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农药施用减量管理调查研究

2019-04-28 02:35胡继连
关键词:施用量农技农药

□杨 欣 胡继连

[内容提要]本文以胶东样本市粮食作物农药施用量的典型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农户等方式,开展对其农药施用量现状及减量管理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业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的逐渐减少、农药使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指导,近年来,农药的施用总量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农户农药施用不规范、农药减施技术采纳率低、农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借鉴。

一、引言

农药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防治农业病虫害、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稳产高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定量的农药投入能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对粮食作物的侵害程度,抑制其产量的减少,从而保证农作物的稳产高产。但农药的不规范施用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长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王常伟等,2013)。

目前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各地区农业部门积极响应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农药施用量。然而现阶段,我国粮食作物农药施用量仍占全球总量的1/3,施用种类高达2000多种,每年用药次数增加至3-5遍。在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农药使用现状下,我国单位面积农药有效利用率却仅为36.6%。农药单位面积施用量较大,农药施用不规范,减施技术采纳率低,农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掣肘。因此,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培训体系,提高农户农药认知水平;健全农药使用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减施技术采纳率;加强农药市场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农药市场秩序对加强样本市农药施用减

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粮食作物农药施用及减量管理现状

(一)农药施用现状分析

1.农药施用总量

为了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农民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非常重视。农药作为保护农作物生长、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有效手段,施用量一直较大。据调查,2012-2017年间,样本市农药施用总量具体情况见图1。

图1样本市农药施用总量情况统计

如图1所示,2012年-2014年,样本市农药施用总量逐年扩大,2014年农药施用量最大,为688.63吨(折百量,下同)。随后,2014年-2017年,农药施用总量逐年减少,2017年农药施用量最少,为567.38吨。2012年-2014年间,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样本市农药施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药施用量从2012年的586.46吨逐渐增加至2014年的688.63吨,同比增长17.42%。自2015年国家提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行动方案后,各地区开始重视农药施用过量所带来的健康、环境及生态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农药在农业生产消费过程中的使用水平也随之提升,农药的施用量也在逐渐减少。2015年—2017年间,农药施用量由659.72吨逐渐减少至567.38吨,同比下降13%。

2.不同类型农药施用量

目前,样本市主要使用的农药种类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2012年-2017年,不同类型的农药具体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市不同类型农药(折百量)使用情况统计(单位:吨)

如表1所示,2012年-2017年,样本市主要使用的农药品种按其施用量多少排序,依次是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据调查,多菌灵和百菌清是最常用的杀菌剂,杀虫剂使用最多的是有机磷类中的辛硫磷,除草剂使用最多的是乙草胺,杀螨剂使用最多的是晶体石硫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最多的是乙烯利。

(二)农药市场现状分析

1.农药市场经营现状

目前样本市农药经销商的主要进货渠道为各个知名品牌的农药生产企业在当地设立的总经销点。但是有些农药生产厂家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没有严格依照国家规定的农药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导致农药产品质量不合格,进而影响了农户的施药行为,过量施用农药的现象屡屡发生。

据调查,样本市农药经销点的数量高达2000多个,由于其在977个行政村中分散分布,政府很难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监督。尽管国家逐步禁止了部分高毒农药的施用,但仍有部分中小厂商违法违规生产相关农药产品,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仍在市场上流通。此外,国家要求对限制使用的农药实行定点经营,但是仍有未批准定点经营的农药经销商在销售此类农药,如克百威、氧乐果、2,4-滴丁酯等。由此可见,当务之急是缩减农药经销商数量,加大集中控制、管理和监督力度。

2.农药市场管理现状

当前,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农药残留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政策来控制管理农药使用量,以达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当地农业局每年春天都会组织农药经销商参加培训,学习最新的农药施用技术和农药管理制度,但培训完之后并不会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也不会定期对农药经销商进行抽查和监管,只是象征性地走形式。虽然当地政府设有农技推广站、植保站等管理部门,但是由于这些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基本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农药市场缺乏有效管理,建立健全农药市场管理体系、农药定点跟踪检测制度,强化政府在农药流通领域中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迫在眉睫。

三、粮食作物农药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农药施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户农药施用不规范

当前,农民在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润,防止病虫害影响粮食的产量,普遍存在农药施用过量、施用次数频、施用方法不科学、施用品种结构不合理等施药不规范现象。

