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的建设实践

2019-04-14 14:12朱吉顶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项目课程现代学徒制

朱吉顶

摘要: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建设应以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参照职业标准及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确定课程定位与目标,根据岗位任务与课程目标选取课程内容,建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职业标准;项目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124-02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项重大改革,其成功与否,与现代学徒制的标准体系建设有着重大的关系。实践上我国目前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还非常薄弱,更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建立科学、系统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及现状

崔允漷在《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一文中指出:“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阐述。同样,高职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决定了高职课程标准的特征:一是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中,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课程教学场景与职业情景的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三是强调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的融合,课程标准应参考(或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特别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实施。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及实施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难于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中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1838个细类(职业)。我国劳动系统组织开发的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其建立的基本单元是“工种”“岗位”,范围偏窄,难以作为人才培养参照的完整标准。职业院校所謂的双证融通,往往只是把证书的部分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某些环节中。

(二)课程标准没有严格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确定

高职课程标准是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达到的基本标准。实际工作中,课程标准的研制往往是由任课教师负责,教师制定的课程标准有时只是简单地、机械地按照学校文件格式的要求闭门造车,没有准确理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脱离岗位职业实际,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三)课程的实施难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但在教学实践层面,课程实施的更多是基于教师经验模式,“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关注的领域”[2],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能力培养原则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对学生实施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由此,课程必须明确与哪些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对接,并据此编制课程标准及开发课程内容。用课程标准固化、引导、规范教学过程,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岗位对接原则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直接对接企业的生产岗位,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一方面要充分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条件。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对接岗位的核心能力,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内容,课程实施对接岗位工作过程。

(三)系统规范原则

系统规范是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系统全面地理清课程与课程、课程与专业、课程与岗位之间的关系,全面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必须对课程的性质、内涵、范围和程度等清晰地加以明确界定,并对课程内容、文字表述及文本格式都必须规范,充分体现其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三、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灯具方向)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建设实践

(一)专业背景与定位

中山市古镇是闻名国内外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中国灯饰之都”,为支持支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适应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古镇镇政府联合筹建了以培养灯饰产业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的专业镇产业学院——古镇灯饰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灯饰方向)是学院骨干专业。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灯饰方向)定位就是培养古镇及周边区域灯饰产业所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调研,我们确定灯具设计师助理、灯具打样工艺师助理、照明设计师助理为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古镇灯饰学院联合中山市灯白金灯饰设计公司探索开展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灯饰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了“产教融合、场室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二)課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定位与目标是课程标准制定的重点。在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制定中,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一是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培养目标;二是取决于岗位的要求;三是除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外,还要兼顾企业对岗位人才的要求,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提炼,高度概括出课程要“做什么、培养什么”。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决课程目标和岗位任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灯饰方向)核心课程全部采用项目化课程。项目课程的关键是项目设计,在实践中,我们以企业项目为原型,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成长规律,加以改造和提升,学生通过企业工作室或教师工作室,完成项目设计。

(四)教学模式的转变

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让教师一开始就关注“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认真分析课程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渠道和手段(教学方案),设计检测和评价达到目标的方法(课程考核),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五)课程评价的改革

课程标准界定了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课程评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掌握程度。实践中,我们对设计类项目化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设计理念到作品市场欢迎度分为三大项10个小项,每项评价因素又做了评价细则,准确客观地对学生所掌握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作品作出评判。

四、结束语

课程标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的建设更需要校企双方科学规范地组织、制定、实施、实践检验和修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是以学校为主导完成的,这就需要解决好课程标准的编制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关系,也更需要通过实践对课程标准不断完善、修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行业企业需求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4-9.

[2]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74-79.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Course Standard

—Taking Product Art Design as an Example

ZHU Ji-ding

(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Guangdong 528400,China)

Abstract:The course standard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refer to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practical needs of the enterprise,determine the orientation and target of the course,select the cours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job task and course goal,establish th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urse standard,and reform the course evaluation model.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course standard;professional standards;project course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项目课程现代学徒制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对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