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4-20 05:34彭晓慧罗清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胃肠功能白蛋白

彭晓慧,罗清清,黄 颖,熊 玲*,孙 俪

(1.江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一病区,江西 南昌 330029; 2.江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室,江西 南昌 330029)

胃肠肿留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胃肠肿留的发病率有了明显提高,其防治形势不容乐观。肿瘤患者因为疾病的影响,营养状况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胃肠肿瘤作为消化道系统肿瘤,营养状况受到的影响更大,考虑到手术治疗带来的影响,在术前应当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术后恢复期间的营养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影响风险患者纳入样本中,针对术前口服营养补充的作用和价值展开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被NRS2002营养筛查证实存在营养风险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6.49±3.64)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02±0.45)年;疾病类型,胃癌24例,直肠癌17例,结肠癌14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6.57±3.66)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05±0.48)年;疾病类型,胃癌25例,直肠癌15例,结肠癌15例。两组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干预,即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后,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为进食存在困难或障碍的患者,结合情况选择流质、半流质饮食形式。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饮食干预外,还实施术前7-10d的口服营养补充:口服安素肠内营养粉剂〔安素/Ensure(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TP ;荷兰雅培制药生产)〕,200 ml温开水加入6 量匙(罐中自带),搅拌至完全溶解,制成250ml安素液,每日3次,每次250 ml予10:00、15:00、20:00协助病人口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和生活质量。(1)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和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血清学营养指标。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进行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检测。(2)胃肠功能:主要有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等。(3)生活质量:采用SF-6L量表[3]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纳入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纬度,每个纬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营养状况的比较

在体重、BMI、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水平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术后营养状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营养状况的比较(±s)

组别 体重(kg) BMI(kg/m2) 白蛋白(g/L) 前白蛋白(g/L)对照组(n=55) 54.05±2.16 17.46±1.57 30.20±3.67 21.54±2.89观察组(n=55) 55.37±3.04 19.32±1.74 34.12±4.15 24.71±3.02 t 3.298 3.067 4.021 3.912 P 0.012 0.039 0.005 0.008

2.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的比较

在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的比较(±s)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的比较(±s)

组别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 肠鸣音恢复时间(d) 胃肠蠕动恢复时间(d) 排便恢复时间(h)对照组(n=55) 48.74±6.39 4.21±1.15 4.61±1.17 62.38±8.41观察组(n=55) 37.02±5.58 3.48±1.02 3.52±1.03 51.42±7.65 t 6.231 5.021 4.217 6.597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s)

组别 生理功能(分) 情感功能(分) 心理功能(分) 社会功能(分)对照组(n=55) 64.51±5.49 62.37±5.41 62.08±4.39 63.45±5.47观察组(n=55) 72.81±6.75 71.02±6.34 70.92±6.10 71.63±6.56 t 8.210 7.466 9.238 9.56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肠内营养是早期胃肠道肿瘤营养干预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实践证实了该营养干预方式能够有效保护消化道手术患者的肠黏膜屏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4]。但是从临床研究和实践来看,并非所有胃肠道肿瘤患者都耐受早内营养,不合理地早肠内营养干预容易导致腹胀、腹泻和误吸等并发症或不良事件。近年来,临床逐渐对术前营养干预加强了研究,在术前营养干预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和实践效果。研究表明,术前口服营养支持,取得的效果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相似,并且可减少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引发的腹胀、误吸等不良现象[5]。本研究尝试将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应用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重、BMI、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态指标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和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分析原因发现,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口感好,服用方便,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好, 每位患者均可按实验要求完成热卡和蛋白的补充。另外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术前口服营养补充,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不仅需要依靠还要依靠医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还要依靠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水平,急诊护理可以避免术中的时间浪费而导致错过最佳手术时间,也可以将医生手术前的准备完善,对病患后期的恢复非常有利。通常情况下病患对疾病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而此时,就该护理人员发挥他的作用了,及时的与病患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给患者普及此病的知识,让病患对此病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恐惧心理,对手术也不会那么紧张。综合来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与医护人员的急诊护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拯救病患的生命,那么就需要高水平的临川治疗,和好的护理方式。我们从此次研究也可以得出,急诊护理是可以增加急性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与该营养干预方式改善了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有着直接的联系。

综上所述,术前口服营养补充的应用,能够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胃肠功能白蛋白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