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2019-04-20 05:33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神经

邓 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重庆 400042)

神经疼痛是急性带状疱疹常见症状,痊愈后的后遗神经痛更加明显,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除早期给予足量抗病毒治疗外,还需加强PHN并发症的疼痛管理干预,以辅助提高整体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促进疾病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3例PHN患者,当作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5.3±4.2岁;平均病程5.21±0.21个月;受累部位:1例腰骶神经,1例肋间神经,1例三叉神经。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早期给予足量的抗病毒治疗;给予维生素B12、加巴喷丁胶囊、氨酚羟考酮联合使用达到修复神经、缓解疼痛;遵医嘱予每天两次患处激光照射治疗;也可联合使用艾灸等治疗方式。

1.2.2 疼痛管理方法

涉及以下几项内容;①护理评估:首先进行疼痛评估。鼓励病人主诉不适,收集疼痛史资料,了解疼痛部位程度与性质等情况。反复评估病人疼痛情况,为疼痛针对性治疗与疗效观察提供依据。其次疼痛分级。根据WHO疼痛评级标准,分为III级(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与日常生活,服用止痛药)、Ⅱ级(中度疼痛,可深受,影响睡眠与日常生活)、Ⅰ级(轻度疼痛,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0级(无疼痛)。②药物护理:首先正确掌握给药时机与途径。掌握接种疫苗时机,尽早(皮疹1周内)给予足量抗病毒药物干预。早期给予干扰素等免疫增强剂治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神经损害。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弱化炎症应激。要求护理人员明确掌握药物作用与药效,规范及时给药。其次给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监测血氧饱和度,评估排便功能,加强饮食指导,减少药物副作用。③非药物干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贯穿治疗全程,了解病人需求,加强心理疏导,构建康复蓝图,提高治疗信心。讲解疾病病因与进展、预后等相关知识,纠正错误治疗观念与态度,提高治疗配合度。教会其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转移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包括物理止痛法、转移止痛法、放松训练法与心理暗示法等,达到止痛的效果。其中放松训练法包括瑜伽与深呼吸等松弛技术;转移止痛法包括听音乐、交谈与看幽默小说等方法。给予精神与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多做家属思想工作,给予病人更多家庭力量支持。减少陌生环境等不良因素刺激;对此,加强环境护理与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意义重大。营造整洁安全的病房环境,定期通风消毒,合理控制温度(18~22℃)、湿度(50%~60%),防止受风感冒,保持床单位整洁。减少皮损处的摩擦,保持皮肤局部干燥,着棉质与宽松衣物,定期更换内衣,遵医嘱涂抹药物。加强体位护理,通常采取健侧卧位,防止皮肤受压与摩擦引起的疼痛。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参照QLQ-C30量表,观察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19.0软件,统计学差异用P<0.05反映。

2 结 果

2.1 疼痛改善程度

干预后病人VAS评分平均为3.25±1.24分,治疗前VAS评分为8.11±0.14分,组间差异明显(t=6.746,P=0.003)。

2.2 生活质量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如表1所示。

表1 生活质量评分比对(±s,分)

表1 生活质量评分比对(±s,分)

组别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功能 躯体功能治疗前 31.25±3.13 32.28±3.13 33.36±2.36 24.36±3.25治疗后 42.36±4.21 41.25±3.96 39.36±2.14 31.58±2.17 t 3.668 3.078 3.262 3.200 P 0.021 0.037 0.031 0.033

3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于急性皮肤病,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关。病毒具有典型的嗜神经性特征,感染后沿神经移动,并在脊髓神经关节潜伏,机体免疫力降低后,病毒得以激活,促使神经环节异常甚至坏死。同时随着周围神经转移至全身,导致皮肤坏损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末梢神经病毒清除不完全,会引起后遗神经痛。尤其是老年人,机体机能下降,多合并基础疾病,出现疱疹后的伤害,往往是不可修复性的,PHN的几率随之提高,延续时间相对长久。除此之外,也与疱疹发作面积与器质性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对此,出现神经痛与皮疹等临床症状,应当及时接受诊疗,减少病毒神经破坏,降低PHN并发症的发生率[1-2]。

PHN的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但整体疗效与预后改善,更得益于有效的临床护理,尤其是疼痛管理,通过疼痛评估,采取正确干预措施,以此达到有效缓解疼痛的目的。疼痛分级能够了解病情严重程度,为药物与非药物护理计划指定提供了价值参照。药物干预作用明显,但还需加强药物副作用观察与控制,确保病人生命安全。非药物护理从患者需求入手,不违背规章制度的同时,满足病人各项需求。为规避疼痛危险因素,采取了多样化的止痛干预措施,以强化止痛作用,促进疾病好转[3]。

综上所述,疼痛管理作用PHN效果显著,从运动与感官等多本次研究活动开展前,为了保证电话随访内容的有效性,我科护理人员首先就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低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分析结果来看,患者对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视程度不足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对各类药物的治疗价值、常见不良反应以及遵医用药的重要意义等缺乏正确的认知。基于此,我科在拟定电话随访的内容时,将随访的重点放在了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冠心病二级预防、服药情况与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服药的必要性等内容上。以二级预防为例,告知患者术后遵循二级预防的重要性,说明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以及氯吡格雷等对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的重要意义(包括药物的作用效果以及其对心力衰竭预防、支架血栓预防等的作用)。此外,考虑到长期服药带来的医疗费用可能成为患者依从性低的诱因,在电话随访期间,还向患者大致介绍了相关药品的价格,并根据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其提供一定的药品选择指导,消除其在药品价格方面的担忧或者顾虑。而基于本次研究的结果分析,电话随访能够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重视程度,进而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在行冠脉支架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对其病情发展、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预后等有着重要影响。为切实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在常规护理与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加强电话随访等工作。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神经”病友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