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国学经典,培养文明素养

2019-04-16 07:01詹金华叶燕梅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入世国学赏析

詹金华 叶燕梅

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不少教师也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资源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也提出,要强调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在语文课本中存在的必要性,要让学生内化经典,继承本国的优秀文化。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教授课本中的国学文章,而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挖掘国学经典。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内外充分挖掘各种国学经典资源,并和赏析等语文活动结合在一起,则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

一、鉴赏,开阔博大胸襟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讲话中提到“去中国化”的悲哀,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将国学经典嵌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笔者在教学中也深刻认识到了经典嵌入的重要性,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国学经典作品的鉴赏活动,并尝试在作品中感受古人的博大胸怀,让学生体会到古人思想中的闪光点。

在指导学生阅读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的时候,鼓励学生尝试展开拓展阅读,了解一下屈原创作的其他作品,同时也了解一下屈原的生活境况。学生在赏析中发现,此时屈原处于逆境之中,他十分关心楚国的命运,十分关心人民的疾苦,希望能改革朝政,但却屡屡受挫,自己也遭到了贬谪。但是,就算是在这样的境地中,作者的人生理想也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希望以身殉国,报效自己的国家。通过赏析,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作品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笔者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自己赏析《离骚》后的感受,谈谈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有什么启迪意义。如有学生提出:“屈原的浪漫不是空想,而是對理想的坚持,对于人民疾苦的关注,我们要向他学习,体会其精神中的闪光点。”

学者钱理群认为所有的经典都具有思想、文化经典和语言文字经典相统一的特点。也就是说,组织学生阅读经典国学作品,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和文化,让学生体会到古人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怀。

二、比较,强化入世心理

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作品的方法,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融入更多更新的教学策略,比如可以让学生展开比较分析,看看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情况时做出的选择有何不同。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出世入世的思想,充分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的时候,让学生将《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并鼓励学生展开思考,说说这两首诗歌在主题和思想上的异同点。学生发现,这两首诗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截然不同,《短歌行》体现的是一种入世的思想,是作者求贤若渴、一统天下的思想,《归园田居》则体现的是归隐田园的出世想法。笔者又鼓励学生结合人物的生平进行探究,说说两人的想法为何不同。学生认识到:“其实陶渊明一开始也抱着入世的想法,但是由于社会太过于黑暗,他无法适应,所以才会选择隐居。”也有学生提出:“如果他能遇到曹操这样的明主,或许会改变自己出世的想法,转而入世,继续报效自己的国家。”学生在比较中深刻体会到了入世思想的积极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学生能在对比中学到文言文知识,了解不同作者的人生态度,更能通过体验进行智慧内化,深入体会入世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融合,指导行为习惯

在挖掘国学经典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古为今用的思考,这样能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并逐步融合,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进行指导,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这对于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也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在学生阅读了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后,鼓励学生将自己读到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师说》这篇文章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思想呢,人们应该如何求师呢?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同类型的人呢,他们对于求师的态度是什么呢?你认为哪种是正确的呢?”如有学生提出:“有的人过于盲目地相信所谓的专家,结果反而被假专家骗了。求师是十分重要的,但也要注意甄别,要搞清楚自己所求之师是否真材实料。如果对方真的是名师,那么不管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性别,都应该认真求教。”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这样就促使学生从国学经典中获得启发,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所指导。

国学经典的学习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将自己从国学经典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优化自己的行为,改良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就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能起到让学生陶冶性情、提升文明素养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国学经典作品,将其和学生的思想品德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抱着扬弃的态度阅读国学经典作品,抛弃其中的糟粕,汲取有用的营养,并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更好地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文系安徽省安庆市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8年立项专项课题“运用国学经典培养高中生文明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AJKT-039)的阶段成果〕

[作者通联:詹金华,安徽太湖朴初中学;叶燕梅,安徽太湖恺风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入世国学赏析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