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河”到“承德”“东方庙都”的历史长卷

2019-04-12 01:54白德成刘爱平段久军林树国杨炳琴郭新颖
城市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热河避暑山庄燕山

文+白德成 图+刘爱平 段久军 林树国 杨炳琴 郭新颖

承德古称“热河”,热河一带是燕山造山运动的核心区,我国的地貌格局大体在此时形成,而作为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热河境内孕育出了华夏文明的雏形,传说中,商王族系便是红山文化的后裔。

三百多年前,清军入关,一统山河,历代清帝打破了长城军事防御的历史宿命,在塞外周遭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承德市内,修建了我国“四大名园”之一的避暑山庄和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外八庙等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既让承德成了先有园林和寺庙、后有城市的地方,也使其荣膺“东方庙都”的殊荣。

燕山与滦河:华夏先祖的古老传说

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的1. 37亿年前,我们的脚下突然涌动起来,一座大山缓缓地隆起,最后以主峰雾灵山海拔2116米的姿势傲视群峰,俯瞰华北平原,这就是著名的燕山造山运动。

燕山山脉造山运动,是一次发生在中生代末的强烈地质构造运动,让大地拱起的巨大褶皱形成了山脉。时至今日,徜徉在燕山深处,大山的皱褶中,第四纪冰川不经意间滑下的凛然擦痕随处可见,还有火山岩和沉积岩不眠不休的万年纠葛、大山缓缓隆起又突然静止的万古沉寂,再加上秦朝的古长城、明代的奇关险隘等等,造成了燕山山脉独有的动静关系——站在山顶上望去,山像凝固的海浪,云似移动的峰峦,长城在夕阳下犹如绵亘千古的一道剪影……

左右页图:承德历史十分悠久,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热河生物群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而以玉文化著名的“红山文化”也首发于此,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履痕之一。

远古前,发源于克什克腾大草原、水草丰沛的涓涓细流,宛转成一条叫做“滦水”的滔滔大河,它穿过燕山的腹地,奔向大海。大约在7000年前的滦河边上,史前的先民聪明地选择了这片足以润泽生灵的土地。后来,一只玄鸟飞到此处产下一枚蛋,一位名叫简狄的美丽女子拾来吞下,怀孕后生下了她的孩子——商。在《诗经·商颂》中,有一首名叫《玄鸟》的诗如此写道:“天降玄鸟,落而生商。”所谓的玄鸟便是燕子,远古的燕山正是以玄鸟命名,而那位名叫做简狄的女子生下的孩子,自然是商的祖先。

谁也无法佐证《诗经》上的美丽预言,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在承德市西北部,也就是滦平县滦河边金沟屯镇后台子村里,偶然挖掘出了大约7000年前的12尊栩栩如生的女性雕像,她们或以丰乳肥臀的姿势宁静地凝视着天地万物,或头后梳着粗犷的发辫展示着原始女性的绝美天性,或袒露巨大的阴部炫耀着繁衍的伟大魅力,或如沉默的母亲暗示着遥远的嘱托……对此,西方史学界惊呼道:“此乃东方的维纳斯女神群雕像!”而正是这一伟大的考古发现,既让我们知道了华夏先祖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也让我们明白了数千年前东方文明的熹微曙光是在这里冉冉升起的。

那时,在这片丹霞地貌覆盖的燕山大地上,褐色的山石正用奇异的姿态站立着:有的似双塔并立,揽流云于双肩;有的似天桥横亘,搭通天之途;有的如打坐的弥勒,袒胸释怀,而它的身边,佛陀的磬锤已然敲响天籁……而那片宛转而下的滦河流域,润泽了远古商人族裔的幼年,他们在此休养生息、繁衍壮大,待到这座燕山强壮了他们的筋骨之时,我们的先民便开始向水草更丰美的黄河下游迁徙。

可以说,倘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滦河就是中华民族的“祖母河”。

左右页图: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承德修建行宫。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罢热河直隶厅,设承德直隶州,此为“承德”名称的由来。右上图为避暑山庄风雨楼,左图为小金山。

“承德”的得名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沿山脊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喜峰口、古北口、黄花城、居庸关、东方口、独石口、张家口等,均是燕山长城的重要关隘,自古以来便是由燕山以北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孔道。

徘徊在巍巍燕山脚下,无数诗人都曾发出了无限的概叹,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向轩辕台”;李贺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高适说:“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苏辙说:“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只因为包括承德在内的古幽州以北地区,不仅是一片丰饶肥沃的土地,还是历代兵家征战和拉锯的古战场,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交集与冲突的要地。时至今日,只要徜徉在大黑山下,你就依稀能够寻觅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影子,回想起“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北朝民歌;塞外月下,你似乎犹能看到飞将军李广在燕山深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射虎英姿……

历史就在平和与惊险的交替中度过了,直到300多年前,来自塞外的满族八旗踏破长城,一统山河,康熙皇帝坐镇皇城北京后,又在它后面两百多公里处的滦阳河畔,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古老的承德才迎来了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

左右页图: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在一道谕旨中盛赞道:“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六十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同年升为承德府,标志着承德成为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图为避暑山庄内9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永佑寺。

