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调查与分析报告

2019-04-25 00:13周荣高静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高职院校心理

周荣 高静

摘 要:本研究以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ZSQZFX)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从个体成长经历、人格特质、生活应激、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方面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新生的潜在自杀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旨在了解“00后”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定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为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社会支持;生活事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9)01-0005-0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和压力日益凸显,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的全球预防自杀报告中指出,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显然,自杀倾向已经成为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自杀事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给父母带来巨大悲痛,给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不幸,也严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大学生自杀防控与危机干预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8年,高校迎来了首批“00后”大学生,不同于“80后”、“90后”,“00后”生活在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日益多元、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下,个性更加鲜明张扬,思维更加活跃前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危机干预系统软件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为调查工具,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2 37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个体成长经历、人格特质、生活应激、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方面对“00后”群体的潜在自杀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帮助学校筛选出潜在自杀风险比较高的学生,以便进行重点干预和辅导,预防悲剧的发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的在校大学生2 383人(不包含“一村多”大学生),实测人数为2 374人,有效网络答题份数为2 374份,参测率为100%,被试中男生1 626人(68.5%);女生748人(31.5%),平均年龄17岁。机电工程系259人,汽车工程系382人,经济贸易系446人,旅游与涉外事务系207人,环境工程系211人,信息与智能工程系503人,艺术设计系112人,电子工程系76人,建筑工程系178人。

(二)研究工具

本次心理调查选用大学生危机干预系统软件中的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ZSQZFX)自评量表,用于评估大学生的自杀潜在风险水平,所有被测者采用微信扫码方式进行答题。测试共88个题目,包括5个部分,依次为成长经历、人格特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抑郁。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将大学生的自杀潜在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正常、较低、中等、较高、极高。

(三)研究程序

整个调查和测试以班级为单位实施,主试由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担任,施测前对辅导员进行培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辅导员讲明测试目的、意义、打消被试者的思想顾虑,鼓励受测者真实回答问卷内容,并提醒受测者,做问卷题目前要先阅读指导语,根据第一反应来进行选择,测试大约需要20分钟的时间。

二、研究结果

(一)总分

总分代表学生的自杀潜在风险水平,得分越高,说明自杀潜在风险越高。在全体学生当中,心理状态正常的有1 368人,所占比例为57.65%;自杀潜在风险较低的有352人,所占比例为14.83%;自杀潜在风险为中等的有495人,所占比例为20.82%;自杀潜在风险为较高的有118人,所占比例为4.97%;自杀潜在风险为极高的有41人,所占比例为1.73%。详见表1:

以院系分组,统计不同院系学生自杀潜在风险各等级的人数,分布描述,详见表2:

以性别分组,统计测试得分,男生的平均得分为1.21,标准差为1.81,女生的平均得分为1.45,标准差为2.02,女生高于男生,具体数据见表3。

不同性别的自杀潜在风险各等级的人数分布描述,详见表4:

男生自杀潜在风险为较高、极高的共有89人,占男生总人数的5.74%;女生自杀潜在风险为较高、极高的共有70人,占女生总人数的9.36%。说明就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而言,“00后”群体中女生的自杀潜在风险要远远高于男生。

对于自杀潜在风险为较高、极高的疑似159名学生来说,需要立即进行下一级评估——当前自杀倾向评估;对于自杀潜在风险为中等的学生来说,可以保持追踪。

(二)成长经历

成长经历旨在测查个体的家庭、成长经历中是否存在显著的与自杀相关的风险因素。在全体学生当中,成长经历正常的有2 262人,所占比例为96.12%;成长经历异常的有112人,所占比例为4.71%。详见表5:

(三)人格特质神经质

人格特质神经质旨在测查个体的情绪是否稳定。在全体学生当中,神经质水平为低(情绪稳定性较好)的有865人,所占比例为36.48%;神经质水平为中等(情绪稳定性为中等)的有1 371人,所占比例为57.75%;神经质水平为高(情绪稳定性较差)的有138人,所占比例为5.82%。详见表6:

(四)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旨在测查学生在最近半年内受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在全体学生当中,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为较低的有864人,所占比例为36.41%;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为中等的有1 064人,所占比例为44.81%;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为较高的有446人,所占比例为18.79%。详见表7:

(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旨在测查学生所得到的来自家人、亲戚、师长、同学、朋友等的帮助和支持的状况。在全体学生当中,社会支持水平为低的有290人,所占比例为12.22%;社会支持水平为中等的有1 968人,所占比例为82.89%;社会支持水平为高的有116人,所占比例为4.89%。详见表8:

