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的碰撞

2019-04-30 11:11张玉兰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康定斯基理性主义艺术家

张玉兰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是西方抽象绘画理论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个在绘画上主动放弃物象主题,在画面中重新建构独立的图像表达系统的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兼具学者和艺术家于一身的双重身份在西方艺术史上并不多见,他的绘画理论常常看起来与创作实践关系亲近,或者说这两者对于他根本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与此同时,在他的这两项工作中又始终交织着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这两条主要的文化脉络。

一、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及理论的形成过程

康定斯基于1866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世家,早年学习法律并有所成就,直到1895年,康定斯基在印象派画展上看到了莫奈的《干草垛》,这次偶然为他日后投入艺术创作埋下了伏笔。

莫奈 《干草垛》

多年后康定斯基是这样回忆的:“先前我只知道写实主义艺术,事实上这就是那些清高的俄罗斯人的艺术,这种艺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总是面对着列宾为佛朗兹·李斯特所画的肖像中的一只手和诸如此类的东西。可突然我第一次看到了莫奈的画。展览会目录告诉我,画中对象是干草堆,可我没能认出来,这对我真是痛苦。我以为画家没有权力画得如此含混不清。我还模糊地感觉到,画中对象正在消失……同时,它完全出人意料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甚至连最末一个细部也难以放过。所有这些如同迷雾一般,使我不能从中得出什么简单的结论……客观物作为绘画必不可少的因素,不知不觉受到了我的怀疑。”

以上这段话朴素而真诚地交待了印象派的绘画在当时对康定斯基产生的震撼,同时也使他很快就认识到非主题性绘画的独特之处。此后,康定斯基于1900年进入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从1903年开始他花了四年时间去欧洲和北非各地考察艺术的发展状况,加深了对欧洲文化的全面了解,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开始了职业艺术生涯,之后第二年,康定斯基加入了德国表现派团体——慕尼黑新艺术家社团,并担任首届主席。1910年康定斯基完成了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并创作了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

在《论艺术的精神》里,康定斯基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有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他认为通神学先知和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这种能力。为此,康定斯基还以一个三角形来表示人的精神生活并用水平线分割成不等的若干部分,在这个精神三角形中,自然主义和写实的艺术只能处于底层,庸俗鄙陋永远得不到升华,而抛开了物质重负、纯粹高贵的艺术精神正一步步走向三角形的尖端,最终登临绝顶的将是艺术中的先知和圣哲。尽管如此,在1910之前康定斯基的作品并没有脱离绘画的主题,画面中仍然可以辨认出形象,他还曾多次创作过骑士题材的作品。总之,到此为止康定斯基的绘画总体上仍可归于具象写实阶段。

1910年至1921年期间,康定斯基创作了许多表现主义的抽象绘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1914年由于战争的爆发,康定斯基被迫离开德国回到俄国,直至1921年重返西欧,在俄罗斯期间,康定斯基继续以他原来的自由抽象手法作画,并且受到马列维奇的几何抽象和罗德琴科的构成主义影响,他的作品从原来的自由形式逐渐变为以规则的线条勾边的彩色形状为主体,作品的平面性更加突出,但是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和冲突感。

1921年以后康定斯基不断创作出结构主义的抽象作品,色彩上更加强烈、跳跃,并且目标也更加明确,即利用“隐性结构”表现“神秘主义的精神”。《回忆》(1924年)和《构成第9号》(1936年)等作品都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倾向。所谓的隐性结构就是抽象画面的构成,隐性结构通过遮蔽和截取两种手段实现,即去除对象非本质的部分之后将对象简化为基本形,再截取最有特征的部分。与此同时,康定斯基完成了他最重要的抽象理论著作《点、线、面》,作为对《论艺术中的精神》的补充,此书通过对点、线、面等具体的绘画元素进行显微镜式的研究,并分别找到它们在人类的视觉、精神或情感上的对应来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加明确和完善,旨在“使绘画成为一门科学而奠定基础”。

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分为两种,一为物质的,一为精神的。精神的绘画是通过“有目的的激荡人类的灵魂”所产生的内心共鸣,这也是抽象艺术的核心。

艺术家根据内在需要原则进行绘画形式的选择,形式愈抽象就愈能表达精神运动,引起的冲突就愈纯粹、愈原始。不仅如此,康定斯基还将感情作为其理念中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决定了艺术作品外在的表现形式,就像我们头脑中的思想制约着我们的语言一样——“作为内在因素的感情必须存在,否则艺术作品就成为了‘赝品”。他认为在当时流行的立体主义绘画中,自然形式只是被勉强用来服从结构的目的,因而既是手段也是障碍。在康定斯基的绘画中,他要创造一种纯粹的形式——它既不是自然形象也不是寓意明确的几何造型,而是“不为人注目的出现于画面上的,更着意于心灵而不是眼睛的含蓄的形式”。

二、理性主义精神的延续

康定斯基直到三十多岁才抛弃了法学教授的职位,转而走上了艺术家的道路,这意味着介入艺术之前他已经具备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康定斯基首先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理性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从他的著作来看,其思想来源既有黑格尔和尼采哲学,也包括移情心理学和沃林格美学理论等。

纵观整个西方艺术史,理性主义思想贯穿其中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线索。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开始将科学知识应用到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将精确的数学计算应用在艺术上并取得了灿烂的文化成果。对于古希腊人来说,艺术作品的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一种具体的比例关系,包括大小、节奏等,这种比例的和谐就是美。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则体现为透视学、解剖学在艺术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写实技术的不断完善。甚至后来对物象的形准并不十分严谨的印象派绘画,也是在光学和色彩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才应运而生的。及至塞尚创立了形式主义绘画以后,艺术家不再注重畫什么,而将“怎样画”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目标。继塞尚之后,康定斯基将这位现代艺术之父的目标——揭示对象内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结构——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最终创造了一种完全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的纯粹抽象艺术。

三、与神秘主义的不解之缘

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这期间他移民慕尼黑开始从事绘画学习,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世纪末的颓废情绪和神秘的文化氛围中,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普遍对现实不满和逃避,文化理论界的重心从关照客观事物转为关照人自身,对理性的追求也转变成对人类心灵的研究,于是以佛教和印度教的东方轮回思想为主体的通神学广泛流行起来,康定斯基也因此了解并迷上了通神学。对康定斯基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慕尼黑通神学的中心人物——鲁道夫·斯泰纳,他宣称“生命即是死与再生”,死后的生命是真正的生命,肉体死后灵魂会进入更高的精神世界,而清醒的自我意识是不可能进入这个精神世界的,真正的彻悟是“至福直观”(即神学中所讲的圣徒在天国直接目睹上帝),此外的第二个渠道就是艺术,他认为艺术是达到精神境界最简洁的途径,而且艺术家还是能够画出精神真实的“先知”。斯泰纳在他1909年的著作《通神学》中曾说过“物质的真实是一层盖住物象的面纱,通过这层面纱,人们将能看到呈现于空间中的真实”。这句话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也曾多次出现过。

康定斯基艺术理论的形成,显示出现代艺术逐渐摆脱旧有的审美模式和形式束缚而发展为向人类的内在心灵寻求答案的趋势,西方二元对立的理性主义传统是其根基和思想方法,而从东方轮回思想发展出来的神秘主义则为其提供了灵感和空间,可以说正是这二者的碰撞促成了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论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罗世平等人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回忆录》,杨振宇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美]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等人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猜你喜欢
康定斯基理性主义艺术家
收藏康定斯基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