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初探

2019-04-13 12:38成都市航天中学校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瓜子经济体制事例

成都市航天中学校 何 梅

帮助学生认识并分析历史现象尤为必要。能否找到较好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我一直在摸索中。近几年我收集了不少文学作品一类的试题,进行专题探讨。

一、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历史现象

首先我们要弄清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的价值,以及历史现象的概念。文学作品是一种重要史料,因为它能够生动地揭示和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和时代精神,具有一般史籍无法代替的作用。梁启超说:“集部之书,其专记史迹之文,当然为重要的史料之一部,不待言矣。”胡适说:“《诗经》并不是一部圣经,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文化史的材料。”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准确解读。

现象与本质相对,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那么如何解读历史现象背后的秘密呢?

材料一: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无奈的一声长叹,只得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地重压。”

材料二:《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七、八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

问题:结合高中教材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剖析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

对于材料一,很多学生看到“公社”二字,错误地判断为人民公社运动。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材料整体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材料二中,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重要表现。结合相关知识可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逐步强化对经济的计划控制。

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然后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如计划经济的含义、背景、表现、特点和影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异等,为回答材料题做准备。

二、在开放性试题中寻求解答方法

材料三:年广久是“傻子瓜子”的创始人,他号称“中国第一商贩”。

《傻子沉浮录》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广久街头摆摊,因为政治运动,水果摊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60年代,因贩卖板栗受到‘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清查,判刑一年。出狱后,板栗不能卖了。为了维持生活,他想起了炒瓜子。1966年,‘文革’爆发,年广久成了芜湖市“运动”的对象,许多批判个体户走资本主义道路大字报的矛头对准他,年广久被关押20 多天。1979年,年广久用‘傻子瓜子’注册了商标。80年代,因‘傻子瓜子’工厂雇工超过100 人,‘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戴到他头上。1990年,年广久因所谓的‘经济诈骗罪’等罪名入狱。但受到邓小平的保护而有惊无险。1992年,年广久无罪释放。邓小平南方讲话谈到‘傻子瓜子’时说,‘不能动他,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问题:结合高中教材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从以上文学记录中提取一个或一个以上事例,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

开放性试题的具体解答步骤:

第一,弄清题目要求。从以上文学记录中提取一个或一个以上事例,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现代史中的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并评价该历史现象。

第二,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借助文学记录,从文学记录中提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事例,事例是自己熟悉的,即已掌握的事实依据做支撑。

第三,精准链接所学知识,对于提取事例,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做好概述与评价的准备。

第四,谋篇布局,精心作答。务必按照题目要求作答:一是提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事例;二是写出与提取事例相关的历史现象;三是概述该历史现象;四是评价该历史现象。

示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广久街头摆摊,因为政治运动,水果摊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或者60年代,因贩卖板栗受到“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清查,判刑一年)

历史现象:这一事例反映了1956年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国防力量薄弱,经济技术落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壮大国防力量,迅速摆脱落后的农业国面貌,1953年开始实行“一化三改”,学习苏联的模式,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评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一五”计划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商品关系,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计划管理之下,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一些正当的商品经济行为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和投机倒把加以打击,造成了经济效益十分低下的现象,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也可以从其他事例中去寻找历史现象,只要言之有理,合乎题目要求即可。

三、试题变型转换,培养多角度思维

同样的史料,不同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角度的转换。尽管题型发生变化,但内在核心目标一致,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学会解读历史现象。

材料三的设问改为“根据以上文学记录的事例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学生可以从中国经济体制转变的角度提出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分析计划经济产生的背景、利弊,说明为什么要进行体制的转变,同时遵循生产关系要不断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学生也可以从法治角度思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法治作保障,因此完善社会主义的法治尤为必要。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深层次地理解历史试题。

在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提升认知层次,同时注意认知中的逻辑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解题素养。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素养和解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也使我探索下去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猜你喜欢
瓜子经济体制事例
吃蟹黄瓜子
揪出瓜子大盗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