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探究

2019-05-06 09:15黎园明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家庭教育

黎园明

摘要: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关乎教育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也是促进学生各方面修养的基础。文章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教育;环境活动;学校资源;家庭教育

笔者认为,要想学生在学习教育中有所收获、学业有所成就,在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且重要的前提。

大部分小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学生普遍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社会在不断发展,小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应该把道德修养的培养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道德修养可塑性最强的小学阶段抓住机会,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终身受益。

一、道德教育的含义

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所指的是社会和团体通过思想上的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并且自觉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从定义上看,道德教育是社会或团体把对人民的道德要求转变成为人民自身品格的一种方法。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仅仅是涵盖了道德教育一种,而我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涵盖的范围除了单纯的道德教育以外,还包含了一定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可以称为社会意识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指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信念和政治信仰;而思想教育则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分类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在思想和意识上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还在行为上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符合我国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道德教育包括了私德教育、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私德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学生在私人生活中的正确道德思想及符合该思想的行为习惯;公德教育的范围包括学生在国家与社会的公共生活中的正确道德思想及符合该思想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则教育学生在工作与职业中的正确道德思想及符合该思想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举措

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呢?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小学生从心里接受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呢?经过归纳和整理,笔者认为在道德教育中可以实施如下举措。

(一)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性格、情绪、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道德教育创设一个良好而且和谐的教育环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强,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和家长。同时,家长和教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平日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这才能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对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特别是教师在教学期间更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耐心地聽取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并且认真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对学生说话的态度要温和、语言文明,批评学生时必须注意语气和分寸。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尊心和发展学生对他人给予尊重的优良品格。

(二)多形式地从小抓道德教育

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和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是分不开的,学校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为学生的性格发展和个性倾向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教师应该好好抓住机会,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做出突破性的进程。

首先,我们应该从基本的常规教育开始抓起,这样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学校一日生活活动中,要求学生遵守《小学生行为守则》和《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形成独立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学校日常生活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其次,我们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教师还应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学生轮流做值日生,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使学生之间建立友谊。

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将受益终身。

(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道德教育

学生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学校的环境作用,利用学校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教学领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四)利用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等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品德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可以用多种学校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做到:引导学生与人交往,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学生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五)学校家庭共同培养,增强道德教育效果

学生的德育教育关系到学生人格成长和将来与社会的融合。学校与家庭合作进行同步德育,有必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和家长只有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作用,才能使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真正协调起来,共同挖掘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家长能更加全面了解学校德育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家庭德育工作,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有利于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子女作表率。同时,通过家庭德育教育先进典型、合格家长典型、家长助教等,提高了家长“以德育儿”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我们应该请有经验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讲课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要深入浅出、语言要通俗易懂,贴近家长的要求。同时还要帮助家长解决具体操作的问题,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度过,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视自己的父母为榜样。在家庭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生往往更加容易接受。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

三、结语

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教无定法,法无定性,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家庭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