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昌冬奥会看世界短道速滑新格局

2019-05-05 09:55华敏洁华宝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韩国队索契奖牌

华敏洁 华宝元

(1.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体育教研室,江苏 无锡 214028; 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无锡 214121)

短道速滑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加拿大,随后在欧美地区迅速流行,现已成为一项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运动。在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中,短道速滑仅为表演项目,而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中,短道速滑则正式成为比赛项目,代表着世界范围内的最高水平。其中长野冬奥会短道速滑共设6个项目,盐湖城冬奥会则开始增设男子1 500米、女子1 500米两项。纵览近6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奖牌榜,从长野冬奥会韩、加两国之争,盐湖城冬奥会韩、中、加三国鼎立,到都灵冬奥会韩国“独步天下”,从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称霸,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新贵”诞生,再到2018年冬奥会“欧势”崛起,可以说世界短道速滑的格局在逐渐发生改变,过去“一家独大”的局面或已成为历史。近6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成绩如表1所示。通过表中各国金牌及奖牌数据可以看到,韩、中、加三国在历届短道项目的角逐中表现卓越,稳居世界短道速滑第一梯队。表1中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中所缺少的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以及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所缺少的一枚银牌均由保加利亚运动员拉德诺娃获得,因该国史上在短道项目未获得过金牌,故在此不作统计。

1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奖牌分布情况

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共进行了8个项目的角逐,韩国队未能完成包揽全部8块短道速滑金牌的赛前构想,仅在男子1 500米、女子1 500米以及女子3 000米接力三个中长项目上有所斩获,并最终以3金1银2铜的成绩收官主场。其余5个项目则分别由老牌劲旅中国、加拿大以及欧洲新秀荷兰、意大利、匈牙利分别摘得。相比上一届索契冬奥会的金牌全部集中在4个参赛国,2018年则扩大至6国,除东道主韩国队的3金之外,其余5枚金牌被5个参赛国分享,如果权衡金牌和奖牌数量来将“短道六国”进行综合排序,其结果是:韩国、荷兰、中国、加拿大、意大利和匈牙利。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获得金牌的国家占参赛国总数的四分之三,奖牌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1]。

表1 近6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成绩 枚

从23届平昌冬奥会短道项目的最终成绩来看,包揽前三甲的韩、荷、中三国共获得奖牌13枚,其中金牌5枚,分别占短道项目总奖牌数和总金牌数的54.17%、62.5%,而加拿大、意大利和匈牙利队共获得奖牌9枚,其中金牌3枚,总奖牌数和总金牌数占比均为37.5%,呈奋起直追之势。23届冬奥会“短道六国”奖牌数量对比如图1所示。22届狂揽3金的俄罗斯队如昙花一现,在23届中因缺少主力维克多·安(安贤洙)而明显后劲不足,但总的来看俄罗斯队的整体实力呈上升趋势,收获一枚铜牌。缺少“太阳王子”阿波罗的美国队在都灵冬奥会之后便再与金牌无缘,仅收货一枚银牌,成绩与上届持平,同样表现平淡的还有加拿大队。意大利、荷兰队的成绩较上届有明显提升,匈牙利队则异军突起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纵观当今世界短道速滑格局可以看到,各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在逐步缩小,短道速滑强国的优势趋于弱化。刘秋宏认为:“从国际局面来看这是好事情,不光是亚洲和加拿大等冰雪强国,当今很多欧洲国家在短道速滑上也有很大的进步。”

