看来,在看图的时候,确定这幅图的观察重点非常重要。

师:第一幅图有点太简单了,同学们很快就能找到看这幅图的方法,还能说得这么清楚。那老师要是换一张难一点的图,你还敢试试吗?

生:敢!

(教师出示“老妇少女图”。)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看图,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要认真倾听,听听他能否把这幅图按照剛才我们所学的方法看明白,还要说清楚。

(学生看图。)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听。

(同桌之间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把你和同桌说的内容和全班同学说说。

生1:我看到了一列火车。

生2:我看到的是一位巫婆。

生3:我看到了一个小姑娘。

生4:我看到的是一只大狮子,张着大嘴。

生5:我看到的是一幅山水画。

生6: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海浪。

…………

师:同学们在这幅画中看出了这么多的内容啊,可真是不容易。那咱们一个一个来,来说说自己看出来的内容的方法。先来说说大家都认同的内容。

生:小女孩!

师:这个内容,哪些同学在这幅图中看到了?

(舉手人数很多。)

师:看来还是有没看出来的,那咱们就来说说这个内容。

生1:同学们,我在这幅图中看到了一个小女孩……

师:(把学生从屏幕前拉开,让学生侧身向着其他学生。)你看,这样让大家都看得到画面,好不好?你呀,向着同学们说,可以吗?

生1:可以。同学们,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我把白色作为观察的重点,那么黑色就是这幅图的背景,于是就看到了一个小女孩。这里是小女孩的脸。这个部分,就是黑色的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小女孩的刘海。(学生边在屏幕上画边叙述。)

师:同学们注意听,她借助颜色来把她看到的说清楚,这个方法很好。

生1:之后,这个由黑色的线条勾勒的白色的这部分,可以看成这个小女孩的帽子。这个黑色的部分,可以看成女孩的眼睫毛。脸下边的这里,可以看作是她的脖子。这条黑色的线,就看成是她的项链。下面这些黑色的,可以看成是小女孩在冬天时穿的貂皮大衣。我说完了。

生2:老师,我有补充。我认为这个部分,应该是小女孩的装饰。

生1:同意你说的。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补充吗?

生:同意!

师:你看,经过大家互相的补充,我们就把这幅图中的小女孩说完整了、说清楚了。真好,谢谢你们两个。

师:你看,首先确定了观察的重点,也就是这个小女孩的脸,再通过勾画轮廓,又对比了颜色,还边画边说,就把我们看到的这个小女孩给说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再说我们看到的其他内容的时候,我们也这么说,好吗?

生:好!

师:我想请同学们换个角度(板书:角度),把我们刚才观察的重点向下移,看看大家又能看到了什么。

生1:老师我想说。我还是把观察得重点放在白色部分,但是我们把角度换成向下去看。我就感觉这里……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条、颜色,一边勾画一边说。

生1:这里很像一个巫婆的脸。这里是巫婆的下巴,这里是她的嘴,这个黑色的部分是巫婆的头发,这里是巫婆戴的头巾,这里是巫婆穿的大衣,还镶满了钻石。

师:好,还有自己的想象,很难得。

生1:这里,巫婆的头上还插了一根羽毛。我说完了。

生2:我要补充。我认为这个部位,这些线条不应该是巫婆的下巴,应该是她的鼻子。而下面的这个位置才是巫婆的下巴。

生1:哦,我同意你说的。

生3:我也要补充,我认为这个部位是巫婆的眼睛。

生1:不太像,那不是被遮住了吗?

生2:我认为那是眼睛,被遮住的眼睛。

生1:那也不像,而且没有眼珠,怎么能是眼睛呢?

生3:我给你提个建议,你在近处真的是不太容易看出来,你应到远处看看。

师: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看出了眼睛,而有人就没有看出来?

生4:我认为是因为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就不一样。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站在远处就能看得出,站在近处就看不出来。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内容也就不一样。这回大家都弄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也正是因为我们观察的重点不同、角度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内容也是不一样。这也就是说刚才有的同学还看到了火车、狮子、山水画、海浪等内容,这都是因为重点和角度的变化而形成的。

那么,我们再看图的时候,就要先确定观察的重点,再换角度。在说的时候,我们要说得清楚。当然,刚才这名同学在说的时候,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你们注意到了吗?

生:我认为他说得很有层次、很有条理。

师:结合他说的,具体说说。

生:刚才他先说了巫婆的脸、鼻子、睫毛。这些都是巫婆的外貌。然后再说穿了什么,戴着帽子等。我感觉很有顺序、有条理。

师:对呀,想要把内容说清楚,我们可以让语言有条理。(板书:条理)。老师要再一次提高要求了。现在要把这幅图中看到的女孩和巫婆,由一个人来说说。先从整体上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再分着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到的。要做到说清楚、有条理。同桌之间先练习说一说。

(生练习。)

师:好,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能做到说清楚、有条理。等一会儿你可以把自己的建议、补充和他进行交流。

生:我在看这幅图的时候,我看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巫婆。看到小女孩的时候,我是把观察的重点放在了这个部位,这里是她的脸,这里是小女孩的头发,这个白色的部分是她的头巾,黑色的线条是头巾上的褶皱。我们再向下看,白色的部位是小女孩的脖子,这条黑色的线条是她的项链。下面这些黑色的地方,我认为是小女孩的貂皮大衣。

