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女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艺术

2019-04-18 00:45彭江南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扎哈

彭江南

摘 要:扎哈·哈迪德是著名的女建筑大师,她在建筑界被称为“女魔头”,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让人过目不忘。她追求自然,创造透明和流动性,指导城市的建筑走向未来。文章以中国北京银河SOHO为例,深度解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艺术。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解构主义建筑;银河SOHO

一、关于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是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她1950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毕业于伦敦AA建筑学院,她的作品多以大胆运用空間和几何结构为特征,因此被誉为解构主义建筑大师。2004年,哈迪德获得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女建筑师,也是普利兹克奖最年轻的得主之一。

二、哈迪德解构主义建筑思想

关于解构主义建筑,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词语似乎是分离、瓦解、移位等,这使得解构主义总是以不完整的片段以及无规则的扭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脑海中。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非中心的、无次序的、流动的、非二次元对立的、破碎凌乱的。解构主义建筑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反叛和超越,也可以说是基于后现代建筑的新型建筑形式。

贝聿铭曾经说“建筑是创造空间的艺术”,由此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建筑就是艺术。但是,贝聿铭追求的是建筑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而扎哈·哈迪德追求的是艺术引领建筑,从而让建筑成为艺术本身。这种颠覆传统建筑以“艺术第一”的建筑观,正好符合解构主义想要表达的自由和不确定性。在解构主义大潮中,哈迪德用她自己的方式阐释着解构主义建筑的动人之处。因此在她笔下出现了无数个或屹立高耸奇形怪状或匍匐在地极具流动性的建筑。

(一)追求建筑未来性

哈迪德曾经多次强调过:她创造的建筑是属于未来的。例如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被解释为珠江水冲来的两块大石头。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表示她不相信和谐,更愿意用“语境”一词。“语境”即不再试图效仿周边的环境和外观,使其看上去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观念,使下一个建筑有一个不同的语境。她这种打破建筑传统,大胆而勇于标新立异的建筑理念也正好是解构主义建筑所提倡的。哈迪德试图为城市建造出一个新平台,让城市可以在上面发展成未来的样子,试图用建筑讲述一个有关未来的故事。

(二)追求自然的延续

无论是长沙梅溪湖大剧院还是北京银河SOHO,哈迪德都用曲面来呈现出了建筑自然的力量,如同雨后春笋。哈迪德所追求的自然与赖特不同,赖特强调自然与和谐,强调建筑要融入周围的环境。但哈迪德却不相信和谐,她是用不规则的形状来表达自然的张力。表面上看,似乎这些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哈迪德却赋予了它们更深层次的含义——城市文脉。她把从城市文脉中挖掘出来的内涵重新融入了新建筑,让建筑以及其自然的状态延续城市背后的故事。

(三)空间的透明性与流动性思想

哈迪德创造空间的一大特点即空间的透明性,她希望通过空间的交织与穿梭,使室内外空间区分变得模糊。透明性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产生于现代绘画领域,并被研究者这样描述:“如果人们看见两个或更多图形彼此重叠,他们中的每一个图形都因这个公共的重叠部分而完整,这时人们就陷入一个矛盾的空间维度,人们必须设想一种新的光学特性,才能解决这个矛盾。这些图形具有了一种透明性,他们是互相贯通的,彼此之间没有视线遮挡。然而,透明性不仅仅暗示着图形的一种光学特性,还暗示着一种更宽广的空间秩序。人们对不同空间的同时感知即是透明性的体现。”

三、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设计——银河SOHO

银河SOHO坐落于北京,紧挨东二环朝阳门桥,位于其西南角,拥有总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包含166000平方米的写字楼及86000平方米的商业区域,全新的工作休闲空间使项目与周边枢纽的联通趋于完美化。2008年北京SOHO委托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任设计,2009年破土动工,2012年正式落成并交付使用。

这座类似梯田亦或山丘形的大型建筑综合体在落成之时就立马成为了当地的新地标。对于这个长立面达280米的建筑综合体,扎哈·哈迪德选择化整为零的手法,把建筑整体根据空间以及功能分为5个单体,再将这些单体通过连廊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宏伟的建筑整体。从造型上看,这些带有中庭的建筑单体没有一个规则的直角,像极了孩子们捏的橡皮泥,一个个各自分离,而又相互粘连,这种似分似离的空间恰好为游客穿梭于建筑间时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空间体验。这座卵形建筑,每个单体,面积由底部和顶部向中间层逐层增大,使一层地面形成阴影。单体之间,在不同楼层的位置设“流体连廊”,曲线形的连廊为游客提供遮阳的室外空间和内部空间,具有戏剧性的光影效果。

在功能分布上,每一个中庭都紧挨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间,既是集中疏散的标志,又是商业集中的焦点。游客可以穿过这些中庭,漫步到地下零售层,或进入以中庭为中心的庭院购物区。通过三层或四层的连廊,游客几乎可以来回穿梭于这5座卵形建筑之间。每一个单独的建筑体量都由两个垂直交通系统服务,分别服务于商业和办公。独立的办公室与中庭内的购物庭院区分开来,办公的电梯由B4至顶层,商业的电梯由B4至F4。

在场地设计方面,整个综合体东侧的两个建筑单体相连接形成封闭的长立面与毗邻的二环高架呼应;另外三栋单体则相互分离,独立分布在场地的西侧,由此便形成了整个场地东侧封闭,而南、北、西三面则呈现出多孔性立面。同时这些开口又将光线引入地下零售层。主要零售商店沿建筑单体之间(SOHO综合体内部)南北方向分布,一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隙以及东侧建筑外立面街道成为主要行人通道,西侧和北侧为下车和停车通道。整体流线组织清晰,行人和车流互不交叉。

扎哈·哈迪德认为:“如果人们在建筑中能够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如果人们在运动中能够体验到空间的变化;如果空间中的光能够与人们的活动相呼应,那么建筑便获得了真正的能量。”相信只要穿梭于银河SOHO中,人们就同样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哈迪德所创造的这种空间的存在和变化,并且与之相呼应。银河SOHO只是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设计之一,另外还有望京SOHO、长沙梅溪湖大剧院、广州歌剧院等,这些建筑无不展示出她出色的建筑创作水平和独特的风格:充满自然气息、带有未来前瞻性的新型现代性建筑。

四、结语

哈迪德将艺术领域中的透明性运用到建筑中,以流动的理念塑造空间关系,并赋予建筑历史文脉或新的语境,这就是她所追求的未来建筑。随着一个个哈迪德的作品在中国落成,她及其所代表的风格也越来越多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也许这是因为传统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视觉享受,亦或许是中华民族对异域来客与生俱来的包容性导致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贾玲利.解构哈迪德:浅析解构主义及哈迪德作品[J].四川建筑,2005,(5).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扎哈
感性态度
感性态度
BEEAH集团新总部
——扎哈事务所新作,可持续的漠中“沙丘”
北京新机场:世界首席女建筑师的遗产和背影
RE/Form地毯系列:扎哈·哈迪德建筑的缩影
著名女建筑师逝后首展水城上演
扎哈淖尔220kV变电工程创优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