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转移癌1例

2019-04-23 02:05陈明达张立新孙国贵刘美月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转移性扁桃体肿物

陈明达 张立新 孙国贵 刘美月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唐山 063001)

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咽部不适1周于2018年3月6日到我科就诊。体格检查发现左侧扁桃体上极直径约2.4 cm肿物,表面覆白苔。鼻咽镜检查:左侧扁桃体上极肿物,表面有白色假膜附着,右侧扁桃体正常(图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示左侧扁桃体肿物,大小为2.3 cm×2.4 cm×2.4 cm(图2)。鼻咽镜下钳取组织病理为转移性腺癌(图3)。免疫组化:类尾状转录因子-2(caudal-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2,CDX-2;-)、细胞角蛋白20 (cytokeratin 20, CK20;-)、CK5(-)、CK7(-)、Ki-67(60%+)、Napsin-A(弱阳性)、P40(-)、甲状腺转录因子-1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图4)。

追问病史,患者于2017年7月1日因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1个月,胸部CT提示左肺占位性病变住院治疗。CT检查:头部、腹部和盆腔均未见异常,胸部左肺上叶肿块,左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肺穿刺活检,病理结合免疫组化:Napsin-A(弱阳性),P40(-),P63(+),TTF-1(+),诊断为肺腺癌T3N1M0 ⅢA期。2017年7月11日开始用培美曲塞联合洛铂化疗,每3周1个周期,共6个周期。2017年11月28日开始行胸部放疗,剂量为60 Gy/30 F。

对于患者左侧扁桃体肿物,根据组织病理学和提示肺组织来源的免疫组化结果,结合肺癌病史,诊断为转移性肺腺癌。分别于2018年3月18日和4月12日,予多西他赛加顺铂化疗。用法为: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120 mg;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40 mg。2018年4月19日~6月6日行左侧扁桃体局部病变三维适形放疗,30 Gy/30次。2018年6月20日咽部MRI检查:左侧扁桃体较右侧稍大,原肿物消失。

图1. 纤维喉镜检查:左侧扁桃体直径约2.4 cm肿物

图2. MRI示左侧扁桃体肿物,大小为2.3 cm×2.4 cm×2.4 cm

图3. 钳取组织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结果:满布视野,弥漫分布,核大,深染的腺癌细胞 (HE染色×100)

图4. (扁桃体肿物)免疫组化示TTF-1(+), TTF-1+细胞表现为棕褐色 (×100)

讨论扁桃体是位于人体咽部的免疫器官,其肿瘤发生率较低。本例患者以扁桃体肿物就诊,结合MRI考虑扁桃体肿瘤。扁桃体肿瘤以原发性为主,主要包括扁桃体鳞癌和淋巴瘤。本例患者钳取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腺癌,这显然不是扁桃体常见肿瘤。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TF-1(+)。TTF-1是肺腺癌最常见的免疫组化标志物,75%~85%的肺腺癌表达TTF-1。提示为肺来源的转移性腺癌。而患者确实有肺腺癌,复习患者肺部原活检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两者一致,扁桃体转移性肺腺癌的诊断确立。

扁桃体转移癌发生率极低,自1907年Joseph[1]首次报道扁桃体转移癌以来,迄今文献报道的扁桃体转移癌仅100例[2]。有研究[3]对1 535例扁桃体肿瘤进行分析,转移癌仅12例,占0.8%。扁桃体转移癌的来源包括乳腺癌、胃癌、肾癌、精原细胞瘤、黑色素瘤和直肠癌等[4-5],也有肺癌扁桃体转移的报道[6-7]。12例中10例为单侧扁桃体转移,2例为双侧[8]。一般认为,扁桃体转移癌预后较差,有报道[8]其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

肿瘤转移到扁桃体的途径尚存争议。大多数支持血源性途径,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逆行性淋巴扩散所致,或者来自胸导管或颈部静脉,或来自扁桃体本身[6]。

临床上,常见肿瘤的转移部位、转移途径较明确,而非常见转移部位的肿瘤是原发还是继发很难判断。本例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以及对比原发肿瘤的病理结果,明确扁桃体转移癌的诊断。扁桃体转移癌的最终确诊有赖于结合免疫组化的病理诊断。扁桃体不是常见肿瘤的常规转移部位,因此,肿瘤患者临床诊治或病程中出现扁桃体异常,特别是肿瘤性病变,应加强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转移性扁桃体肿物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