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倒逼语文课堂改革

2019-05-05 01:05降兴帅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课堂改革高中语文

降兴帅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课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概念。学习任务群基于学生主体意识倒逼语文课堂进行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方面的变革,是对语文教学进行本体性改革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群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0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而母语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最重要的方面,急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语文课程。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历时五年的试验、调查、分析下于2017年12月正式出台并实施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倒逼着教师对语文课堂进行改革,驱使语文教学改变以往“文本为纲,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语文课堂遇到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在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统筹编排教材、重新制定评价标准方面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仔细探究改革历程,我们会发现很多提出的新理念新方法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系统的实践体系和操作步骤,很多都没落实到实践。究其原因,大致归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实际操作的阐释

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指导学科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课程标准阐释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标准实质上都是围绕课程内容进行的。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教师拿到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它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习的内容,课文只是教师教学的载体,具体教哪方面的知识是不确定的。不像数学等其他学科,教师一拿到教材,教什么便直接呈现在课本当中。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指导性文件对此作出清晰的阐释。翻阅2017版之前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对于课程内容的描述是比较抽象的,比如说哪个阶段要培养学生的何种感情,但具体怎么培养,怎么操作并没有明确指示。虽然我们的课程标准在不断地修订和改进,也取得了很大的改变和创新,但是作为语文本体性的课程内容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课文直接表现出来基础知识类的“原生价值”并不是我们语文要实现的“教学价值”,课文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知识价值只是我们达到“教学价值”的铺垫。语文教育的教学价值潜藏在课本的文章当中,学生重要的是获取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与情感,是可以对学生以后乃至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普遍性知识与普适性思维情感。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的失调

自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来,语文教学就在两者的平衡中艰难前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或“偏重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或“工具性为先,人文性辅助”;又或是“力求两者兼顾,但顾此失彼”,总而言之很难寻求到两者相对协调的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是何为语文工具性?语文人文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工具性与人文性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语文教学中,二者又该如何统一?但是课程标准对此解释尚不明确,语文教育专家也是众说纷纭,一线教师更是无所适从。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本就同属一个生命体,是无法分割的统一整体。维果斯基说过:“思想不是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而是在语言中实现出来”,这也充分证明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具有灵魂的载体,任何教学都无法对其做确切的拆分。

(三)语文课堂的生态性不足

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很多成为高考机械训练的加工工场,面对高考压力,语文课堂只是实现高考效益的服务体,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培养关注度尚且缺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高考任务也只是知识的发放者,对于蕴含在知识背后经验的获得、思维的发展过程没有更多的经历去思考,课堂上的生成性缺乏。虽然教师也采取多样的方式尝试改变语文课堂沉默的局面,但相比较而言传授知识单一的课堂形式还是居于主体,这样的教学形成一种死循环,学生很难获得生命价值的体验。这是当前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种常态,因此,必须对这种课堂进行变革,回归语文的本真,重视语文的体验实践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思维的拓展,创造力的迸发。

二、学习任务群下语文课堂的改革

根据以上语文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建构。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并且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凝練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18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以上可以看出“整合”是学习任务群的一个本质特征,这是基于语文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课程来说的。

(一)语文课程实现从工具性向本体性的转移

语文虽然具有工具性的属性,但是它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思想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其望尘莫及,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而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回归它本身的语文实践性。2017版课标也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我国民族思维方式的一种传承,并且18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也充分考虑这几点,这都是强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和课本的解读,忽视了语文实践的功能。语文课堂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很大程度上成为解读文本的课堂,学生的自身实践性并没有获得质性变化。这就不得不逼迫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立足语文的实践性,深度挖掘课程内容,挖掘如何通过内容背后蕴含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习任务群对课程结构的重新整合

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程内容来完成,因此,在更新了课程目标之后,如何将其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安排在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语文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时间空间跨度大,对其内容的整合需要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避免其出现断层和凌乱现象。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培育学生的四方面核心素养为主线,將语文课程内容融合为18个学习任务群。这18个学习任务群相互分离又极具融合性,它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加具体化、模块化,广度也逐渐延伸。并且更加注重语文学习实践的情境性,这些学习任务群重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重视在语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它整合了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聚焦社会现象和当今社会热点,开展自主的社会调研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对文化的参与度,通过各种语文社团的建立,学生自主加入,并针对某个时期、某个作家等文化现象,通过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展开自己的研究,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字宪法式的教学内容,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对教材进行全方位思考。具体操作中,针对不同的任务群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为内容是以“群”的方式出现,所以在群文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学习任务群对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变革

王宁教授在接受访谈时指出“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进一步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学习任务群式的教学方式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本质的区别: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面对升学的压力,考试模式的单一性,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因此语文课堂往往缺少生机和活力。而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任务为导向,驱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和关注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主动、更自觉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而不是带着枯燥厌烦的情绪进入到语文课堂。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师课前做好学习活动的设计,创设学生能够深度参与的情境,充分挖掘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专题、项目式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全面提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整合”的概念,避免篇目式单章的碎片化语文教学,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站在整合的视角,先设置能够解决整体性问题的情境,然后逐级递进,深层次探索,实现语文课堂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7-9.

[2]张传燧.课程改革在路上:历史、现状与未来[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8):3-9+42.

[3]刘月霞,马云鹏.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特征、条件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61-67.

[4]胡晓.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议——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6(2):36-4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课堂改革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