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合作,发展学生个性的探究

2019-04-25 00:09周国荣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自主性激励

周国荣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如下:1、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2、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忽视了探究的实质性。3、追求活动的外在性,忽视了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只有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面对问题,并勇于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以发展学生个性进行探究学习,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从而成长起来。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 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160-01

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说,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以及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大都是全体学生,而随着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师会在许多方面忽视学生的需要,究其原因,还是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如果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行为上出了问题,则会造成许多影响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有的对教学目标看得过重,过于强调目标的“完成”,则容易只关注优秀学生的表现,一旦部分学生给出符合教师标准的答案,便如释重负,进入下一学习环节;还有的教师关注了教学的内容,随着课堂教学众多活动的展开,便将目标置于脑后,顺着自己预设的思路组织教学,当然也谈不上对学生的关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这样的话很有必要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一下。

一、课堂教学注重培养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表现,而教师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学生进行大体的课堂分类是必要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的心理状态等,可以分为下面五种课堂学习类型,据此采取的具体策略有:

(一)针对发言积极、思维深刻的学生。必要的时候,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二)针对发言积极、思维肤浅的学生。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并不完美,但能够及时表达出来,因此,他们的发言很可能成为其他同学参照、补充、辩论甚至批评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容易生成的寶贵教学资源,要充分关注他们发言中的误区或随机出现的闪光点。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适当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再想一想,或者让他们给出更加完整合理的答案。

(三)针对发言不积极但一直在思考的学生。应当说,很多学生是这一类型,关注这样的学生,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程度,关注他们的真正学习需求,让他们得到思考的时间。

(四)还有一种典型现象就是具有心理畏缩现象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发现,能够准确地把握该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习程度,在他们有能力很好地参与的时候,一定给他们创造参与集体学习的机会,适时展示成果,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自信。

(五)针对发言不积极、也不思考的学生。针对这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学习责任心的学生,对他们加以分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关注的主要方向。

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培养其自信心。

二、课堂上尽力满足条件,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课改以后,新的教学理念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老师,课堂教学的学习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仿佛一夜春风来,于是,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番景象。为了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自主”性还给学生。在语文课上,有的老师甚至害怕讲解,怕老师的话多了就是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好像讲解就是违背了新的课程理念。在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时,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问题之后,老师不加引导,不予以启发,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解答。导致探究目标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强,最后语文的课堂上乱糟糟一片,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更别谈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了。这些做法,其实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片面的理解,表面上是让学生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权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自主。

语文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体现应从如下几点着手。(一)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体验的过程,为学生准备有内容的探究材料,让问题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二)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中的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并分工协作。正如人本主义代表任务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当学生选择了学习方向,参与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资源,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在很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被动学习有效的多。】(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乎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敢于质疑的思想,并自行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如何学会学习,自主性才会真正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也不会丢失。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实践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种种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也许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困惑和迷茫。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自主合作,发展学生个性,并不断地改进,我们将会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成长起来。

[ 参  考  文  献 ]

[1]张志勇,李秀伟.唤醒情感——情感体验教学研究[M] .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崔峦,蒯福棣.小学语文第九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2018年第28次印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自主性激励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