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单孔行肝癌切除术后的快速康复的护理

2019-04-20 05:35彭巧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单孔胃管肝癌

彭 华,彭巧玲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胰科二区,广东 广州 510060; 2.衡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内儿科,湖南 衡阳 421251)

肝癌主要高发群体为40-50岁人群,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腹腔镜属于微创手术,可减少术后创伤,但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病情恢复[1]。此次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单孔行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就有关内容进行报道:

1 患者资料和方法

1.1 患者资料

抽取90例腹腔镜下单孔行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患者就诊时间,文中选择分组研究即45例对照组以及45例观察组,将患有糖尿病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心肺肾疾病患者予以排除,将依从性较差患者予以排除。入选患者中5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年龄跨度35-66岁,平均年龄(50.1±2.6)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组间数据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病情,手术后需要进行1-3日禁食,对其实施胃肠减压,恢复胃肠功能后可进食从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到普食或将有留置胃管拔除。②呼吸道。当患者未清醒前应采用去枕平卧位,将头部向一侧偏,并准备吸痰器,将患者口鼻分泌物进行及时吸出,以免出现误吸[2]。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顺畅状态,采用低流量吸氧,将高氧分压提升,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患者清醒后由于气管插管以及胃管留置,会出现咽喉不适感,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将正确咳嗽方法进行告知,帮助患者翻身,每日进行2次雾化吸入。③引流管。肝癌切除术后会留置尿管、胃管以及相关引流管,需要对其进行护理,对引流液的性质、颜色进行记录,而后需要观察患者24小时尿量,以免出现综合征。④术后腹水控制。患者进行切除术后会阻碍入肝血流,提升了门脉压力,损伤肝合成蛋白的能力水平,从而出现腹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腹围进行测量,采用血浆或者速尿等相关药物缓解腹水表现。⑤并发症。腹腔大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在手术后24小时产生。手术后24小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检测,并对腹腔引流的颜色予以观察,确保其引流顺畅正常。对于胆汁囊患者需要对其引流液性质进行观察,并对其腹部体征变化情况予以观察,查看是否产生腹膜刺激征。胸腔积液的产生是因为手术前患者合并肝硬化,术后产生功能不良[3]。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对UI患者的呼吸节律进行观察,但产生发热或者胸痛等表现时需要找出引发原因。

1.3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分为排气用时、进食用时、下床用时以及住院用时。

1.4 统计学

研究涉及的数据计算时均采用SPSS21.0软件包,计量资料为数据表现形式,检验为t值,组间数据在进行对比后如P<0.05,则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各个数据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由表1可知详细数据。

表1 相关指标对比

3 讨 论

和开放性手术相比较而言,腹腔镜切除术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可将出血量减少,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此手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对患者而言风险存在,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下单孔行肝癌切除术中,可将住院用时减少,应用效果显著。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则是选择存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将手术应激减少,加速患者病情恢复。患者手术后如果禁食时间过长,会出现负氮气平衡,然而肝功能手术过程中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极易产生营养不良,胃肠减压有助于患者进食,有助于蛋白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单孔行肝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可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助于功能恢复,同时可避免不良反应产生,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猜你喜欢
单孔胃管肝癌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胃管位置判断方法改良在临床胃管留置中的应用与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