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对话课融合的 磨课实录与思考

2019-04-22 00:35郑育哲符琦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英语信息技术

郑育哲 符琦

【摘要】本文以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教学为例,记录基于“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开展备课工作的过程,以期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融合度,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英语对话课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小学英语 信息技术 对话教学 磨课历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28-04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做到: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一、课例背景

本课为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Dont talk in the library”,曾荣获“2018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一等奖,笔者经历整个研磨历程,深有感悟和启发。

本课的情境是Daming和Simon去图书馆借书,他们违反了图书馆规定,及时意识到并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最后借到了需要的书。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语言功能是用祈使句表达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通过对课文文本的深挖和学习,学会用祈使句表达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并为自己的学校制订一些文明规则。

二、磨课历程

我们学校英语教研团队基于区域教研组的形式和平台,根据“五步五促”的深度研修模式开展深度研修。

(一)赛前筹备:推式研修促学习

接到参加全国白板课的比赛通知,我校英语团队迅速推选出参赛人选符琦老师,正所谓理念先行,教研组长推选出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有效融合的相关材料并组织大家学习。同时,积极推进研课进度,从课型到选材进行了认真的对比,最后选定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为参赛内容。經过反复研磨和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备课组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单词:librarian,close,rule;(2)会运用句型:Dont talk in the library. Please be quiet! Please stand in line.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本课的单词和句型:Dont talk in the library. Please be quiet! Please stand in line;(2)能用祈使句表达不同场所的行为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课堂气氛;(3)使学生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二)第一次教学:观课笔记促思考,分享对比促反思

1.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教师以歌曲进行热身,引领学生一起跟唱歌曲“Please Stand Up”,帮助学生复习简单祈使句,为本课的学习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歌曲中渗透祈使句的使用,为本课祈使句的学习铺垫。

(2)新课导入

教师给学生介绍新的朋友Nini,并通过谜语的方式引出本课场景——library,从而揭露Nini图书管理员的身份,带领学生一起参观图书馆。为课堂创设一个完整的图书馆游览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对话如下:

T:Today we are so happy. I want to introduce my friend to you. Look!

T:Now,Nini wants to play a guessing game with you. Do you want to try?

S:Yes. Its library.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人物——Nini,以librarian的身份贯穿课堂活动,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课堂创设一个完整图书馆游览情境。

(3)新知教学

[解读情境一]

教师用课件播放一段脚步声,先请学生猜测声音来自谁,然后呈现Simon和Daming的画面,并利用他们跑向图书馆的片段,让生继续猜测为什么他们跑得这么快。接着,教师通过播放情境一的完整视频,为学生呈现故事的起因。对话如下:

T:Who makes the noise?

S:Maybe its Daming/Simon/ Lingling...

T:Why are they running quickly?

S:Maybe they are very hurry.

[解读情境二]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一幅安静的图书馆画面,画面里突然传来道歉的声音,并请学生猜测是谁在道歉、为什么道歉,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Simon和Daming在图书馆里发生了什么,通过观看Simon违反规定的视频,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己是图书管理员,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最后教师呈现课文第二部分完整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教师和学生展开如下对话:

T:Who said sorry?

S:Maybe its Daming/Simon.

T:Why did he say sorry?

S:Because he is talking.

T:If you were the librarian,what would you say to Simon?

S1:Can you be quiet?

S2:Dont talk loudly in the library.

T:What did the librarians say?

S1:Dont talk in the library.

S2:Please be quiet.

S3:Please stand in line.

教师先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表述命令、要求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运用微课进一步讲解祈使句。

[解读情境三]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时钟指向5点、图书馆快关门的画面,并让学生说说在最后时刻Simon借到了什么书,通过观看第三部分完整视频得出答案。对话如下:

T:Wow,its 5 oclock. The library will be closed. What did Simon and Daming find?Lets watch and listen.

最后,教师请学生根据这三个情境复述文本,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教师将文本分为三个片段,通过一层层地深挖文本,从声音、情境、图片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大胆猜想可能发生的事,随后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自然地引出祈使句,发现规律,达到学习与运用的统一。

(4)拓展延伸

教师让学生观看校园各处环境的图片,从视觉上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事物的向往,发现身边美好事物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渗透情感教育的同时也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四人小组合作,为校园各场所制订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为母校制订规则,复习本课学习的祈使句,学以致用,并以此进行情感升华,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课后评析

第一次教学,教师们认真、详细地记录了观课笔记,并进行深刻思考。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中评课,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发言,大家以“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为切入点,围绕“值得欣赏”“商榷之处”“我来教学”展开研讨,发现在信息技术与本节课教学融合中还存在以下五个问题:第一,学生已经学过了简单的祈使句,但是教师却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對于祈使句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不利于开展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和适当的活动,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第二,教学情境虽然创设了人物Nini,并以其图书管理员身份贯穿课堂活动,为课堂创设一个完整的图书馆游览情境,但是整个情境画面感不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整堂课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实际的课堂操练和及时的反馈,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微课的设计过于拖沓和繁复,不够有趣、精简。第五,视频是最直观的能够唤起学生情感的载体,本次教学没有很好地运用视频,如热身歌曲“Please stand up”歌词太过简单重复,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旧知,并且动画比较陈旧,缺少新意;又如拓展环节里,缺少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解决策略

