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累促真发展

2019-04-20 02:35梁玉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语言积累

梁玉萍

【摘 要】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法。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载体。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例文”作用,在锁定积累内容的同时,链接适合的積累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律,在沉淀中丰富语言,在品析中激活语言,在实践中内化语言,既领悟文本内容,又习得表达方式。

【关键词】语言积累;低段阅读教学;表达方式

学习语文,是一个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的过程。没有积累,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自然也难以学好语文。可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方法。那么,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理解是积累的基础,运用是积累的内化,只有三者融为一体,语言积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锁定内容,处处皆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载体。精美词汇、精彩句段、典型句式、独特结构等,都是阅读教学中语言理解、积累、运用的最佳切入点,须格外留心。课堂上不必面面俱到,不贪多,不求全,教学要有侧重点,实现一课一得。

(一)关注语言材料

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指向的是表达内容。

1.精美的词汇

积累的对象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短语。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绿茵茵的草、( )的花、( )的树、( )的水塘”与“尽情地游泳、( )地飞舞、( )地唱歌、( )地晒太阳”这两组短语,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这既是对第一课时字词的回顾,又是对本课时后面语段积累的铺垫。

2.精彩的句段

所谓精彩的句段,可以是一段描写生动的话,也可以是一个含义深刻的片段。如《青蛙卖泥塘》一文的第11自然段中,青蛙吆喝的那段话颇为生动有趣,是较好的语言学习典范。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读读背背,说说练练,把这段话收入自己的语言储备库。

(二)关注语言规律

语言规律的积累是语言发展的内核,指向的是表达方法。

1.典型的句式

如《青蛙卖泥塘》中的“要是……就……”这个句式,在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课文的前面部分几乎都是通过这个句式加以串联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个典型的句式作为语言规律积累的素材,为后面的迁移运用做铺垫。

2.独特的结构

如《青蛙卖泥塘》中,第3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夸优点,再指出不足;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青蛙的想法,再写青蛙的做法。这几个自然段结构一致,句式明显,都可以作为语言规律的积累点。

二、链接策略,时时为积累

只要留心,处处皆积累。对此,教师在锁定积累内容的同时,还要链接适切的积累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语言积累。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不能截然分开独立开展,而应做到既有所侧重,又实现整体推进。

(一)熟读成诵,在沉淀中丰富语言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之一。熟读之后背诵,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比如《青蛙卖泥塘》一课中,无论是短语、句式的积累,还是语段的积累,都离不开诵读。

[案例1]《青蛙卖泥塘》第11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边引读,边出示)

[多好的地方!

有花 听小鸟在树上唱歌

有树 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有草 在水里尽情游泳

有水塘 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师:如果横着读,你觉得该怎么读?(连线)

师:如果去掉后面部分,你还会读吗?

师:去掉前面部分呢?

案例中,教师出示青蛙吆喝的那段话,先通过引读和连线,让学生发现前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加深记忆。然后让学生齐读,接着去掉后半部分读,再去掉前半部分读……这样,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记住这段话了。

(二)以文解文,在品析中激活语言

语言的积累,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的记忆才是深刻的,有意义的。尤其对于精彩的句段,学生可以结合关键词句的品析,以文解文,激活语言,在理解感悟中,将范文中的语言化为己有,为己所用。

[案例2]《青蛙卖泥塘》第3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先来说说老牛为什么不想买。

(出示: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师:难道老牛一点儿都不喜欢吗,怎么说?(生答:可以打滚)嗯,这一点还算满意,请你再读读前面这一句。

师:这是优点,那缺点呢?(生答:嗯,要是有草,累了可以——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饿了还可以——吃几口草……)你看,老牛没有直接拒绝,而是用上什么关联词向青蛙提出建议?(要是……就……)谁再来读读后面这一句?

师:先夸优点,再提建议,中间老牛还用了个什么词?(生答:不过)老牛这样说挺好的,不但把意思说清楚了,还有礼貌。我们连起来读,把老牛的话收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老牛的话,逐步发现句式“不过,要是……就……”。第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前一句是在夸优点;第二步让学生找缺点,发现后一句是运用关联词“要是……就……”向青蛙提建议;第三步让学生发现,优点和缺点之间,老牛用上“不过”加以连接,把意思表述得清清楚楚。这是内容与形式的整合,也是积累与理解的结合。

(三)迁移运用,在实践中内化语言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能深化并发展原有的积累。学生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将语言真正内化,从而完成自我言语体系的建构。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可先从模仿起步,然后进行迁移运用,即跳出文本用语言,经历一个从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体验过程,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语文能力。