据调查,大量农民缺乏安全施药意识、正确施药知识、科学施药方法,施用农药时不会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类型、发生程度以及施药的最佳时间,只是按照以往经验配兑大量农药进行防治;少数农民有安全用药意识,施药时会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配兑标准剂量,但是由于部分农药生产厂家违法违规,生产的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农民施药后发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不佳,便加大剂量或增加施药次数,这样不仅导致农药施用过量,而且打击了农民规范施用农药的信心和积极性。此外,当农民使用某种农药,发现其防治病虫害效果非常好时,就会产生长期使用该种农药的现象,导致农药使用品种结构单一、害虫抗药性增加。

2.农药减施技术采纳率低

农药减施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现代高效植保机械的高效施药技术以及生物农药等,该技术在推广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据调查,当地政府缺乏雄厚的农药减施技术推广资金,同时农技推广部门也没有定期安排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指导农民采用新技术,对农民组织开展的技术培训相对较少。因此,农民对农药减施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防治效果持有怀疑态度,从而导致农民长期依赖于落后的传统施药技术,对新型农药减施技术的采纳率低。

3.农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市场上的农药种类繁杂,农药经销商多达2000人,农药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尽管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农药登记制度、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但是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成本高、难度大,政策规制难以有效发挥[13],致使整个农药市场的经销秩序不规范,市场上制假售假的现象屡屡发生,农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二)原因分析

1.农户农药认知水平低

农户对农药的认知水平低是导致农户不规范施药行为的最根本原因。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地普遍面临农村青壮年人才流失问题。调查得知,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占绝大多数,其主要收入方式为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农民本身缺乏对农药知识、施药方法、施药技术的正确认知,再加之其不愿意参加农药使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施药时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以获取最大利润为主要目标,因此造成了农药施用不规范的现象。

2.农药减施技术推广不到位

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往往在最初开始推广的时候成本相对较高,这与农民心中的效益与成本预期形成冲突,致使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起来遇到困难[8]。农民减施技术采纳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农技推广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致使农技推广人员对自身工作范围定位不清。由于每年农技推广部门向农民开展的农药减施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人员下乡示范指导农民使用减施技术的次数很少,所以农民缺乏对高效施药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等减施技术的认知。第二,农技推广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指导农民采用农药减施技术时,面临一系列费用支出,如话费、交通费、餐饮费等。由于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给下乡的农技推广人员补贴较少且费用报销不及时,所以导致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指导积极性不高。同时,农民学习并采用一种新的减施技术往往需要增加新的植保器械,然而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农民采纳减施技术的动力不足。

3.农药市场监管不力

由于农药生产企业规模小且繁杂、农药经销商数量多且分散,政府很难对农药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例如,有些小型农药生产企业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是符合标准的,但是实际生产出来的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是不达标的。可见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检测部门玩忽职守,没有按照质量检测标准对每一个登记的农药产品进行严格检测就投放市场销售,然而政府监管部门并未对其进行严厉处罚。

四、粮食作物农药施用减量管理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药施用培训力度,提高农户农药认知水平

由于农户与农户之间存在个体性差异,因此政府要因人而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例如:(1)针对文化水平较高、主动学习意愿较强、种植和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及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当地农业局要每年定期举办大型培训讲座,培训最新的农药施用知识、农药减施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最新的农药管理规定。(2)当地植保站、农技站要定期派农技人员实地走访农户,通过面对面交流、指导、示范的方式,为农户减施农药答疑解惑。(3)针对文化水平较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乡镇农药经销商要在经销点设立农药施用知识宣传栏,以村为单位定期组织农民培训,向农民合理推荐农药。

(二)加强农药减施技术宣传推广,提高减施技术采纳率

健全农药使用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农药减施技术宣传推广力度能有效提高农民采纳减施技术的积极性,为农药施用减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一,政府要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一方面,当地农技推广部门要实行技术推广责任制,严格明确每个农技人员负责宣传推广的乡村,并对农技人员定期考核;另一方面,政府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进入门槛,吸引更多掌握农药使用技术专业知识的人才。第二,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激励机制。例如,农技推广部门可通过升职加薪、发放礼品、增加补贴等方式来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其宣传推广的积极性。同时向积极学习并采用农药减施技术的农户发放补贴奖励。

(三)加强农药产品质量监管,规范农药市场秩序

农药行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农药产品的质量,促进大型优势农药企业的发展。

首先,精减小型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人员的数量,为政府监管提供便利。政府可通过合并的方式来缩减小型农药生产企业的数量,对大型农药生产企业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和监督,从而遏制农药产品制假行为的发生。同时,对市场上不符合条件的农药经营者进行清理整顿,提高农药经营人员的进入门槛,减少农药经销商的数量。其次,健全农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农药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药电子可追溯制度,明确制假售假责任人并运用法律手段严厉处罚。

猜你喜欢
施用量农技农药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蚯蚓粪施用量对矮化月季生长和花卉形态的调控研究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