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2019-05-06 09:15曾佩仪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曾佩仪

摘要: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的延伸,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笔者通过对学生开展数学作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中的具体情况,探讨影响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非智力因素。在分析和反思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的形式、内容与数量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总结有效的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作业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笔者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下在数学作业的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机械重复多,实践应用少。教师每天要布置作业,在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下,让学生多做多练,学生难以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其二,现成内容多,创意编撰少。现成的练习册成了大部分教师的选择,教师不能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布置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作业。其三,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作业的一致性,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四,形式批改多,人文评价少。作业批改和评价方式单一,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成为教师判定学生作业对错的主要符号,A、B、c、D等级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单一方式,作业的交流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数学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一、以现实为背景。活用生活化作业

加强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同时还应加强选题的现实性。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解答数学课本上的习题,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适当为作业题添置现实背景,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如在《三位数的加法》作业中,以香江动物园一天的客流量数据为题;在《千米的认识》的作业中,以调查番禺旅游景点之间的路程及行车时间为数据。再如,在《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克和千克》等调查活动中,融合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总之,在不减弱知识成分的前提下,给纯粹的数学命题加以生活化的设计,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

二、因材施教。提供选择性作业

作业设计要考虑因材施教的需要,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或不同要求的作业,这样才能使学生各得其所。

如在长方形面积的作业中: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可以选择一种方案来完成:

A.找到一种答案即可(可借助操作学具);

B.找出所有答案,能画出草图;

c.找出所有答案,从中发现规律。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来挑战自己,允许学生选择,也可以依次完成。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分层设计,同一题目,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让作业要求具有“弹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三、个性化学习。开展小课题式作业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业也能成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把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发现、探索、感悟。因此,在作业设计时,选择适当的数学知识背景,设计具有一定学习指向的作业题,可以让学生边作业,边探究,以发挥作业的探究学习功能。如在“确定起跑线”中,设计了小课题作业:《确定起跑线》调查报告。

调查提纲:

1.收集跑步比赛规则等信息。(小组交流)

2.田径运动场实地调查情况。

我到运动场观察了:__。

发现了:__。

运动场由( )条直道和( )条半圆弯道组成。

3.我们组提出的问题:__。

4.“计划怎样去解决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先算:__。

再算:__。

最后算:__。

5.每个小组把调查报告做成PPT展示。(制作人:__)

6.现场汇报调查报告。(汇报人:__)

個性化学习作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开展课前调查活动,自主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研究运动场的结构和跑道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方式的选取上,采用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实践操作与网络共享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在数学思想与方法上,注重了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教学方式,充分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实现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以小课题的形式开展作业,题目的背景丰富,容易引起学生思考,不仅能让学生进行常规的计算,而且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合理的决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合作与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并在方案的选择中,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广阔视野。

四、数学游戏,给作业设计多一个平台

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而游戏正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在兴奋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学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后进生来说,创造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可以消除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紧张、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让数学活动成为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通过实践如一年级开展“七巧板”游戏,二年级开展“火柴棒”游戏,三、四年级开展“24点”游戏,五年级开展“数独”游戏,六年级开展“魔方”游戏。同时设计家庭“游戏卡”的作业,与家长一起比赛,设计同学间集“游戏卡”积分作业,与同伴比拼。

五、作业重反馈更重评价

作业在学与教上有着强大的反馈功能。学生通过讲评知道错误所在及其原因,同样能够收到作业的实效。教师通过对学生各种作业的应答、批改、统计与分析,可以获得教学状况的大量真实信息,从中了解教学的得失,进而积累教学经验或者发现教学失误,并能及时进行调整、弥补。与此同时,作业既是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主渠道,又是实施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评价给予学生学习与纠正问题的方向,相互交流和激励的手段,因此作业的评价功能不容小觑。

(一)积累“捉虫卡”,建立错题档案

学生在主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发现了知识的漏洞、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改善了做题的技巧,成为学习数学的有效策略。

(二)数学日记,在交流中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一方面,通过数学日记,促使学生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另一方面,数学日记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使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也能从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使教学更加适合学生。

(三)恰当点评,让评价更立体

教师在作业中做恰当地点评,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小学生也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恰当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赞扬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如“你用多种方法完成作业,真灵活!你的解题方法很有创意!”等,在评价中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产生新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