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内高校的启示

2019-04-17 13:00唐慧莹张东旭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唐慧莹 张东旭

摘 要 高质量、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仍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创业成果转化困难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调研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西南石油大学目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举措,对石油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创业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r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implement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for China.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started late,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training mode, difficulty in transforming entrepreneurial achievements and so 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Stanford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petroleum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training measures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t provides some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entrepreneurial model discussion

21 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数量逐渐增长,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日渐较大,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而另一方面传统行业无法提供如此大规模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目前国内经济处于转型阶段,就业形勢严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既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2]

1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旨在推进青年创新创业与国家创新发展深度融合。[3]目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

(1)高校增设创新创业课程,课程以学生第一专业为基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着重培养能在新创企业开创育成、中小企业二次孵化、大中型企业内部创业等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2)高校和政府合作,邀请第三方创业培训机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以此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将创新思路与的创业方案进行模拟转化,表现优秀的团队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和技术支持。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合作方式缓了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3)校企合作的协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校企通过联合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以企业关注的焦点为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实现企业产品创意类、技术类创新。这样的创业大赛更接近实际的市场和生活,同时吸引了社会优质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利于以企业为依托实现创业成果转化,达到参赛选手和企业的双赢的目的。

2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才培养机制逐步健全,培养了一大批极富创新思维、勇于实践创新创业人才。[5]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重视程度较低。[6]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较晚,教学资源缺乏,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还未达到预期,因此在高校、家长、学生之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并未被广大师生接受。

(2)创新创业教育未融入主流教育体系。[7]至今,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配置上仍未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偏重于课外实践、创业竞赛、知识讲座等,导致创新性人才专业知识与创业理论水平不足,缺乏理论支撑的创业实践犹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见效甚微。

(3)创新创业教育未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8]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大学生,结合第一专业特色开展人才培养,在理论教学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教育中,鼓励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将创业成果进行有效转化。高校主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政府提供创业政策支持与帮扶,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与教育实践基地。三方合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流程。

3斯坦福针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举措

大学不仅是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它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人口分布,都可以发挥巨大影响。20世纪初,斯坦福大学位于美国西部,偏于一隅,美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为落后,斯坦福大学的知名度、发展潜力不足,且人才流失严重。[9]针对当时的发展困境,斯坦福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3.1 制定发展规划

斯坦福大学基于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和造就世界顶尖学科体系的“学术尖顶”构想,于1944年提出了20年发展改革规划,成功引起了联邦政府的重视,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批国际顶尖人才。发展规划的要点包括:[10]-[13]

(1)立足于自身顶尖学科,建立工业研究和开发中心,促使斯坦福大学和工业联合起来,为高新科技发展、地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2)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组建世界一流前沿性的研究所、实验室等,重点培养“世界领军型”人才。

(3)尤其重视基础教育,将教学和科研两大战略并行,把斯坦福大学的二级学科作为潜在的技术储备进行培育。

3.2 创建斯坦福工业园

斯坦福大学通过土地转让收获了第一桶金,利用这些钱聘请著名教授,吸引人才。与此同时筹建斯坦福工业园,斯坦福工业园陆续吸引了瓦里安、惠普、通用电气等公司,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众多高新科技公司包括微软,入驻斯坦福工业园,并以此为据点迅速向世界扩展,形成精英云集的世界科技中心——硅谷。

斯坦福工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创业条件,又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技术、信息、资金的保障。正是提供了这种具备创新意识与创业基础的研究园区,才使斯坦福大学短时间内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

3.3 建立产研结合机制

斯坦福坚持“学术自由, 学术实用” 的治学理念作为创业教育的指导原则。通过校企联合,结合理论和实践,实用性和学术性,文理结合,教研结合等方法, 来启发创新创业新思路,碰撞出更多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想法。其中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建立的产研合作机制颇具创新之处,影响深远。

斯坦福大学通过建立美国首家校内工业园,与高科技企业联合创建了斯坦福研究院,使工业界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之间建立起互惠交换关系。这样优质的创业环境与斯坦福师生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使得斯坦福成为美国社会创业开拓的成功典范,也使斯坦福大学成为硅谷强有力的后盾。

