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技工教育在师生心灵交流方面的实施

2019-05-08 03:36郇宜军
职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师生笔者交流

郇宜军

教育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爱的过程,是充满师生感情的心灵交融。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爱为核心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

教育是一门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艺术。心灵交流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课外活动中、生活中等,体现的是一种深厚的、持久的、无私的、广泛的、广谱的爱,是一种技巧的施展。

一、爱学生就要深入交流,不是停留在表面

技工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技工院校所招学生基本上是中考落榜生,有的甚至是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学生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学习态度非常消极,而且学生之间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脾气性格、合作意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如有的学生要加强单独交流谈心,实行爱护式的教育,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的进步与特长;有的学生要对其多鼓励少批评,提供途径扬长避短:有的学生要奖惩结合,加强行为约束,提高纪律意识。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是一直在关心、帮助、深爱着自己的,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感动,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融入到班级大家庭。同时,教师要随时随地、积极主动、认真仔细地深入观察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自身优势,记录学生成长痕迹,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比如,记录学生比较懂礼貌、讲究礼仪;

自律意识强,行为规范:爱好广泛,喜欢音乐、爱好美术、酷爱运动;态度端正认真,作业书写工整整洁;语言表达能力强,声音洪亮清楚;乐于助人等等。教師要逐条做好记录、牢记在心,便于以后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能找准契合点,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交流就要发挥教师智慧,无私无畏润桃李

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和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关心鼓励学生,不要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师爱学生,就要敏锐洞察、长善济失。苏联当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说:“对于一个有观察能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惊奇、疑惑、恐惧、窘迫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敏锐的洞察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上课的时候,学生精力是否集中?集中在哪一方面?是听课学习还是玩手机、聊天、看其他书籍、开小差呢?听课时学生的眼神、表情如何是舒心快乐的点头还是一脸迷茫或者摇头呢?教师要对学生上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症下药”开展工作。其次,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进行交流,多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爱说话聊天,为了让学生接受老师的做法,老师首先可肯定这个学生健谈、语言表达能力不错、思维敏捷度比较好;其次,让学生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再次,借以规矩能助人进步、助人成功等的实例让学生明白讲规矩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觉得有面子,心情舒畅满意,就更能接受老师的做法和谆谆教导,就会逐渐进步提升。

教师爱学生,既要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深入交流,还要在授课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批改作业时,笔者坚持在每一本作业里都写鼓励的话语,而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写有针对性的希望寄语。时间久了,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按照“希望寄语”去做了,有的学生还在作业本上积极回应老师的“希望寄语”,甚至主动写一些问题咨询老师,笔者都一一认真答复,并大力表扬与鼓励。对于上课表情茫然、不看黑板、不听课,老是摇头,或者发呆的学生,笔者就采取课上交流谈心、课下拉呱交朋友、书面留言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除了老师找学生谈心交流,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主动找老师交流,师生间逐渐达到了无所不谈、畅所欲言的理想效果。学习是成长的基础,课上学习的知识,笔者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一天至少学会一些知识点,每天都争取学会一点点,这样日积月累,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重复化,每个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

教师爱学生,就要事无巨细,提升思想。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就有可能出现花钱无拘无束,甚至喝酒吸烟,造成奢侈浪费、伤害身体、带来负面影响等现象;有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甚至被别人看不起;还有的是单亲家庭,甚至没有父母,生活艰难、自卑心理严重等。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老师还要做一个生活中的“细心人”,平时要善于观察、适时记录学生的生活情况,以便了解全面、熟记于心。教师还要加强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不嫌贫爱富、不计较家庭背景,使学生互相尊重、和平相处、共同成长与提升。

三、交流中要积极转变角色,为师生架起“连心桥”

“师爱”是连接学生的感情桥梁。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每一名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教师为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是多种角色汇成的水乳交融的情谊。

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玩伴”,提高学生团队意识。生活中教师还要多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尽量“投其所好”,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比如打球、下棋、联欢会、冬至包水饺、主题班会、志愿者活动等。很多学生最喜欢下午放学后到体育场打篮球,笔者就经常去“凑热闹”,参与到学生中间。在打球过程中,笔者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导学生不要计较进球多少,不要在乎输赢,重在团队协作配合、健身、快乐;帮着学生传球,指导学生如何配合、跑位子、运球、快攻、防守、投篮等等。笔者把更多的锻炼机会让给学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懂得做事守规则、讲效率不拖拉、注重团队。就是这样,参与打球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不但逐渐学会了打篮球,锻炼了身体,而且他们之间交流的多了,增进了友情,闹矛盾的少了。教师要做学生的“衣食父母”,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父母”、兄弟姐妹,要从心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交流,对学生的爱护关心要细致周到、义不容辞、不求回报。学生事情无小事,积极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贵重物品丢失时、吵嘴打架时、参加活动失利时等,教师要及时陪伴、帮助、安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爱,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心和自己是相连的,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会从心里去喜欢老师、爱老师、听老师的话。班里有几名外地的学生,他们一般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所以会想家,于是,笔者就隔三差五到宿舍去看望他们,周末给他们买一些水果、饭菜、零食等,然后一块吃饭、交谈、打球、下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就不再想家了。入校时,有的学生尤其是家在外地的学生衣服脏了也不会洗,笔者就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或者周末时间到学生宿舍教他们洗衣服,同时教给他们一些生活常识及安全知识,他们很快就会洗衣服了,也能够照顾自己了。现在,几乎每一个周末笔者都到学生宿舍去看望他们,与他们谈社会、人生、游戏、NBA、足球联赛等,畅所欲言、无所不谈,他们也很争气,品学兼优、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

教师要做学生的“医疗卫士”,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如每次学生生病或者受伤时,笔者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尤其是到了周末,总是有外地的学生留在学校,如果学生生病或受伤,笔者首先要问清楚病情,然后带着药物尽快赶到学生身边,根据学生病情给予及时治疗或者带着学生去卫生室,严重的话笔者还会打120或者自己开车带着学生去医院检查治疗,并会帮着先垫支上医疗费,之后还时刻关注学生病情并嘱咐学生按时吃药以及注意事项等,一直到学生完全康复。有的学生病情严重需要住院的,在家长到医院之前,白天笔者就安排学生陪护,晚上由笔者陪床,甚至家长比较忙的时候还要多陪床几天。如果学生需要回家治疗的,家长没时间来学校接孩子,笔者就亲自开车送学生到车站或者送回家。时间久了,学生和笔者就如同父子一样亲切、如同兄弟一样无拘无束,没有任何隔阂、顾虑等。笔者的所作所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班里逐渐形成了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班风。学生一直和谐相处、互相礼让,吵架的学生几乎没有,即使冲动吵了架事后都能及时反思,认为自己过于冲动、不够冷静,并互相致歉。学生们像兄弟姐妹一样敞开心扉交流,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每位教师的爱与责任,最终达到师生心灵交流的成效。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教师的使命在于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爱心,用心灵、用人格魅力与学生交流,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构筑起学生精神生活的大厦。

猜你喜欢
师生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老师,别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