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2019-04-23 02:50
家庭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无糖中风阿司匹林

王拥军等报告:轻型卒中应尽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3月1日,《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由中国、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脑血管病抗血小板领域专家联合署名的《轻型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国际专家共识》。

《共识》指出,对于24小时内的轻型卒中与TIA患者,应尽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持续21天。

该国际共识的核心证据,来源于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开展的大型临床试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该研究显示,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起始剂量300毫克,随后75毫克/日直至90天,在前21天合并使用阿司匹林75毫克/日),与单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75毫克/日,直至90天)比较,可显著降低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90天时的卒中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2018年年底,《英国医学杂志》召开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圆桌会议,该领域多名国际顶级专家参会并展开深入讨论,并最终达成此项国际专家共识。

多吃葱属蔬菜,肠癌风险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者发现,食用葱属蔬菜包括大蒜、韭菜、洋葱、韭黄和大葱等,能显著降低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

2009年6月到2011年11月,研究团队在国内3家医院进行了一项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833名肠癌患者,另选取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区与之匹配、数量相同的健康志愿者,要求他们填写食物摄取频率调查问卷。通过对参试者的饮食习惯和发病原因进行追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日常饮食中葱属蔬菜摄入量最多的人患结肠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摄入量最少者低79%。每年至少吃约16公斤葱属蔬菜(每天约食用44克)即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食用量越多,其保护效果越好。

研究人员表示,烹饪方法对葱属蔬菜的抗癌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例如,煮洋葱会减少具有抗癌功效的化学物质含量,而把新鲜大蒜切成薄片或碾碎则更有益。

骑自行车有助精神疾病治疗

2018年,美国120万人的调查显示,骑自行车旅行对改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非常有效。有鉴于此,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实施了一项定期骑山地自行车旅行的试验性计划,以确认骑自行车是否可以被广泛用作促进心理疾病患者康复治疗的一环,加快精神疾病康复。

研究人员招募10名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试验。参试者使用研究团队提供的专业自行车,在有资格认证的教练指导下,进行每天2小时、为期6周的骑行训练,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参试者的抑郁情绪和负面思想得到明显改善,运动态度积极。

研究人员表示,骑行可以促进精神疾病患者更好地利用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呼吁,在精神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希望能给患者配合提供一些“非临床环境”的治疗手段,不是在精神病院,而是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多睡觉有助提高免疫力

德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睡眠有助于增强人体白细胞抵御感染的能力,进而提升免疫力。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斯托扬·迪米特罗夫博士针对一种被称为T细胞的白细胞进行了研究。T细胞对于人体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能够识别并杀死危险的入侵细胞。当T细胞识别出感染病毒的细胞后,它们便会激活粘性蛋白质——整合素,将感染细胞杀死。

研究人员对取自10名健康志愿者的T细胞进行对比。志愿者参加两次试验,第一次是晚上11点至第二天早上7点保持睡眠状态,第二次则在此时间段内保持清醒,聊天或听音乐。结果发现,取自完整睡眠后的参试者体内的T细胞表现出了更高的整合素活跃度。

研究人员表示,人们在白天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阻碍免疫活动的特定信号分子也随之增多,减缓了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进入睡眠状态后,随着肾上腺素水平下降,该信号分子数量减少,免疫力得以提升。因此,入眠困难的失眠者免疫系统通常比较虚弱,更容易受到慢性压力和抑郁的影响。迪米特罗夫博士说:“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患者体内都发现了较高水平的该信号分子。这可能是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受到压制的原因所在。”他表示,這项研究将有助于推动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

关节炎患者新希望:缓解疼痛疫苗老鼠试验成功

据统计,英国有近900万人患有骨关节炎,而美国则有3000万人。关节炎目前尚无法治愈,但最近的一项新发现也许可以为以后更有效地治疗这一疾病奠定基础。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12日报道,牛津大学研究出能够阻断引起疼痛的神经生长因子的疫苗。研究人员称,现有的方法不能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疼痛。而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该疫苗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此之前,骨关节炎患者必须依靠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现在,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一种能够阻断痛因——神经生长因子的疫苗。该疫苗通过触发免疫系统来抵抗老鼠因疼痛而自然产生的神经生长因子,从而使其痛感麻木。

该调查报告发表在《风湿病年鉴》上,合著者Tonia Vincent教授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缓解骨风湿病痛的疫苗,该疾病是目前最大的卫生保健挑战之一。”这种疫苗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抵抗神经生长因子的抗体。

无糖饮料未必无害,女性常喝可能中风

美国耶希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常喝无糖饮料的绝经女性中风风险较高。

所谓无糖饮料,是以人工甜味剂代替蔗糖的饮料。研究人员对8.17万名中老年女性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评估,要求她们报告先前三个月饮用无糖饮料的数量。计入年龄、高血压、吸烟等中风风险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平均每周饮用无糖饮料少于一次或完全不喝的女性相比,每天饮用两三瓶无糖饮料的女性中风风险高23%,脑血栓引起缺血性中风风险高31%,罹患心脏病风险高29%,全因死亡风险高16%。该研究结果由最新一期美国心脏病协会期刊《中风》刊载。

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人员称,不少人,尤其是一些超重或肥胖者,认为饮用无糖饮料可降低饮食热量,不过“我们的研究和其他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人工甜味剂饮料并非无害,多喝关联中风和心脏病风险增加”。由于这项研究仅限于绝经女性,结果或许不能推广至年轻女性或男性。另外,这项研究仅显示多喝无糖饮料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联,不能证明两者是因果关系。

新的肝癌重要促癌因子被发现

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童坦君课题组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研究发现,核糖体蛋白S3(RPS3)是肝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促癌因子。

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多个数据库,得到了887个肝细胞癌临床样本的测序信息,成功鉴定了一组肝癌进展相关RNA结合蛋白(HPARBPs),并利用免疫组化芯片,分析了RPS3在人肝细胞癌样本中的表达谱。通过增强或者降低肝细胞癌细胞模型及裸鼠模型中RPS3的表达,研究了RPS3对肝细胞癌恶性进展的影响,并经RNA-seq(转录组测序技术)寻找RPS3调控的下游靶基因,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探索该调控作用的具体机制。最后从小分子化合物中,找出RPS3的抑制剂FMHM,并在细胞及动物水平评估其潜在的治疗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RNA结合蛋白RPS3是肝癌发生中的重要促肿瘤因子,可通过转录后调控SIRT1的表达加快肝细胞癌发展。此外,RPS3有可能成为筛选肝癌药物的靶标,FMHM靶向调控RPS3/SIRT1(核糖体蛋白S3及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通路或可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猜你喜欢
无糖中风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喝“无糖饮料”也会胖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无糖饮料加剧老年人腹部肥胖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