图1 “短道六国”奖牌数量对比

2 当前世界短道速滑格局分析

2.1 欧洲新锐势力崛起, 三国鼎立局面瓦解

荷兰的短道速滑在近些年发展迅速,23届冬奥会中以1金2银1铜的不错战绩位居短道速滑奖牌榜第二名,金牌由舒尔婷在女子1 000米摘得,银牌分别由奈格特、范科尔霍夫在男子1 500米、女子500米夺得,铜牌由女子3 000米接力获得,男女组项目均有奖牌入账,整体实力比较均衡。意大利队也取得了1金1银1铜的冬奥短道速滑历史最好成绩,方塔娜分别在女子500米和1 000米中摘得金牌和铜牌,另一枚银牌由意大利队女子3 000米接力夺得。华裔教练张晶带领的匈牙利队在男子5 000米接力项目中表现突出,摘得该国冬奥史上首枚金牌。张晶认为:“中国冰协为我们提供机会出国锻炼,希望能为普及和发展短道速滑项目做出贡献,使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短道速滑的技术与哲学。”英国队因主力受伤与奖牌失之交臂,但其夺金实力仍不容小觑。欧洲新锐势力的迅速崛起使得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赛事异彩纷呈,全面开启了短道速滑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

通过对历届冬奥会短道项目成绩进行分析可知,在索契冬奥会之前的世界短道史上,中、韩、加三国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三国冬奥会奖牌占有率超过7成,金牌方面则从未低于75%。例如索契之前的4届冬奥会中,三国奖牌总和占比分别是88.9%、70.8%、79.2%及70.8%,三国金牌总和占比分别是83.3%、75%、87.5%及100%[2]。详细数据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索契冬奥会之前,中、韩、加三国包揽奖牌总数的近四分之三,尤其是温哥华冬奥会,中、韩、加三国瓜分全部短道项目金牌。而在之后的索契以及本届平昌冬奥会中,三国所获金牌及奖牌总数均创历届最低,三国鼎立局面被瓦解。

图2 中韩加三国历届短道速滑金牌及奖牌总数占比分析

2.2 中国女队全面失守, 男队实现金牌突破

中国队在23届冬奥会短道速滑的最终成绩是1金2银,分别由男子500米武大靖、女子1 500米李靳宇以及男子5 000米接力摘得。韩天宇被挡在男子1 500米A组决赛之外,范可新、曲春雨在女子500米半决赛犯规被取消成绩,“中国独苗”武大靖在1 000米和1 500米两项比赛中因犯规而无缘决赛,短道焦点项目女子3 000米接力中,原本第2个冲过终点的中国队因再次被判犯规而出局。历数中国队往届冬奥会战绩,23届所交出的答卷不能令人满意,堪称十年来最差。

素有中国冰雪项目“王牌之师”的短道女队,在当年温哥华冬奥会包揽全部短道项目金牌时可谓风光无限,索契冬奥会中即便在王濛受伤的情况下,仍能取得两枚金牌的骄人战绩,而在23届冬奥会中,抛开诸多不确定的参赛环境及其他复杂因素,女队整体实力不济,这是不争的事实[3]。尤其是丢掉500米这一优势项目的金牌,女队未来令人担忧。但令人欣慰的是,17岁小将李靳宇以“黑马”之势勇得女子1 500米银牌,在今后的大赛中具备一定的冲金潜质。李琰认为:“李靳宇是本届冬奥会女队最大的收获。”

在第5个比赛日中,男队抓住了最后的冲金机会,23岁的武大靖以39秒584破世界纪录的绝对实力摘得男子500米金牌,实现了中国男队30年冬奥 金牌零的突破,并随后与队友再获一枚5 000米接力银牌,取得了该项目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韩天宇和任子威两名核心队员也有不俗表现,颠覆了中国队以往“阴盛阳衰”的窘境。

2.3 韩国统治中长距离, 持久垄断半壁江山

尽管东道主韩国队在本届冬奥会的男子接力以及女子1 000米两个项目中表现不佳,但在男子1 500米、女子1 500米以及女子3 000米接力的项目中优势仍然十分明显,最终以3金1银2铜的成绩位居23届冬奥短道项目榜首,其短道强国地位依然无可撼动。韩国队在23届冬奥会所夺得的3枚金牌全部集中在中长距离项目上,分别是男子1 500、女子1 500米及女子3 000米接力项目,纵观韩国队历史短道成绩可知,在近6届冬奥会中,韩国队在中长距离项目上共夺得18枚金牌,其中女队夺得11枚,男队夺得7枚,以52.94%的综合占比率垄断世界短道速滑中长距离项目的半壁江山。

