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微课相结合 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2019-04-22 00:35苏敬华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绘本微课

【摘要】本文论述将数学绘本与微课相结合开展数学教学的方法,认为数学绘本与微课结合,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蕴藏在灵动的故事中,再以微课的形式展现,能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知识融会贯通,突破教学重难点,打造有魅力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 微课 绘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24-03

“微课”是围绕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等为主要内容制作的微视频课程。数学绘本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配合生动形象的画面,点缀简洁明了的文字,让数学问题发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学知识。如果说微课讲授的数学知识是“骨”,那么数学绘本就是给“骨”添上“肉”,微课与绘本融合,能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有血有肉。

绘本与微课相结合,能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巧学乐学;能够融会贯通新旧知识,有效串联知识“碎片”,从而形成知识结构;能化繁为简,轻松突破重难点,从而便于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在授业解惑过程中,不断经历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内化学习方法。

一、寓教于乐:主动参与,智慧“教”巧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绘本与微课结合,能巧妙地将数学知识用风趣幽默的故事情节动态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不仅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绘本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且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时,笔者将绘本《寻找放屁王》制作成微课。学生一听到课题就哄堂大笑。故事从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开始,超级放屁王救了一位被歹徒攻击的老爷爷。突然,一声巨响后,传来放屁的声音(微课中的背景音乐配合夜黑风高的画面,这深深吸引了学生)。放屁王做了好事不留名,老爷爷想感谢这位“活雷锋”,他找到了咕噜咕噜学校校长帮忙。校长通过老爷爷提供的一系列线索,利用集合的知识寻找放屁王。校长带领大家,通过推理分析,一步一步将可能的人的范围缩小。在此过程中蕴含了许多集合的相关知识,如包含、子集、交集等。最后,大家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找到了超级放屁王。

这样,围绕学习主题,以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将绘本与微课结合,轻松将集合的知识渗透在故事情节里,学生初步感知集合,了解集合的意义。这样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轻松学习有关集合的知识,并运用集合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智慧地授业解惑,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巧妙地学习知识,真正做到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

二、融会贯通:串联“碎片”,形成知识结构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在编排和设计上,为适应不同水平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教材根据学生思维生长的不同阶段,将难度不同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年级。在教学时,教师一般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讲解一部分知识,等学生思维再成熟一些时,再讲解下一部分相关知识。然而,知识是成体系的,“碎片化”的教学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性不强。微课与绘本结合,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能“修复”课堂中的知识“碎片”,使得知识更有逻辑感,形成结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中的《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时,笔者将绘本《国王的新衣有多长》制作成微课,片段如下:

新国王的加冕仪式即将举行。大臣们要为新国王制作新衣,需要测量出国王身体的尺寸。

“这点事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米得意地走到国王面前,“国王的头围是1米,身高是2米,腰围是1米。好了,我量完了。”

大臣们按照米测量出的尺寸,制作了王冠、披风和裤子。

当国王戴上王冠、披上披风、穿上裤子时,他忍不住大发雷霆。

原来,王冠、披风和裤子的尺寸都量错了,不合身的装扮使国王看上去非常滑稽。米算是丢尽了脸,他找到了厘米和毫米,郑重地向他们道歉并请求帮助。原谅了米的自大,厘米和毫米一起来帮助测量。

最后,他们量出的结果是:国王的身高是1米73厘米7毫米,头围是67厘米5毫米,腰围是81厘米8毫米。

现在,新的王冠、披风和裤子都做好了。“这回真合身!”国王开心地笑了。

接着,国王要步行巡视整个国家。因为米、厘米和毫米都无法测量整个国家的路程,从而自然地引出千米。通过这样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结合数学知识,既串联旧知厘米、米,又教学了新知识毫米、分米、千米,还拓展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测量的知识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这样,绘本与微课对“点状”的知识进行加工,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让学生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明了。

三、化繁為简:突破难点,渗透核心素养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儿童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思维性发展的。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应以直观形象性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绘本与微课结合,化静为动、化繁为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将数学绘本《鼓鼓和蛋蛋的梦想》与微课结合,聚焦重难点“10的组成”“10的基数和序数”,教学片段如下:

狼开始要抓羊了:(1)我要抓左边的10只羊;(2)我要抓走从左边数第10只羊。

对比:“从左边数第10只”和“左边的10只”表示的有什么不同?一样吗?

师:鼓鼓数了羊,就对蛋蛋说(播放音频):对不起,我是狼,所以没办法了,要从10只羊里抓走几只。

这样教学,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有趣的故事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自然而然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化繁为简,在对比过程中轻松突破难点——基数、序数的区别:基数10只羊数量是10,序数第10只羊,是只有1只。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初步建立数感,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配合生动形象的画面,点缀简洁明了的文字,让数学问题发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授业解惑:经历体验,内化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提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數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数学方法,能在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会迁移已经内化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时,笔者结合绘本《谁是四边形王国的王子》制作微课。四边形王国的国王要寻找走失的王子——正方形,于是举办了闯关比赛。第一关: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才能通过,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轻松通过,一些不规则四边形被淘汰了。第二关:两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才能通过,梯形遗憾地离开。第三关: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才能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顺利通关。第四关: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才能通过,顺利找到了四边形王国的王子——正方形。

通过这样的绘本与微课结合,让学生在经历图形的4次筛选过程中,逐步了解各个四边形的特点,在筛选的过程中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归纳。在有趣的闯关过程中,学生深刻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经历了知识的探索、分析、推理、操作的过程,学会了用观察、测量、折纸、比较、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探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总之,数学绘本与微课融合,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蕴藏在有趣的故事中,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结合微课动感的画面、语音等,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更主动、更贴近生活,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雷菊华,许全文.基于微课的课堂知识点的教学应用探讨[J].电脑迷,2014(21)

[2]张向众,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冯克诚.皮亚杰认知结构思想与《发生认识论原理》选读[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苏敬华(1990— ),女,福建宁德人,教育学士,二级教师,厦门市思明区优秀教师、青年教学能手,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绘本微课
绘本
绘本
绘本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