教师们围绕“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的主题,通过多次的思维碰撞和手把手的教学示范,让执教者和观课者进行了对比评说,执教者在提出自己想法的基础上也综合了各位教师的意见,选取了最佳方案: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UMU互动软件,为学生提前进行关于祈使句的检测和调查,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学生反馈的数据,为学生“量身定制”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可通过Focusky制作课件,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逼真的图书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融合,通过优学派,实现师生互动,在课堂中通过在线下发选择题、判断题、完形填空题等课堂资源,实现新知的巩固,通过智能批改和数据分析,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将微课精简和趣化,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有效突破重难点;将视频改进,在热身环节,制作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趣味性歌曲视频,丰富歌词,为新知教学做好铺垫;在拓展环节,通过录制本校文化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为校园制订校规。

(三)第二次教学:再教设计促改进,二次上课促提升

通过集体研磨,执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改进,重新设计了符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了以下策略:

1.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①(教师课前已经利用UMU互动软件检测学生并得出智能数据分析)教师将课前的预测情况反馈给学生。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UMU互动软件发布预习作业及课前调查,利用UMU软件对学生完成情况及正确率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对祈使句的了解程度及使用误区,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②教师利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了改编的歌曲视频,并带领学生唱歌,帮助学生复习简单的祈使句:Please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oint to the window. Point to the door. Please turn left. Please turn right. Please say hello to teachers.为本课祈使句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自编歌曲及原创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歌曲中渗透祈使句的使用,为本课祈使句的学习铺垫。

(2)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Focusky创设动态人物Nini,并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然后利用“优学派”的抢答功能进行猜谜,引出本课场景——library,从而揭露Nini图书管理员的身份,带领学生一起参观图书馆。为课堂创设一个完整图书馆游览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对话如下:

T:Today we are so happy. I want to introduce my friend to you. Look!Now,Nini wants to play a guessing game with you.Do you want to try?(课件播放谜语,学生用“优学派”进行抢答)

S:Its library.

T:Now,lets go inside the library.

设计意图:利用Focusky插入角色功能,创设动态人物——Nini,以librarian的身份贯穿课堂活动,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课堂创设一个完整图书馆游览情境。充分利用“优学派”抢答、点赞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新知教学

[解读情境一]

教师用课件播放一段脚步声,先请学生猜测声音来自谁,然后呈现Simon和Daming的画面,并利用他们跑向图书馆的片段,让学生继续猜测为什么他们跑得这么快。接着,教师播放情境一的完整视频,为学生呈现故事的起因,并利用“优学派”的截图功能,立刻下发文本,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的“画笔”功能,从原文中画出答案并提交,教师在线获取作业反馈后,立刻查看和讲评,教学直观、高效。对话如下:

T:Who makes the noise?

S:Maybe its Daming/Simon/Lingling...

T:Why are they running quickly?

S:Maybe they are very hurry.

T:Now,lets watch and listen,then underline the answer.(利用“优学派”画出原文答案)

设计意图:用录频软件将课文视频分成三段,一层层深挖文本,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设疑、解惑,帮助学生多层次地理解文本。使用“优学派”的截图功能将课文文本截图并下发到学生端,学生通过互动课堂直接在平板电脑上完成课堂作业并提交,利于教师对学生课堂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实现了师生之间有效的课堂互动。

[解读情境二]

①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一幅安静的图书馆画面,画面里突然傳来道歉的声音,教师让学生猜测是谁在道歉、为什么道歉,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Simon和Daming在图书馆里发生了什么。观看Simon违反规定的视频后,教师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己是图书管理员,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最后教师呈现课文第二部分完整视频,利用“优学派”截图功能将课文第二段对话文本截图并下发到学生端,学生看完视频后,用“优学派”画笔在课文中画出图书管理员说的话并提交。教师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师生之间展开如下对话:

T:Who said sorry?

S:Maybe its Daming/ Simon.

T:Why did he say sorry?

S:Because he is talking in the library.

T:If you were the librarian,what would you say to Simon?

S:Dont talk loudly in the library.

T:What did the librarians say?(利用“优学派”画出答案:Dont talk in the library./Please be quiet./Please stand in line.)