1.语言材料的内化

语言材料的内化是语言积累的基础。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提取出来,让学生换个语境或模拟生活情境进行运用,主要形式如口语交际、角色模拟、课本剧、讲故事等。其意义远大于傳统的读读与背背。

[案例3]《青蛙卖泥塘》第11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用上咱们课前积累的这两组短语,相信你可以把这地方介绍得更好。

(出示词组)

[绿茵茵的草

(红艳艳、香喷喷)的花

(绿油油、郁葱葱)的树

(清凌凌、碧油油)的水塘] [尽情地游泳

(欢快、轻盈)地飞舞

(高声、深情)地唱歌

(舒服、美美)地晒太阳]

师:同桌之间练一练。可以横着说,也可以竖着说。

(出示)

[多好的地方!

有花 听小鸟在树上唱歌

有树 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有草 在水里尽情游泳

有水塘 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师:先竖着说,谁来试试看?

(句式:有什么样的什么、什么样的什么……你可以怎样地干什么、怎样地干什么……)

师:再横着说,谁来试试看?

(句式:有什么样的什么,你可以怎样地干什么;有什么样的什么,你可以怎样地干什么……)

师:谁能连起来吆喝一下?可以用文中青蛙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出示)

[卖泥塘喽,卖泥塘!多好的地方!

有( ),有( ),有( ),有( )。

你可以( ),( )。

你可以( ),( )。

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

]

案例中,教师先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对于青蛙吆喝的这段话进行初步的记忆,然后用上课前积累的两组短语,跟着青蛙学吆喝,使语言变得更生动,更饱满。学生在具化的语言实践中,既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又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谓一举两得。这里,教师强调的是,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因为这样的语言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语言积累,才是灵动的、个性化的。

2.语言形式的内化

低段阅读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提炼与迁移运用同样适合从模仿开始。学生往往通过“感知—深化—运用”三个步骤的学习活动,实现语言形式的内化。语言实践尽量借助文本语境进行,此时语言形式的正迁移其实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文本深度解读,这也体现了理解、积累、运用三位一体的语言学习规律。

[案例4]《青蛙卖泥塘》第5~10自然段教学片段

(1)品读野鸭的话,转换句式

(出示: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师:野鸭也是先夸一夸,再指出不足。谁能学着老牛提建议?

(出示:这地方好是好,不过,要是 ,就 。)

(2)代入其他动物,运用句式

(出示: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

师:我们合作着读,老师读小动物名称,你们读它们说的话。

师:大伙儿都这么说,还这么直接,青蛙听了多伤心哪,还是学学老牛提建议吧。

(出示:这地方好是好,不过,要是 ,就 。)

师:请你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先练练看。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的建议吧!(语境中引说)

案例中,教师抓典型句式“……不过,要是……就……”让学生先品读老牛的话,逐步发现句式;再品读野鸭的话,尝试转换句式。最后教师创设具体的语境,通过引说,引导学生代入其他动物,学习运用句式。就这样,教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在反反复复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表达规律,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语文能力。

[案例5]《青蛙卖泥塘》第5~10自然段教学片段

(1)发现句式

(出示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

师: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两段话藏着什么共同点?

(前一句都写青蛙怎么想,后一句都写青蛙怎么做,中间都用“于是”加以连接;想法里都藏着关联词“要是……就……”;做法里都藏着动词)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青蛙是怎么做的。(边读边强调动词)你看,有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我们仿佛看到了青蛙种草和引水的画面。(板书:种草、引水)

师:连起来读一读,男生读青蛙怎么想,女生读青蛙怎么做,把这段话也收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2)运用句式

(出示: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于是……盖了房子。)

师:青蛙具体怎么做的?谁能学着刚才的句式,也用上几个动词说一说?不急,先自己练练看。

(出示:青蛙想:要是 ,就能卖出去。于是,它 。)

(指名说。板书: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案例中,教师同样抓典型句式“要是……就……于是……”从发现句式到运用句式,学生在仿说中逐步积累并掌握了这个句式。这种源自文本语境的话题一致、结构一致的语言实践,最具训练价值,学生往往活学活用且记忆深刻。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准确生动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才能畅所欲言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升。先有量的积累,再有质的变化。因此,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例文”作用,锁定语言文字,借助各种形式的积累,引导学生既领悟文本内容,又习得表达方式,让语言文字之花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悄然盛开。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第四小学 317511)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语言积累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案的艺术表达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婉约与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