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 柔性化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2019-04-12 08:49叶静王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柔性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

叶静 王媛

摘要:文章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总结新建本科院校实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经验,探讨了地方高校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制定出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改革方案并加以实施。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柔性化;教学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传统的大学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培养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

个性化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区域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却给教学运行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这也限制了地方高校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研究作为一个新建本科院校,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实施专业(方向)分类、分层教学、课程建设等举措,建立了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实施评教、创新实践奖励及个性化学分认定等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一、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确立柔性化教学管理改革方向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学校培养的是能适应区域中高端技术、中小企业管理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需求,学校提出教学管理柔性化的新理念。“柔性管理”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才能,这一管理理念为我校教学管理改革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学校以“为大学生提供满意的课堂教学”为基本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构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运行机制。

二、实施四项措施,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运行机制

(一)优化制度设计,推进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意见。

2013年学校出台《宁波大红鹰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项目5个模块。鼓励每个专业培养方案需设置2-3个专业方向课程,以供学生选修;每个专业需设置8-12学分的专业拓展课程供学生选修,并鼓励专业跨学院选修拓展课程。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办专业、合作人才培养等多途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建了7个试点专业和多个特色学院。2018年学校出台《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务处关于做好201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工作的通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双语课程等特色课程,增加了通识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探索个性化培养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修订学籍管理制度。

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指导下,学校围绕学生转专业、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择教师,编制了《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学籍异动办理流程》《宁波大红鹰学院本科学生学分制实施细则》《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创新实践奖励学分认定办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大一第二学期末学生都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方向)。近两年,转专业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8.8%。同时,学校加强对学生学业、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情况,引导学生从社会需求及学生个性出发,提高专业学习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帮助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及方向。对于学籍异动的学生,通过弹性化学籍管理、自主选课、学分互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出台政策每学年安排四次毕业申请,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可在此四个时间段向所在学院提出毕业申请。

这些制度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分层分类培养、学分管理、专业方向建设、选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界定与要求,构建了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

(二)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块和柔性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1.拓展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学校通过实施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目前,我校公共选修课程资源1000余门,每年共有将近300门不同类型的公共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课。学校重视共享课程资源建设,大力支持学生在线学习。并且出台《微学分课程建设实施意见》《微学分类课程管理办法》《在线课程学习学分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进东西部慕课联盟(智慧树)平台,开设课程约400门,引进尔雅微学分在线课程400多门。

2.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库。

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具备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因此,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我校2017级开始所有专业都设置《创业基础》《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除此之外还设置1-2门创新创业类专业课程。目前已有创新创业课程200门。

3.提供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学校逐步建立了科学的选课制度,完善了以课程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大力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推动辅修免修制、全天候排课制、校内外教师共同授课等制度改革。实行分层分类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个性发展,努力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大力支持课程教学改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根据学生的成績进行分层教学,《体育与健康》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教务处以学生成绩作为分层依据,通过板块排课和自主选课的方式,以满足公共基础课分层次教学的需要。部分专业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和翻转课程教学。近两年,学校的小班化教学班比例达到70%,参加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也逐年增加。

(三)推进实时评教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为学生提供满意课堂

教务处在学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思想,开发了实时评价系统,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并且积极推进“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建立翻转课堂评价指标,促进学校的翻转课堂课程建设,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施创新实践奖励及个性化学分认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通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校设立各类创新实践奖励学分,这些创新实践奖励学分可充抵公共选修和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三、成效显著,提升了办学水平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化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加强。近两年平均每年转专业人数460人,转方向人数1100人,转班级50人,转专业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8.8%。据调研显示,转专业学生在新的专业对教学的满意度更高,成绩绩点提高2%。如艺术与传媒学院某同学从日语专业转到广告学专业后,专业成绩突出,制作的短片《舌尖上的大红鹰》在校内产生了轰动效应。

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从2014级的50.8%提高到了2016级的55.58%。近两年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分别达到96%和94%以上。学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更加吻合,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二)提升实时评教的参与人数及满意度

自实行实时评教以来,学生参评人数增加,近两年参评率提升24%。通过实时评价的教学改进,学校以促进课堂教学持续改进为目标,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实时评教等方式开展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调查,近两年学生对教师满意度保持在89 分以上。评教结果作为教师的评优、晋升和年度考核等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教师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激发教学活力,优化教育资源

随着选课资源的增加,分层分类等板块课教学的实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这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起到很大的促进。学分制改革使得课程资源体系不断优化,各院系专业平台课程全面整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四、结语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措施,没有原则性地满足学生,而是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更新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社会需要的个性化人才。实践证明,实施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的柔性化教學管理模式是推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将深入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理念,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机制,采用创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手段,加大管理的弹性。以此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造性,促进高等学校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进华,张晶.突破学分制管理瓶颈拓展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39-41.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3]张德江.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2(02):11-13.

[4]朱海燕,王琪.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6(3):51-54.

猜你喜欢
柔性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柔性化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