近6届冬奥会韩国短道速滑中长距离项目夺金占比及优势增益分析见表2。

表2 近6届冬奥会韩国短道速滑中长距离项目夺金占比及优势增益分析

韩国女队在中长项目上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男队称雄中长项目却并无十足把握,因此,令人侧目的韩国短道中长距离项目确切地说是由韩国女队撑起。图3和图4分别是近6届冬奥会韩国短道中长距离项目的夺金占比曲线以及夺金优势增益曲线。

图3 近6届冬奥会韩国短道中长距离项目的夺金占比

图4 近6届冬奥会韩国短道中长距离项目夺金优势增益

通过图3可以看出,韩国队中长距离项目在历届冬奥会中优势十分显著,其夺金占比远高于参赛国基准值(夺金概率),在2002年盐湖城、2010年温哥华以及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韩国队在中长距离项目上的夺金占比相对较低,均为33.3%,即便如此,仍高出基准值16.6%,而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其夺金占比值达到100%,可见中长距离项目的确是韩国队的天下。因此,周洋在之前两届冬奥会中所摘得的女子1 500米金牌实属不易。23届冬奥会中李靳宇的表现也表明在中长距离项目上中国队后继有人,只是目前羽翼未丰。

夺金优势增益曲线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韩国队在历届奥运会短道中长距离项目上的优势程度。通过图4可知,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韩国队中长距离项目的优势高达83.3%,创历届之最。在之后的两届冬奥会中,其中长距离项目的优势有所回落且保持平稳,而在23届冬奥会中,韩国队中长距离项目的优势再次突显[4]。

2.4 实力差距逐步缩小 群雄争霸势之必然

排除赛场上诸多偶然以及判罚规则等不确定因素之外,如果从统计学角度对当今世界各国短道速滑实力进行科学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后可知,世界各国在短道项目上竞相角逐的内在动因使得世界各国短道速滑的实力差距在逐步缩小,世界短道速滑群雄争霸之势越发明朗。

以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为例,对历届冬奥会各国成绩进行统计数据分析,为排除比赛场地、东道主国优势等共性的干扰因素,以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及有效性,这里对同一参赛国的纵向成绩不作讨论,仅对历届各参赛国间的横向成绩进行研究。近6届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各国成绩分析见表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情况比较特殊,加拿大队特姆布雷虽获得铜牌,但此成绩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不列入分析范畴。为真实、直观地反映出世界男子短道速滑整体实力以及各国间差距变化趋势,求得历届冬奥会男子短道500米成绩均值及方差并绘制成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近6届冬奥会男子短道500米成绩均值及方差

通过图5的均值曲线可以看到,世界男子短道项目的平均成绩在逐渐提高,说明各国短道速滑的实力都在增强,男子500米成绩从有数据记载以来的43.450 s提高到23届的39.584 s,足足提高了3.866 s。由方差曲线能够看出,各国间短道速滑的差距在逐届缩小,群雄争霸的世界短道速滑格局乃大势所趋[5]。

3 形成当前世界短道速滑格局的因素分析

3.1 地缘优势和严格选拔

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驱使奥运会记录被不断刷新,世界各国均视奥运夺金为国之无上荣誉,包括很多至今仍未实现奥运金牌突破的国家。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多与冰雪运动有关,对地理环境有特殊要求,高纬度地区的国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冰雪项目的开展和普及程度较高,同时也培养了大批世界顶级运动员,在历届冬奥会中均有高光表现。在仔细分析历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奖牌榜数据之后可发现,高纬度地区国家在榜单上占有极高比重。然而近些年在一些低纬度国家中也兴起了很多室内冰雪运动,对冰雪项目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多数短道速滑名宿都是自幼开始进行速滑训练,在青少年时期参加各项大赛已崭露头角,之后被选入国家队。例如中国的武大靖、韩国前名将安贤洙(已加入俄罗斯国籍)、美国的阿波罗以及本届与队友共同为匈牙利折桂的新秀刘少林等。在众多短道强国中,对于少年选手的严格选拔成为提升日后各类国际赛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6]。

