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乳腺癌术后IMRT与VMAT的剂量学差异

2019-04-28 06:35史玉静鞠孟阳胡晓伟李金凯王沛沛李彩虹昌志刚孙新臣李顺梅郑海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剂量学靶区器官

史玉静,鞠孟阳,胡晓伟,李金凯,王沛沛,李彩虹,昌志刚,孙新臣,李顺梅,郑海伦

1.南京医科大学特种医学系,江苏南京210009;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南京210029

前言

目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发生率逐年增高。相关数据显示,该病种约占乳腺癌的2%~11%[1],而放疗对于BPBC 术后辅助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2]。然而,国内目前关于BPBC的报道都侧重其临床特征,鲜见放疗剂量学方面的研究[3]。笔者采用IMRT 和VMAT 两种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设计同一病例的双侧胸壁野放疗计划,通过比较剂量学上的差异来探讨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佳放疗方案,以期在保障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行术后放疗的BPBC患者8例,年龄48~67 岁,中位年龄56.5 岁。入选条件:①符合Robbins 等[4]和阚秀[5]提出的BPBC 诊断标准;②接受双侧乳腺根治手术(Mastectomy)或改良根治手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③进行双侧胸壁术后放疗。患者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病人基本信息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1.2 仪器设备

西门子16 排大孔径CT(Somatom Sensation Open CT),瑞典Elekta 公司MonacoV5.1 物理计划系统,比利时OFIT固定装置,乳腺托架及热塑体膜。

1.3 体位固定及CT扫描

患者仰卧,双手上举抓杆,充分抬高上臂,热塑体膜固定患者体位。用铅丝在胸壁皮肤上标记原乳房区的各边界,手术疤痕处也贴铅丝标记,并用5 mm补偿模覆盖于原乳房区。在自由平静呼吸状态下连续CT 扫描,层厚5 mm。扫描范围上界至环甲膜,下界至原乳房沟下5 cm,包括双侧胸壁及临近正常组织器官如肺脏、心脏等。获得的CT 图象通过DICOM RT 格式传输到MonacoSim 工作站靶区勾画系统,由主管医生勾画出靶区及危及器官。

1.4 靶区勾画

本研究中患者双侧乳腺及肿块均已切除,故仅存在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和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由于胸壁是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最常复发部位,因而成为放疗的常规部位。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50、62号文件规定,共同勾画CTV、PTV及危及器官。在CT窗宽500、窗位0的条件下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然后再由一位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确认肿瘤靶区。定义CTV为皮肤及胸壁下0.5 cm,上界至锁骨头上缘水平,下界为原乳房沟下1~2 cm,内界为胸骨旁,外界为腋中线。同时定义心脏、双侧肺为危及器官。PTV 为CTV 内外后界各外放0.5 cm,头侧界及脚侧界外放0.7~1.0 cm,前界不超过皮下0.5 cm 形成。由同一名物理师为每例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

1.5 计划设计

使用瑞典Elekta 公司Monaco5.1 计划系统分别进行IMRT 和VMAT 计划设计。射线能量6 MV,处方剂量50 Gy/25 f。IMRT 计划:设定一个治疗等中心,两侧胸壁分别设定三切线野,两个斜角射野,共10 野(260°、245°、230°、45°、30°、315°、330°、105°、120°、135°),根据病人及部位不同,设定的每个射野角度可在5°~15°内波动,计划的子野个数60,最小子野跳数为4 MU。VMAT计划:设定同IMRT一样的治疗等中心,由230°~20°及310°~130°的两Arc双弧照射,射野角度也存在5°~15°的波动范围,最大控制点数120,最小子野宽度0.6 cm。所有计划函数设定一致,两个计划的最终剂量优化结果为至少95%的PTV接受到处方剂量,得到最优计划。具体如图1示。

图1 IMRT(a)及VMAT(b)两种治疗技术的剂量分布Fig.1 Dose distributions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and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