②教师利用“优学派”的随机抽取功能,抽取多组学生进行句子的操练,并请学生说说三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运用微课进行辅助,直击难点,有效诠释祈使句的定义、分类、用法,进一步强化对祈使句的理解和运用。

③最后,教师用“优学派”下发选择题,学生用平板电脑观看在图书馆的违规图片,为这些图片选择对应的行为规则,并将答案上传,教师通过“优学派”的统计功能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正确率,选择错误率最高的一题进行点评,进一步巩固祈使句的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录频软件对课文文本进行再处理,以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索文本,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原创动画微课的使用让学生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地学习祈使句的用法,将枯燥的知识点讲解变成有趣的动画,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优学派”互动课堂的使用能及时检测学生对祈使句的掌握情况。

[解读情境三]

①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时钟指向5点、图书馆快关门的画面,并让学生说说在最后时刻Simon借到了什么书,通过观看第三部分完整视频得出答案,利用“优学派”画出原文答案。师生展开如下对话:

T:Wow,its 5 oclock. The library will be closed. What did Simon and Daming find?Lets watch and listen,then underline the answer.

②随后,针对情境三的内容,教师利用“优学派”将判断题下发到学生端,学生利用“优学派”完成练习并提交。教师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体点评。

③教师整合三个情境,利用“优学派”创编完形填空题,并让学生复述课文,巩固文本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优学派”下发判断题和完形填空,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有助于学生梳理课文脉络。

(4)拓展延伸

①教师让学生观看本校生活的视频,从视觉上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事物的向往,发现身边美好事物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②在渗透情感教育的同时也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四人小组合作,为校园各场所制订规定,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完成写作后,利用“优学派”拍照上传功能,将合作的成果上传,教师选取三组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为母校制订规则,全班同屏分享,复习本课学习的祈使句,学以致用,并以此进行情感升华,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课后反思

第二次试教后,教研组长再次组织组内成员开展集体评课,每个组员针对本次课就“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所达到的效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将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以研促教。

(1)创设真实情境,延续课本话轮

本课的课文情景发生在图书馆,为了让学生能有和课本人物一起参观图书馆的真实感受,执教老师使用Focusky插入角色功能,创设动态人物——Nini,并利用Focusky的录音、3D镜头缩放和自由路径编辑等功能,巧妙设置进入图书馆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为课堂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在巩固拓展环节,大量使用学生活动拍摄的视频,并让学生为自己的母校制订规则,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在生活中,延续了课本的话轮。

(2)巧用信息技术,打造乐学课堂

课前通过UMU互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得以针对学生的课堂前测情况开展课堂活动。在课堂的热身环节,通过原创歌曲与有趣的动画效果,复习祈使句,为本课学习铺垫。同时,教师可通过“优学派”的答题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优学派”中的抢答、随机抽取、点赞等功能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有趣。

(3)微课辅助教学,引导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英语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用录频软件将课文视频分成三段,通过设疑、解惑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充分思考,在文本中找到答案,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多层次地理解文本,借用原创微课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与感悟

对话课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徑。本节课巧妙地把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了有效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进行英语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现了教学创新。

(一)创新点一:UMU互动软件实现课前预测

课前,教师通过UMU互动软件创建了关于祈使句的检测和前测问卷两个课程环节,根据学生课前完成情况做出的智能数据分析与统计,明确了教学思路,以学定教,实现高效、精准的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二)创新点二:Focusky创造真实情境

利用Focusky神奇技术,创设动作丰富、神态各异的动画人物Nini,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Focusky的生动的3D特效,真实、有效地带领学生融入图书馆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六年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

(三)创新点三:“优学派”打造自主互动课堂

“优学派”的有趣互动、快捷下发、及时反馈、智能批改,为教学的顺利进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其操作的简易性也成就了智能课堂。例如,“优学派”的“抢答”功能开展猜谜游戏和造词练习;“随机抽取”功能自动选取学生进行单词librarian和句型Dontalk in the library的操练;“截图”功能及时针对文本内容下发题目,学生提交后当场获取作业信息,实现师生互动;“课堂资源”下发习题,既激发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又实现平等答题机会,高效、有趣、多元化。

(四)创新点四: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运用动态人物Nini来延续情境,有效诠释了祈使句的定义、分类、用法,言简意赅,清晰易懂,吸引学生观看和思考,在互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运用祈使句,与此同时,微课资源可以在课后重复使用,帮助孩子在课后更好地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

(五)创新点五:原创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还制作了多个视频动画,如热身环节,通过自制视频帮助学生复习旧知,铺垫新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文教学环节,通过课文视频的再处理,深挖文本,分段教学;在拓展环节时,通过自拍自导校园文化视频激起学生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对制订校园规则有了更多的思考。

回顾我们的磨课历程,把本节课打造成一节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有效融合的优秀范例,得益于“五步五促”深度研修模式,即“推式研修促学习、观课笔记促思考、分享对比促反思、再教设计促改进、二次上课促提升”。深度研修,实现执教老师提升的同时也关注了参研教师的成长,总结提升策略方法的同时还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对教学的深度设计,达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B类重点课题“基于区域教研组的英语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9B2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育哲(1988— ),女,广西贵港人,中级教师,文学学士学位,柳州市优秀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符琦(1989— ),女,广西柳州人,初级教师,文学学士学位,曾获全国中小学创新实践观摩教学大赛一等奖。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小学英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