3.2 科研投入与国家支持

短道速滑比赛中千分之一秒的差距就能决定最后的成败,因此,全力提高竞速成绩成了各国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诠释。随着短道速滑系统理论研究的不断细化,催生了相关速滑配套体系的不断变革,使得短道速滑训练变得更科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的表现让韩国队大为震惊,也正是从那届冬奥会结束后,韩国开始着手新一代短道速滑训练系统的研发以再续短道项目辉煌。其中以三星公司的TN-S10系列产品为主,通过消息传递及信息自适应跟踪的方式来实现对运动员体能和技术标准实时监测这一核心功能,属于人工智能架构应用于短道速滑训练领域的一次尝试。23届冬奥会中,中国队全员配备由华曙高科公司研发的钛合金3D打印手指扣,以最大程度减少弯道扶冰过程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具有外形美观、轻薄耐用等特点。刘秋宏认为:“近几年短道速滑发展很快,不光是人,还有运动器械也是冰雪运动水平的关键,其实这也是冰雪运动的特点之一,符合发展潮流。”[7]

3.3 资深外籍教练的引进

教练承担着一个团队的培养和建设的重任,在发掘、训练人才及提升全队整体实力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部分国家为提高短道项目水平不惜重金聘请外籍教练执教,事实证明大多外教的执教成效均十分显著。吉米·姜曾担任美国队助教,后被俄罗斯队引进,将安贤洙收之麾下是其对俄罗斯队的最大贡献。而在回顾周洋的成长历程后发现,其启蒙教练为韩国人金善台。斯洛伐克、奥地利及美国均聘教练承担着一个团队的培养和建设的重任,在发掘、训练人才及提升全队整体实力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经过华裔教练李琰的执教,这些国家的短道项目实力均有质的飞跃,尤其是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美国队选手阿波罗成功登上冠军领奖台。23届匈牙利队所获得的史上首金也与华裔教练张晶的功劳密不可分。可以说资深外籍教练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了短道速滑世界版图。

表3 近6届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各国成绩分析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23届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的整体水平较上届有明显提高,各参赛国间的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8个参赛国中有6个获得金牌,夺金国数量及分散程度均创历届之最,短道速滑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在逐渐显现。全部8个短道项目中有7项世界纪录在本届奥运周期内被改写,世界短道速滑整体提速,“群雄争霸”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旨在通过对平昌冬奥会短道项目各参赛国的成绩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当今世界短道速滑的格局,并阐述了形成当前格局的一些因素。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掌握当前世界短道速滑强国的竞争力以及分析国内短道速滑未来的发展策略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2 启示

据统计,23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共发生46例犯规判罚,其中男子23例,女子23例,中国队在男子和女子方面各有4例。加拿大8例,美国5例,韩国则很“干净”只有2例。冰面上所充斥的各种风波级矛盾以最后的女子接力比赛最为突出,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裁判的判罚尺度问题上。短道速滑专家王石安教授认为:“有身体接触和位置对抗才是短道速滑项目本身的魅力所在,单纯用比赛录像回放来裁定结果反而不客观,应结合选手的动作逻辑进行综合判断。”

23届冬奥会使中国队既认识到了自身的优点也看到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接下来举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于中国队来说将更加富有挑战性,如何均衡发展以实现女子项目重返巅峰将是中国队接下来所面临的重大考验。

猜你喜欢
韩国队索契奖牌
首枚奖牌!
拿过奥运会奖牌的数学家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输瑞典,韩网民迁怒宜家
国足FIFA排名57超韩国
潘基文:中立球迷难当
2014年(第22届)索契冬奥会科技备战工作总结报告
“煮”
衰兵,还是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