4 斯坦福大学创业模式效果

根据2012年斯坦福创业调查结果可知,全球目前约有39900家企业与斯坦福大学具有一定的关系(见表1)。这些公司创造了540万个就业机会和每年约2.7万亿美元的收益,[14]对美国经济发展乃至于全球科技进步都具有积极贡献和较大影响。

斯坦福工业园成为斯坦福大学师生实习和开发基地,师生们的研究成果在此迅速转化为成熟的科技成果或产品。[15]据统计,硅谷产值的50到60%都来自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16]

可见,斯坦福大学建立的科学高效的校企合作制度、对师生创业的大力支持使得斯坦福大学成为科技创新之源的重要原因。多措并举,致力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为入驻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同时有效促進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5 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举措

西南石油大学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力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1)创建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以上游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下游石油天然气化工与石油装备核心技术产品孵化为主,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首家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17]目前已成为西部石油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石油行业的产品及技术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2)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项目培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完善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

(3)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以创新创业俱乐部为平台,搭建广大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学生与企业家交流的平台、校企合作的平台、校政合作的平台等资源共享平台,最大程度服务在校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

近三年来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人数比例分别为2016年0.79.%;2017年1.25%;2018年1.63%;创业带动就业比例分别2016年2.3%;2017年3.1%;2018年3.5%。创业人数及带动就业比例逐步提升,但是与斯坦福相比,无论是创业数量与创业质量,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6 石油类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6.1 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

学校的创新创业资源首先是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石油类高校应该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结合,通过全方位的培养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可以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设置,形成一套石油专业类完整化、学科交叉化、创新化的课程体系。[18]着重将创业实践理论与创业知识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

(1)产品导向型课程:倾向于创业实践导向,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做出可测试的产品原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装备、机械类自动化产品设计。

(2)案例导向型课程:侧重于对创业案例的分析讨论,邀请业内创业成功人士亲临课堂,分享第一手创业经验。

6.2 丰富石油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西南石油大学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151个(见表2), 特别是学校拥有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西南石油大学依托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以各级各类科研基地为平台,学校师生可以开展丰富的石油类创业实践,并利用科技园中的相关企业实现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广到市场,实现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这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可以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推动国家的产业发展与进步。

6.3 加强合作多方协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西南石油大学与美、加、俄、德、法等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2014年以来,西南石油大学积极推进石油专业方向及其它通用学科的学术交流,積极拓展海外合作高校。近年来,先后与南充市、遂宁市、彭州市、成都市锦江区、新都区等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学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局等石油企业,在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泸天化集团等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和部队建立了100多个大学生实践基地,并与相关企业开展了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18]对学校里面有能力的教师进行选拔和培训,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实践基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壮大创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8):51-54.

[2] 胡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双创型”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特区经济,2016(8):170-171.

[3] 李飞樊,刘姗.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基于本科专业特征[J].大学教育,2017(6):141-142.

[4] 滕爱聪.创业创新背景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6(23):195-196.

[5] 李卓.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人格培育[J].亚太教育,2015(24):253-253.

[6] 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161-162.

[7] 张曦,黄桅,张翠仙,等.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循环发展与模块化研究[J].现代商业,2017(18):171-173.

[8] 张耀荣.共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第十一届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交流报告[J].高教探索,2017(4):124-128.

[9] 赵德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若干考察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54-56.

[10]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题研究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AAU提供的参照与借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3):18-32.

[11] 贾全明.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国外借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2(2):12-15.

[12] 田贤鹏,夏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特色之路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98-102.

[13] 李守玉,赖德胜,王秉楠.师生互动共推创新创业教育——基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16(5):77-80.

[14] 郑刚.迈向高校创业教育2.0时代——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经验启示及浙大的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3):235-237.

[15] 徐旭东.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形成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1):47-50.

[16] 刘力.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1.

[17] 李海萍.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2):74-78.

[18] 樊媛.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黑河学院学报,2016.7(6):100-10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