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晚期肠梗阻病人留置经鼻型肠梗阻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

2019-04-20 05:33貌,彭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鼻部压疮肠梗阻

李 貌,彭 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中心,重庆 400040)

肠梗阻是晚期腹部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休克等[1]。对于已经没有手术指针的患者常规采用禁食水、持续胃内减压的处理,但往往效果不佳,不能缓解梗阻的症状[2]。肠梗阻导管能直接到达肠道梗阻部位,其吸引和减压作用优于普通的胃管吸引减压管。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导管固定尤为重要。有效的固定可以防止导管滑脱,还可有帮助肠梗阻导管靠肠蠕动到梗阻部位进行吸引减压。现将我科至2018年以来使用两种固定方法固定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肿瘤晚期肠梗阻病人80人,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6-72岁,平均53.26岁,平均置管12天。均使用同一厂家、型号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随机将留置肠梗阻导管患者按不同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管道脱出率、鼻部压疮率、护理工作量。

1.2 固定方法

观察组:将导管留置后,在鼻腔外预留10~20cm的弯曲松缓长度,将导管在距离鼻腔10-20cm处用高举平台法固定于脸颊部,导管由于肠蠕动向深处前行,当面颊部10-20cm的弯曲松缓长度消失时,再次做10~20cm的弯曲松缓,将导管重新固定。对照组:在导管前端留置梗阻部位后,将导管在胃中保留20~30cm的松缓余量。鼻腔外导管使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在鼻翼处。4-6小时后经过通过腹部透视照片,观察胃内导管的松缓程度,再将导管向鼻内插入20~30cm,重新进行固定(如图1)。

图1 两种固定方法示意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使用求均值,两组对比采用线性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描述性变量采取卡法检验的方式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不同固定方式的导管脱出率、鼻部压疮率、护理工作量

3 讨 论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晚期腹部肿瘤病人发生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对于肿瘤晚期病人,因身体不能负荷手术治疗,而传统的胃肠减压、长期禁食只能对胃内的食物及空气吸出,不能直接针对梗阻部位进行吸引及减压,很有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可导致恶病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可直接到达梗阻部位,利用前端的水囊重力及肠蠕动使导管不断前行,缓解肠梗阻[3]。肠梗阻导管需要预留一定长度才能使导管前端能够顺利前行,有效的固定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管脱出率均分别为10.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鼻部压疮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报道指出,发生压疮的局部性原因主要是由于压力和潮湿[4]。从导管固定方法上,观察组在鼻部做了10-20cm的弯曲长度,对于鼻部承受的压力就是导管的压力,而对照组的固定方法是直接在鼻腔外进行固定,鼻部就承受了导管的压力及导管对抗胶布的压力[5]。肠梗阻导管需要不断的前行来判断它的效果,所以导管需要定时观察其前行长度,然后重新进行导管固定。观察组只需进行肉眼观察就可以判断导管长度,然后护士进行重新再固定。在临床上,肠梗阻患者大多都是禁食、体弱者。需要持续营养液静脉输注,为了减少在检查路途中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护士需要对其进行输液管道的封管,安排护送患者的人员、车辆等,患者在返回病房后,安置患者、重新进行静脉输液、观察导管长度、重新再固定。这样护理工作量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晚期肿瘤病人,对照组需要病人去到照片室,通过腹部透视照片来确定预留在胃内的导管是否前行,在增加了病人的住院费用的同时也增加了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的危险。所以,观察组在肠梗阻导管的固定方法上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住院费用,降低了患者住院意外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鼻部压疮肠梗阻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鼻部整形术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自体耳软骨移植联合硅胶假体置入在鼻部整形中的应用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