(六)抑郁

抑郁旨在测查学生在最近一周内的抑郁水平。在全体学生当中,无抑郁或极轻微的抑郁的为770人,所占比例为32.45%;存在轻度抑郁的为1 001人,所占比例为42.16%;存在中度抑郁的为396人,所占比例为16.69%;存在重度抑郁的为207人,所占比例为8.72%。详见表9:

三、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调查结果分析

(1)整体来看,我院2018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少部分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中,主要是受到生活事件的影响。这些学生可能由于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尽管遇到的事情并不严重,但受到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很大。也可能在最近的半年里,在学习、人际关系、经济、健康、家庭等方面,遇到了一些比较大的挫折或困难,如:高考失利后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在新生转型适应阶段面临的生活习惯明显变化、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宿舍人际冲突等问题以及学习动力不足带来的学业挫败感等负性事件的发生,使得他们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冲突。同时,由于自身缺乏面对冲突和危机的应对技巧,若未得到及时准确的干预和引导,就易于引发悲观、自责、绝望等情绪,进而导致自杀意念的出现。

(2)重度抑郁水平比率偏高,社会支持水平、生活事件、成长经历是造成抑郁的主要原因。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个时候觉得情绪低落,但是持续性的抑郁(重度抑郁)则需要引起关注。通过对207名抑郁水平为重度的学生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水平、生活事件、成长经历是造成抑郁的主要原因。在对重度抑郁的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也发现,他们大多觉得家人、亲戚、朋友、师长、同学等不太关心自己,在自己遇到挫折或困难的时候,很难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部分受生活事件影响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人际关系、经济、健康等方面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其感到非常苦恼。调查结果也显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被施加学习压力、恋爱不顺利或失恋、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受人歧视或冷遇、家庭经济困难、本人患急重病、亲友患病或死亡等负性生活事件会加重学生的抑郁情绪。单一的生活事件也可能引发其他生活事件,共同影响情绪状态,如我院学生大多来自中西部秦巴地区,约有40%是贫困生,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卑但却“打肿脸充胖子”,高消费、校园贷,因而产生了更大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双重作用,又让他们觉得受人歧视,引发人际交往障碍,造成精神困扰,情绪低落,感到苦闷、痛苦而无法解脱。除此之外,“00后”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超过以往任何年代的青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进入大学后,面临崭新的校园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个人成长史和既往史中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童年经历、家族病史等方面都是与抑郁相关的风险因素,原生家庭功能不健全、不幸福,童年的创伤经历,自己曾经患有或家族中有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家族中有人自杀或者自己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等大学生需要重点关注。

(3)大学生群体中,女性的自杀潜在风险高于男性。男生1 626人平均得分1.21分,标准差为1.81,女生的平均得分为1.45分,标准差为2.02,说明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有44.6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轻度、中度和重度心理问题的比例都高于男大学生。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角色定位等都会使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精神上负担更重,更容易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自杀风险与个体成长史中的家庭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童年创伤经历、物质滥用等因素、应激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情况、人格特质、抑郁情绪等方面存在密切的相关,所以约谈应从被试的成长经历、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格特质以及抑郁情绪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综合起来可以推断。

四、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建议与对策

(一)对新生进行筛选和分类,针对性地开展约谈工作

针对心理普测的结果,对新生进行筛选和分类,筛查出疑似极高的学生,做到分类筛查、辅导、咨询、转介与跟踪关注。并对心理健康测试中存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追访,了解他们通过心理咨询后心理的发展变化,以及解决内心困惑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依靠的资源,了解其心理自助能力和心理状态。结合学院建立的五级危机预警制,筛查出较高的学生,通过辅导站中指定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跟踪关注、筛查约谈,对确有咨询和就诊需要者,及时跟进和转介。同时,要为每个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并不断完善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生活情况、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和变化,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

(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

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心理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程度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1]。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可以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2]。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来自于家人、亲戚、师长、同学、学校、朋友给予的帮助、支持和关心,辅导员可以从生活事件出发,与学生交心谈心,调动多方力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和完善朋辈辅导,提高学生的助人自助能力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心理协会等大學生社团组织,开展学生喜爱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和完善朋辈辅导,对五级预警制中的心理骨干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提升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培训形式的多样性与生动性,使心理骨干发挥好他们在学生群体中互助作用,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援助需要。

(四)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入学初是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此外,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育,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对中心的认识,知晓求助渠道,在课堂上传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心理保健技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同时,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介向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五)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学院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团体活动、主题班会,支持和指导学生社团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的活动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们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并在活动中自助互助,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长虹,从 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5-66.

[2]唐 民,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校园心理.2009(7):371.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高职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