1.6 评价参数

所有计划均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估,其中靶区(PTV)的评价指标包括:V95%、V107%、V110%、D5%、D95%、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机器跳数等。Vx%代表接受x%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Dx%为x%PTV所受到的照射剂量。CI用以评价靶区与参考等剂量曲面的适形程度,CI=VRx2/(VT×VRI),其中,VRx表示受到处方剂量照射的靶区体积,VT表示整个靶区体积,VRI表示受到的处方剂量照射的身体体积。CI值为0~l,且越接近1,则适形度越高,计划越好;HI=D5%/D95%,HI值越大说明超过处方剂量越大,PTV内剂量分布也越不均匀。用双肺的V5、V10、V15、V20、V30和Dmean,心脏的V5、V10、V15、V20、V30、V40和Dmean等评价危及器官的受量及体积。Vx表示接受x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具体如图2所示。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病例完成计划设计,共获得16个治疗计划,并进行剂量比较分析。

2.1 横断面剂量分布分析

图2 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变化Fig.2 Dose-volume changes of target areas and organs-at-risk

VMAT和IMRT计划在同一位置的横断面剂量分布如图1所示。深蓝色和淡蓝色分别为500和2 000 cGy的剂量分布范围。VMAT计划组500和2 000 cGy的剂量总面积大于IMRT计划,而心脏的受量范围差异不大,高剂量曲线(4 750 cGy以上,即图1中黄色及橙色剂量线包含区域)分布相对于IMRT计划的高剂量曲线圆滑规则。

2.2 PTV的剂量学比较

在IMRT计划中,靶区PTV的Dmean优于VMAT计划中靶区的Dmean(P=0.04),机器跳数(MU)优于VMAT计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7)。但是在V95%方面,VMAT计划比IMRT计划提高了2.7 cm3(P=0.02),而V107%和V110%分别减少了2.93和0.05 cm3,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03)。而且,在计划的HI和CI方面,VMAT计划比IMRT计划更好(P=0.03,0.05)。详见表2。

表2 两种治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学比较(±s,n=16)Tab.2 Dosimetric comparison of target areas in two plans(Mean±SD,n=16)

表2 两种治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学比较(±s,n=16)Tab.2 Dosimetric comparison of target areas in two plans(Mean±SD,n=16)

CI:适形度指数;HI:均匀性指数;MU:机器跳数

参数V95%/cm3 V107%/cm3 V110%/cm3 CI HI Dmean/Gy MU IMRT 95.40±3.10 6.95±3.37 0.10±0.09 0.70±0.05 1.13±0.18 51.8±0.26 1 467±433 VMAT 98.10±1.23 4.02±1.50 0.05±0.05 0.75±0.05 1.07±0.01 51.70±0.23 1 670±262 t值2.87-2.70-2.70 2.34-2.89-2.55 2.10 P值0.02 0.03 0.03 0.05 0.03 0.04 0.07

2.3 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比较

VMAT 计划中肺参数除了V5高于IMRT 计划以外,其余参数V10、V15、V20、V30和Dmean均低于IMRT 计划;但VMAT 的心脏V5、V10、V15、V20、V30和Dmean均高于IMRT 计划,而V40低于IMRT 计划,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变化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危及器官肺的剂量体积变化(±s,n=16)Tab.3 Dose-volume changes of lungs(Mean±SD,n=16)

表3 危及器官肺的剂量体积变化(±s,n=16)Tab.3 Dose-volume changes of lungs(Mean±SD,n=16)

参数V5/%V10/%V15/%V20/%V30/%Dmean/Gy IMRT 55.3±1.7 40.2±4.7 31.9±4.3 26.3±4.0 18.1±4.1 14.0±1.6 VMAT 56.1±3.4 39.1±3.4 31.5±3.5 26.2±3.6 17.6±3.5 13.8±1.4 P值0.62 0.42 0.73 0.97 0.64 0.59

表4 危及器官心脏的剂量体积变化(±s,n=16)Tab.4 Dose-volume changes of heart(Mean±SD,n=16)

表4 危及器官心脏的剂量体积变化(±s,n=16)Tab.4 Dose-volume changes of heart(Mean±SD,n=16)

参数V5/%V10/%V15/%V20/%V30/%V40/%Dmean/Gy IMRT 51.7±22.0 32.0±6.4 20.1±11.2 14.1±9.2 6.9±4.1 3.5±2.7 9.9±3.4 VMAT 56.7±10.5 35.2±9.6 25.6±8.9 17.7±7.6 7.2±1.6 2.3±2.2 10.8±2.4 P值0.51 0.65 0.26 0.28 0.74 0.10 0.45

