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复语型+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4-17 12:58王伟鑫葛显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王伟鑫 葛显龙

摘要: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设计“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模型,建立“复语型+跨文化”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更多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素养的“复语型+跨文化”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复语型+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58-02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贸易、政治和文化领的互通开启了新篇章。“一带一路”倡议将连通包括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部分地区,涉及的国家众多,且各国的历史进程、社会环境、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差异明显,期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制定明确而清晰的目标,培养大批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复语型、跨文化的国际化高端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倡议急需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素养高、具备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改革目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紧缺的国际化人才,故而物流管理专业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实现与沿线国家教育方式的对接,广泛吸取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并积极使用国际化的教育资源,而培养出国际化人才才是最终目标。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倡议发展需求。另外,作为本科院校,应培养专业素养高、操作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复语型+跨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因为所在学院不同,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定最科学、高效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师资方面的欠缺

物流管理专业的任课老师多是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老师自身对跨文化的相关知识尚有所欠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跨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显得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师资方面的不足便凸显出来。另外,物流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服务性兼具的学科,从培养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视角出发,现阶段任课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与“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的需求不相匹配,如何系统地优化师资结构,提高高效物流专业教师的跨文化授课能力是当前高校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复语型+跨文化”人才培养难度大

高校目前多是注重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在大一、大二开设英语听、说、读、写类的课程,以便学生能熟练掌握英语,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更要求学生掌握一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在大学教学体系学时的限制下如何合理地设置复语型教学课程和跨文化相关课程是高校现阶段面临的又一难题。

(三)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存在不足,课程之间缺乏整合

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多是借鉴外国高校的先进经验和教学体系,但是近年来课程体系的更新较慢,没有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仅要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物流人才需要,更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物流管理的运行效率。因此,在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设定过程中,需要重新考虑学时分配、教学方式、教材更新、培养目标等参数,及时对培养方案的不足作出弥补。

同时,本科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足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与沿线国家的相关企业进行高效的对接,为企业输送有专业素养、有跨文化内涵且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建立“一带一路”背景下“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模型

从培养“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视角出发,比较分析国外知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教学体系与国内现有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的异同,以培养“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重新设置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和学时等参数,构建“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模型。

(二)结合沿线国家企业的需要,建立“复语型+跨文化”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的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以英语学习为基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为第二外语,并增设跨文化类相关课程,以总学时为约束,合理化设置“复语型+跨文化”物流管理专业各课程的学时和内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文化交流与学习,提高师资的跨文化授课能力并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人才,提高师资的整体实力,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规划“复语型+跨文化”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合理设置培养方案中各课程的课时和教学内容。

基于提高教学质量、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实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对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更能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的共享。借助微课、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复语型+跨文化”国际化物流管理人才新型教学方式。

(三)积极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信息互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大学四年理论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到“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实习的机会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开放式的工作环境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对跨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搭建与“一带一路”相关企业的实习实训对接平台,弥补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在跟进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循序渐进地修正培养方案,完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同时,与“一带一路”相关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形成常态化的教学反馈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一带一路”相关企业提供综合能力更高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玮,杨安怀.“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機制研究——以燕京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1):36-39.

[2]滕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03-104.

[3]孙丽莎,阎军.“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的国际合作培养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116-118.

[4]梁晓蓓.基于应用型转型视角下的高校跨文化融合人才培养发展研究[J].南方论刊,2017,(9):89-9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