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20 05:37陆小卫黄玉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梗死实验组

陆小卫,曹 灿,黄玉艳

(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内二科,广西 南宁 530001)

脑梗死又叫做缺血性卒中,在中医上被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坏死,从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脑部疾病,好发于50-60岁男性,脑梗死的急性期是指脑梗死发病后2周内,此阶段起病急、病情严重且通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探讨,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9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选择的标准:(1)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2)经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3)非器官系统重症或血液病引起的脑梗死。排除的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大面积脑梗死及前列地尔药物禁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实验组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49-78岁,平均(63.45±5.14)岁;既往史:高血压病15例,2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1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51-79岁,平均(64.16±5.66)岁;既往史:高血压病16例,2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4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医嘱进行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实施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主要内容为:(1)根据患者症状落实辨证施护。(2)用药护理。(3)康复护理。(4)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应用。(5)健康指导主要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调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具体步骤如下:(1)成立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小组,制定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表单,建立路径实施记录表。依据路径表单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时间、诊治护理工作及病情变化情况详细记录。(2)遵医嘱辩证选择中药中成药,并给予针灸、药棒循径推按、药熨技术等进行综合治疗。(3)护士根据路径实施辨证施护、中医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4)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工作质量由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施组长监督查看,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纠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满分为100分,>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60-41分表示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的帮助;40-21分表示日常生活明显需要依赖他人;<20分表示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医院自制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基本满意;≤74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对比(±s)

表1 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满意度得分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6 16.56±12.17 58.21±22.54 89.37±2.05对照组 46 16.71±12.03 49.03±20.34 76.45±5.82 t-0.060 2.051 14.179 P-0.953 0.043 0.000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及时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基础,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模式,按照路径表标准进行治疗护理,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护理人员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通过小组成员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在常规中医护理的基础上,辨证进行常见症状施护,辨证选择中药或中成药,做好用药护理,同时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选择药棒循径推按、药熨技术、痛必灵酊涂搽等技术,增强并完善了临床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提升改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满意度。

本文研究发现,实行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的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中医护理的对照组,且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叶思文[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常规中医护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成立路径实施小组、规范护理流程、改进评定标准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流程,最大程度提高了临床疗效、护理效果,并且细节化的护理措施,从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有利于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梗死实验组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