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2019-04-30 03:40董英娜曹军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肠系膜肠管内径

董英娜 曹军英* 张 筠

(北部战区总医院超声科,辽宁 沈阳 110016)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能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快速诊断梗阻并判断梗阻部位及原因对临床诊治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其简便快捷的特性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成人肠梗阻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1~79岁,平均(51.2±7.9)岁。肠梗阻超声标准的评定:小肠内径≥3 cm、结肠内径≥5 cm或肠内径≥3 cm伴肠蠕动消失或逆蠕动。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GE Logic E9(C6-1探头,频率2.0~5.0 MHz),GE Volusen E8 (C6-1探头,频率2.0~5.0 MHz),迈瑞DC-8(SC5-1探头,频率2.0~5.0 MHz)超声诊断仪。患者取平卧位,先做全腹扫查,再沿着结肠壁长轴自直肠乙状结肠向升结肠方向扫查,找到回盲瓣,判断小肠及结肠的分界,再扫查到扩张肠管的中断处即梗阻部位,观察该部位周围肠管及腹腔有无其他病变、肠管扩张内径及蠕动情况,并检查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流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梗阻的检出情况及梗阻部位、原因的判断与X线平片检查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出率及梗阻部位和病因判断情况:本组69例肠梗阻中,肿瘤27

例,粪石或结石3例,嵌顿疝7例,肠套叠5例,炎症导致狭窄5例;腹腔术后及腹膜透析性腹膜炎后的肠梗阻分别为9例、4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栓塞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后肠梗阻分别为7例、2例。超声检出梗阻64例,漏诊或误诊5例,分别是粪石及透析后腹膜炎致梗阻各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后梗阻1例;X线检出梗阻42例,检出率分别为92.75%和60.8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梗阻部位和原因诊断符合率的比较[n(%)]

2.2 肠梗阻的超声表现: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肠管扩张伴蠕动消失或逆蠕动。肠结石所致梗阻表现为扩张肠管中断处见伴声影的结石。肠套叠所致梗阻可见病变部位长轴的“套筒征”短轴的“同心圆征”伴上段肠管扩张。嵌顿疝致梗阻部分可见疝环及疝内容物。溃疡性结肠炎致肠梗阻在均匀增厚水肿的肠壁见局部肠腔狭窄空虚,其上段肠壁略扩张。肿块型肿瘤在扩张肠管末端显示实质性肿块,肠壁不规则增厚的肿瘤所致的梗阻处增厚的肠管沿肠道长轴延续,病变部位肠腔狭窄,其上段肠管扩张,与肠外组织粘连。透析致腹膜炎的梗阻可见增厚的腹膜呈高回声,肠管轻度扩张,肠蠕动消失;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致血运性肠梗阻可见栓子,此类患者的肠管扩张,但未找到狭窄部位,仅显示肠管扩张伴肠蠕动消失。

3 讨 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高,病因多样,病情发展迅速,如不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起脓毒血症、休克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超声检查能显示不同程度梗阻的肠管扩张情况,并判断梗阻部位。笔者发现,梗阻部位不同,超声表现不同。病变在结肠的梗阻可见扩张的肠管及“结肠袋”内充盈液体及强光点,在重度梗阻时结“肠袋样”结构会消失仅显示充盈的液体及光点。小肠部位梗阻可见肠内皱襞呈“琴键征”、“鱼刺征”。对于梗阻部位的判断,有报道称,扩张肠管与肠管交界处多为病变部位[2],本组病例检查先找到回盲瓣,再寻找梗阻部位并观察肠道的蠕动情况。观察扩张肠管的蠕动情况可以监测肠梗阻早期改变及肠梗阻进展期肠道运动的改变[3],临床术后神经功能紊乱或其他代谢异常引起肠道动力异常所致肠梗阻可见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肠管扩张可不显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能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的血运情况,诊断因血管栓塞引起的血运性肠梗阻。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梗阻肠管扩张程度、蠕动情况,判断梗阻病因,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肠系膜肠管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