随着皇家庄园和皇家寺庙的建造,同时也为了给戍守此地的满八旗官兵提供物资保证,人们在当时的“热河”一带,陆续设置了粮市街、草市街、马市街、东车市街、皮袄街等商业街道,而各种保证生活所需的油店胡同、锅店胡同、纸坊胡同、荆笆胡同等等,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当时,历代皇帝每年都会花半年的时间在坝上围场狩猎,还在热河办公和召见各族王公贵胄。于是,无数的随驾官员、八旗的王爷贵族、各族王公等等,纷纷在热河建起了府邸或办事处,如肃顺府、刘墉府、雍亲王府、常王府、佟王府、和珅府、纪昀府等等,闻风而动的商家也纷至沓来,一时商号林立,富贾如云,形成了皇族、官绅、文人、市井并存的人文景观,造就了“热河万户大邑”的繁荣景象。

渐渐地,一个历史上罕见的先有园林和寺庙、后有城市的地方出现了,这便是“热河”。关于“热河”的得名,据说是因为有一条集合了上游众多温泉之水的古濡水(今滦河),在这里宛然流过,人们便以此称之。不过,到了清朝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大笔一挥,正式命名这个地方为“承德”。

原来,这是清朝统治者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不忘关外“龙兴”之地的盛京,便把他们兴兵起家的奉天首府邑县改名为“承德”县,而“承德”二字,不仅含有“奉天承运”之意,更有训诫八旗弟子要不忘初心“承受先祖德泽”的重要寓意。

如今,承德境内仍有破旧的秦长城伫立在塞外的荒原中,在群山中蜿蜒横卧的金山岭明长城更是气势磅礴。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个王朝能用长城挡住游牧民族的金戈铁马,身为“马上民族”的满族自然也是深知此道的。因此,随着满族统治地位的确立,承德这座小城,就担当起了用“木兰秋狝”演练兵马以壮军威的驻跸使命,高明的满族人还用绥远政策和山庄寺庙文化,成功地替代了长城的历史宿命。

傲立东方的“庙都”

在防止边塞外患的策略上,历代清帝都摒弃了以往朝代积极修补长城的做法,而是在塞外附近的承德建起一个天下最大的园子,盖了一座天下最典雅的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还建了一组天下最辉煌的寺庙群。可以说,他们是用文化的软盾来抵挡蛮荒的刀剑,用香烟的缭绕来弥散塞外的烽烟,从而造就了接下来的三百多年里,避暑山庄的一派繁荣祥和之景。

其实,当时的朝廷仍有大臣奏请康熙皇帝修缮长城,但康熙的回复却是这样的:“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纵观避暑山庄的周边寺庙,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清廷举全国之力网罗天下的能工巧匠,最终修建起来的气势磅礴的皇家寺庙群。它们环绕在避暑山庄的周围,如众星拱月般镶嵌在山庄周围,既同山庄遥相呼应,又同山庄连为一体,构成檐铃叮咚、香烟缭绕,梵音唱响、造福四方的一处佛教圣地。

避暑山庄周围实有12座寺庙,分别是溥仁寺、溥善寺、殊像寺、普宁寺、普乐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佑寺、广安寺、广缘寺和五百罗汉堂。因其中前8座寺庙由清朝理藩院直接管理,又因位于古北口长城之外,故称“口外八庙”或“外八庙”。清帝在山庄决定的民族事务和宗教活动,几乎都是在外八庙进行的,如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后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前后走了几万公里,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长途跋涉来到承德贺寿,乾隆为此命最好的工匠,仿班禅驻地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其建了一座豪华的行宫。行宫金瓦盖顶,屋脊饰有金龙盘旋,颇有一飞冲天的恢弘气势,观之令人震撼,这便是现今的须弥福寿之庙。

又如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贵族封爵,并效仿西藏桑耶寺建制寺庙,称为“普宁寺”。建庙伊始,恰逢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乾隆亲自御笔撰写了碑文,石碑巍然伫立在正门口的碑亭中。此外,因寺内立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普宁寺又被当地人称为“大佛寺”。

另一类是初具城市规模的老热河民间四周,由于被皇家寺庙的恢弘气氛所感染,悄悄兴起和建造的民间寺庙。当时,官宦、乡绅、商贾、普通百姓纷纷慷慨解囊,修建了以佛道为主的大小寺庙,包括高庙、文庙、武庙、城隍庙、火神庙、财神庙、河神庙、山神庙、酒仙庙、药王庙、龙王庙、娘娘庙、斗母庙、老爷庙、文昌阁、海云寺、福山寺、土地寺、东西清真寺、蟠桃宫等等。据统计,从清末到民初,承德民间一共修建了130余座寺庙。可以想见,每年的各种庙会一定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种拜庙的仪式也是样式繁复,目不暇接,这种香火鼎盛之景,堪称承德的一大奇观。

左右页图:“五岳归来不看山,承德归来不看庙”,承德境内寺庙众多,规模宏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外八庙”堪称代表。左上图为普乐寺,其主体建筑是旭光阁,重檐圆顶,与北京天坛祈年殿极为相似。右上图为仿造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建成的须弥福寿之庙。右下图为安远庙。

仔细想一想,在这个塞外周遭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城中,竟星罗棋布地盘踞着如此众多的寺庙,这是何等的壮观?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出现这样的奇迹。难怪人们常说,承德是世界上唯一的“庙都”,也无怪乎流传出了这样一句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承德归来不看庙。”

猜你喜欢
热河避暑山庄燕山
盛开在燕山深处的山桃花
——怀念何理老师
燕山大学
与承德心灵相守(中)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承德关帝庙探析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1946年前后中共对东蒙的策略
家在燕山
避暑山庄中儒家文化的渗透
六世班禅热河觐见史略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