2.4 两计划DVH图比较

从图2可看出,VMAT(实线)计划靶区剂量比IMRT计划(虚线)更优,二者高剂量跌落没有差异。但心肺的低剂量区(V2、V3)的体积VMAT计划相对较大。

3 讨论

放射治疗作为治疗乳腺癌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明显降低高危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在乳腺癌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由于乳腺术后的外形不规则、上下部位的宽度不同导致各部位的源皮距不同,往往造成靶区的剂量分布不理想,不均匀差异可高达20%[3]。而且,乳腺癌术后的胸壁往往呈“凹”型,计划制定过程中,部分肺组织不可避免地被高剂量线覆盖。很多情况下在照射乳腺、胸壁时,心脏、肺等危及器官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由放射治疗带来的远期副反应是乳腺癌术后10年、15年生存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癌术后放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对心、肺进行有效保护。故在保证局部控制率的前提下,寻求一种降低心脏、肺脏等正常器官组织受量,增加靶区内剂量的治疗技术尤为重要。本文就IMRT 和VMAT两种治疗技术进行剂量学比较发现,VMAT计划的PTV 受量V95%、V107%、V110%和HI、CI 均优于IMRT技术,这与大多数以往文献研究报道一致[7-8],说明VMAT 计划的适形性和均匀性均较IMRT 技术好。但有研究表明[9-12],CI 的值较好时,往往使周围的危及器官受到的低剂量照射明显增加,这与本研究中肺、心的V5在VMAT技术中明显高于IMRT技术的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的VMAT 计划MU 数高于IMRT计划,这与以往的研究报道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本文的VMAT 计划设计使用的230°~20°及310°~130°两个Arc的双弧照射,每个弧旋转两次,所以MU 也相应增加。本还进行了单个Arc 的双弧计划,但是靶区剂量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故参照Nicolini 等[13]和王宁等[14]进行两个Arc 的计划设计,得到满意的结果。此外,就靶区覆盖D100%进行对比发现,VMAT(93.4%±2%)计划高于IMRT(92.2%±2%)计划,这与多数研究报道一致。

再之,以往的文献资料报道肺V20已经被证明是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独立预测因子[15]。此外Krueger 等[16]报道肺V5是放射性肺炎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两类计划的双肺V20均≤27%,从肺损伤方面考虑,所接受剂量百分体积均在正常耐受范围内。但肺的VMAT 计划中除了V5高于IMRT 计划0.8%,其余参数V10、V15、V20、V30和Dmean分别低于IMRT 计划1.1%、0.4 %、0.1%、0.5%、0.2 Gy;说明VMAT 技术在降低正常肺组织的低剂量上要优于IMRT 计划,与杨振等[17]结论一致。这是因为VMAT通过提高适形性的方法从而使得处方剂量集中于靶区部位,避免大面积的肺受到低剂量的照射。而VMAT 计划中心脏的V5、V10、V15、V20、V30和Dmean分别高于IMRT计划5%、3.2%、5.5%、3.6%、0.3%、0.9 Gy,V40低于IMRT 计划1.2%,二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蒙渡等[18]报道单侧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比较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体上,靶区剂量分布VMAT优于IMRT,但是在胸骨处高剂量区没有明显断开,这点不如IMRT的切线野技术。但是对于高剂量分布(V107%、V110%),VMAT控制的较好,且靶区的CI和HI优于IMRT技术。本研究中心脏的受照体积除了V40以外,其他参数均高于IMRT技术,但是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评价心脏的指标常以V30作为基准,以往研究表明心脏V30的剂量在10%以下,发生放射性心损伤的几率明显降低[19],而本研究的心脏V30均在7.2%以下,低于10%,故可接受。有学者研究Tomo Therapy在双侧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发现Tomo在肺、心脏等危及器官的受量体积方面控制的较IMRT好[20-21],平均心脏V5、V10、V20、V30分别为6.8%、5.1%、3.9%、3.08%,明显优于本文中VMAT的心脏受量,但对于VMAT和Tomo之间的差异还未有相关研究。

4 结论

VMAT 在双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计划的均匀性和适形性均优于IMRT,且靶区和肺的受量也优于IMRT,但是对于危及器官心脏的受量差于IMRT 技术,但是仍在可接受范围内,故相比较之下,对于根治术后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可考虑VMAT双弧计划设计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收益。

猜你喜欢
剂量学靶区器官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类器官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