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那些感动

2019-04-10 23:59周俊根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针管灯罩针头

周俊根

总有一种情怀,让你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情绪,让你心底掀起波澜;总有一种触动,让你生出慨叹和感悟……这种情怀、情绪、触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动”。是啊,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感动我们的人与事,品读这三篇美文,你或许也会回忆起成长中的那些感人往事。

一件小事

铁凝

十五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做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却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来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了。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有句很诙谐的俗话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作“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糊,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吧。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吧。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16期)

[阅读训练]

1.请简要概括文章所叙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写出你对此句含义的理解。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樣迎接我的病人了。

3.“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

4.文章结尾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父爱如灯

陈绍龙

1978年,我高中毕业,有幸参加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过去一直都是开卷考试,没有压力,再说书也没读多少,有一半时间都在学校的农场里待着。父亲说,多下点功夫,有个好结果就行。

父亲是个读书人。那年月因为几句话就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父亲带着一大纸箱的书下放了。他把书箱交给我,虽说那时候没有人读书也没什么书读,但父亲还是在我闲暇的时候呵斥我“看书去”。

父亲给我的书多半是文学书籍,散文居多。一本《暖流》我读了多遍,有不少篇什是写莫斯科的事,文笔很美,我至今也不知作者是谁。

那时乡下没有电。为了我读书的方便,父亲给家里准备了两盏灯:一盏小油灯,一盏罩子灯。小油灯是家里人共用的,罩子灯就全归我了。小油灯是用一只小墨水瓶,在盖上凿个洞,再把棉花绳的蕊穿过洞当灯练就做成。罩子灯要花钱买。一般人家都点柴油,柴油比煤油便宜,但灯蕊爱结花,油烟大。村民的屋子里多半都很黑,就是油烟熏的。

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家里所有的事父亲都不让我做,把我关在屋里复习。我们家是土坯房,潮湿阴暗,蚊子也多,就是白天都有嗡嗡嗡的声音。为了不让更多的蚊子进屋,父亲把自己的满是补丁的蚊帐给拆了下来,挂在我的门上当门帘。他一个人就在屋外转悠,满墙的找蚊子,白天光线亮的地方蚊子爬在墙上是不动的。要是发现有一只蚊子了,他会搬来凳子,把脚尖踮起来,用一块旧抹布什么的狠狠的把蚊子捂死,嘴里还念念有词的样子。中午我午觉醒来,隔着门帘,每每看到父亲踮起脚尖捉蚊子的身影,我的眼里就一阵酸涩,这时,也就更增添了我要考上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午后,听到写字台上有动静,父亲知道我起来了。他就端着罩子灯轻手轻脚的进屋了。走到床前,掀开蚊帐,他要把钻进蚊帐里的蚊子捉尽。看到有蚊子叮在帐子上了,他把罩子灯口靠上去,蚊子也就落进灯里死了,之后,他又会把蚊帐在席边掖实。一向性格急躁的父亲,这时却是如此的温柔和细腻。

屋子里的千格篾窗很小,离地面也高。太阳偏西,光线就越发的暗了。这时父亲就会找来几张禾纸和一根筷子,父亲要擦灯罩了。他用手把灯罩的一头捂住,用嘴不停的向里面呵气,然后用筷子摁住禾纸擦着灯罩,他不时的把灯罩放在眼前仰天看着,直至看不到一丝污迹他才摆手。我敢说,父亲是村子里擦灯罩最耐心的人。

说是写字台,其实也就是两只鸡蛋箱子摞起来的,虽说父亲在箱子上已铺了几层报纸和一层白纸,但台面还不是很平坦。所以,罩子灯放在上面,我还是要格外的小心才是。在过去的乡下,罩子灯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家什了。

高考的日子一天天的近了,父亲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屋里的光线忽的大亮。抬头,一大束白光打在白纸搭成的天棚上。我这才记起早几天父亲请人搭天棚的事。他只是想用白纸反光——用一面镜子从屋外把阳光取回堂屋,再在堂屋放面镜子把光打到天棚上。太阳过一会就会向西移动,父亲也跟着屋里屋外的跑,不时的调整两面镜子的角度,好让光完完全全的打在天棚上……

我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有幸成为小山村第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孩子。

从小山村到大学,从小城到都市,始终忘不掉的是那束温暖无比的光。

父爱如灯。

(选自《慢镜头下的春天》,上海文汇出版社)

[阅读训练]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回忆了什么事情?

2.父亲对“我”的关爱是多方面的,除生活上关心“我”之外,父亲对“我”的爱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3.父亲在生活上对“我”的关爱,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文中哪些细节能表现父亲在生活上对“我”的关爱呢?

4.请任选一角度对文中画线句略作赏析。

5.试对“父爱如灯”的深刻含义略作分析。

【参考答案】

《一件小事》

1.起因:迷恋打针愉快地接受了帮邻居打针的请求;经过:起初很顺利,后来有一天因烧坏针头,使得邻居皮肤血迹斑斑;结果:邻居没有责怪我,而是安慰我,第二天买来新针头继续请我帮助打针。

2.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这位生性高傲且学过芭蕾的姑娘求“我”打针,弄得“我”心花怒放,“像迎接公主一样”表明了“我”对病人的关注与重视。

3.过渡作用(承上启下)。由上文写“我”的手艺明顯娴熟,过渡到下文“贻误眼前的事业”,即因只顾谈话烧坏针头造成打针失败。

4.表达方式:议论。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突出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让“我”学会认真去做一切事,学会善待无意中闯下的“小祸”的旁人。

《父爱如灯》

1.这篇散文以“灯”为线索,主要回忆了在高考复习迎考的日子里,父亲在生活上关心“我”的事。

2.一是思想上给“我”以鼓励,要求“我”“多下点功夫,有个好结果就行”;二是在文学上给“我”以影响,父亲将他的书箱交给我,并要求“我”闲暇时多看书。

3.罩子灯全归“我”用、为“我”捉蚊子、为“我”耐心擦灯罩、利用天棚反光供“我”读书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生活上对“我”的关爱。

4.这一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独特感受。“我的眼里就一阵酸涩”,是因为父亲对作者的拳拳爱心打动了作者,因感动而想流泪,也由此而“增添了我要考上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5.“父爱如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爱比作能给人以光明的灯,说明父亲的爱对作者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父爱指明了作者的前程,给作者以信心和力量。

雨后天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地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草香,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像烟

——像烟。

猜你喜欢
针管灯罩针头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孤独的夜晚
新型配药喷雾器
自给自足,灯罩里的植物园
用针管作画的小护士
穹顶吊灯
倾斜的灯罩
KD376:一次性使用安全型输液留置针
报复
各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