然后,我们再换个角度看一下,我感觉就像一位巫婆了。咱们把重点向下移到这里,这个位置就是巫婆的鼻子,那么这里就是她的嘴,再往下是巫婆的下巴,这些黑色的地方就像是巫婆的大衣,这个地方也是头巾,黑色的头发中有白色的线条,那应该是掺杂的白头发。我感觉这里应该是巫婆额头上的装饰品。我说完了。

(学生鼓掌,表示赞赏。)

师:看,同学们都认为你说得好,还不谢谢大家。

生:谢谢大家。

师:我也认为你说得不错,但我还想给你提个小建议,如果你在说的时候对着同学们说,并将自己的音量再提高一些,是不是会更好呢?再说话的时候,咱们可以试一试。

生:嗯,记住了。

【点评:本环节既是对教学“目标1”的深度落实,也是对“目标2——引导学生把看到的画面上的内容,从说清楚到说得有条理,并在他人表達后适当给予对方评价”的初步落实。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依旧处于感性阶段,学生是重于体验和感受的。为了让学生融入图片,发现图片的内容,挖掘图片的“故事”,陈老师以观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观察,通过不同的观察视角明晰不同的内容,既整体把握图片内容,又个性化解读图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看来,看图并把它说出来,也是挺容易的。那咱们就按照刚才学过的观察方法来看看下面这幅图,并要把它说清楚,说得有条理。这幅图,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

(教师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师:请同学来读一下。

生:小组学习要求。看:抓住重点,变换角度。说:表达清楚,条理清晰。听:仔细倾听,交流想法。评:评价补充,小组推荐。

师:读得不错。看的时候要有重点,还要换个角度反复看;说得时候要注意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样才能说得清楚;认真倾听,说完之后再交流;最后小组要评出你们认为说得最好的同学,推荐他来进行汇报。咱们就按照看、说、听、评的顺序来进行学习。把语文书打开到36页,找到最大的那幅图,开始学习。

(学生小组学习。)

【点评:此环节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能对他人说话的内容进行转述”。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环境中学会与人商讨,能够根据交际要求对他人进行评价,对自己的交际语言进行完善。】

师:各个小组的代表们,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同学们,经过我们小组讨论,我们小组一共得出两个结论。如果我们把黑色作为观察的重点,就能看到一棵大树。这棵树没有叶子,我认为可能是已经枯萎了。如果我们以白色为主体,那么黑色就是背景,于是我就看见了几张人的脸。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一数。

生:1……

生:注意,我们看这里,换一下角度,会发现这里有张人的脸。

生:2、3、4、5、6、7、8……

生:还要注意这里,这里也藏着一张人的脸,它不容易被人发现。但是我们把角度调整一下,这样看,就可以看见这张人的脸,对不对?

生:是的。

生:9、10……

生:所以,我们一共看出了10张人脸。

师:抱歉,我打断一下。同学们,你们看,他在数的时候……

生:有顺序。

生:他是按照从右面向左面依次数的。

师:多有顺序啊,这样我就看得更明白,说得也就更清楚了。

生:我们小组发现,这些人脸都不一样,有性别之分。这个是男人,这个就是个女人。他们的性格也不一样,这几个人脸上显出比较开心,这几个人就比较严肃,这个人隐约在生气。

师:这是性格不一样吗?准确的说应该是……

生:表情不一样。

师:对。说话时,用词要准确。

生:还有不一样的地方。看,这两个人戴着水手帽,这两个人戴着一个大帽子,还有没头发的。还有的人有胡子,比如说这个人,还有这个人。还有就是这两个人在笑,他们两个好像在说着话,这个人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这个人好像是有点生气。我们小组认为这张图很有趣、很好玩。其他人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也看到了有的人有胡子,我认为这个人也有胡子,他的胡子得换个角度,这样看就看出来了。

师:看,同学们,他们两个说的都是胡子,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关注的重点却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当然想法也有差别,所以看到的内容就不一样。

师:他们两个说得好吗?

(学生掌声。)

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可你们。

生:谢谢大家。

师:看来,我可以让同学们再说说那张柱子的图了,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观察、这样说,就一定能够看明白、说清楚。(出示“方柱圆柱图”。)快来帮老师解开心中的疑惑。

生:这张图中的柱子,既是方的,也是圆的。我们先把观察的重点放在上面,从上往下观察,这时我们看到的柱子就是方形的。然后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观察的重点放到下边,从下向上观察,这时我们看到的柱子就是圆柱了。

师:哦,真是谢谢你啊,说得真是清楚、真有条理,表达得真好,我听明白了,谢谢你!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中,不仅仅可以用语言来进行表达,还可以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本单元后的习作内容就是观察日记。那么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要找准观察的重点,还要尝试换换角度观察。在写的时候,我们争取要写清楚、写得有条理。那你的这篇观察日记一定会非常出色。下课!

【点评:最后环节,承前启后,从课前的探究质疑到本节课结束前问题的有效解决,再到后置的拓展延伸,清晰而又完整,几个环节指向的均是本节课交际目标的达成与交际能力的提升。】

总评:

陈春蕾老师执教的《我看到了……》一课,代表我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录像课评比,这节课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一、 以趣为径,探究情境中学会交际

《我看到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内容。本课内容从题目上看是独白式的交际内容,教师课前巧妙导入,用“方柱圆柱图”为话题,以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迅速提取图片上信息。在交互性的情境中,教师带领学生在探究质疑的过程中进行有层次的言语实践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置性铺垫。

猜你喜欢
幅图巫婆黑色
一个小巫婆怎么够
呼叫小巫婆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热热闹闹的巫婆村
空白处应选哪幅图
黑色
黑色星期五
那个黑色的夜晚
谁大谁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