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处不大学

2019-05-08 03:24韩秋媚
求学·素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阿廖沙语丝喀山

韩秋媚

没有课堂,没有围墙;没有教室,没有图书馆。

嘈杂与安静,苦辣与酸甜,寒冷与温暖,黑暗与光明,都只能用心灵感受——想必没有人愿意就读于这样的大学。

“教师”是同样飘零的“同学”,“同学”是感染他人的“教师”。他们都奔波在自己的求生路上,尽管对世界有各自的看法,但他们互相影响,情感与思想的交融又使他们最终相似。

因为知识是共有的,思索是自己的,所以,把握心中的船舵,驶向梦寐的港湾,成长吧!

名著名片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记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时,阿廖沙带着梦想,背井离乡,去喀山求学。艰苦的生活逼迫他不得不日夜劳碌奔波。在沙俄军队大杂院里,在面包房,在船上,阿廖沙同下层劳动人民一起,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及思想者们一起,与艰苦的生活作顽强的抗争。他想尽一切办法去读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里,他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战士。

经典回放

片段1:

“你的命运就只这样呀……”

“是这样,”我想到,“有人也把我拖着,推到一个令人讨厌的地方,让我观看种种龌龊下流的伤心事和形形色色的怪人。我对这些已经厌倦了。”

也许,当时我想的不是这些,然而,正是这种思想骤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正是在那个忧伤的夜晚,我初次感觉到了精神上的疲倦,心情十分颓丧。从此时此刻起,我的自我感觉更糟了,我不知怎的,开始从旁观者的角度,用陌生而又敌意的眼光冷冷地看着自己。

我看到,几乎每个人身上,都不协调地并存着不仅是言行之间的矛盾,而且是情感上的矛盾。这种情感上的矛盾的变幻莫测把我捉弄得尤其难受。更糟糕的是,我在自己身上感到了这种矛盾的捉弄。各方面都吸引着我……然而我在哪个方面都得不到成功。我“没有跟这些人那些人”相处好,仿佛有一只强有力的无形的手执着无形的鞭子狠狠地抽打着我,使我像陀螺似的旋转不停。

【语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导演是自己,主角是自己,人生的结局是悲是喜,全由自己说了算。因为——命运只在自己手里。

片段2:

我也去抓起口袋,扛着走过去,抛下口袋,又重新跑回来,抓起口袋。我觉得我本人和周围所有人都在跳着狂欢舞。这些人能够如此卖命,如此快乐,不知劳累,不怜惜自己,成年累月地干下去,好像他们能抓住城里一个个钟楼和高塔,把整个城市想搬到哪里就能搬到哪里。

这一夜,我过得空前快乐。一辈子就这样疯疯癫癫而又高高兴兴地劳动,这种愿望照亮了我的心灵。船舷外面浪花飞舞,大雨抽打着甲板,河面上方风在呼啸,在黎明灰色的薄雾里,这些光着脊梁、湿淋淋的人,不停地飞也似的跑来跑去,喊着,笑着,欣赏着自己的力气、自己的劳动。此刻风已吹散了浓重的乌云,一小块蓝色明朗的天空上闪现了一下粉色的阳光。这群快活的“野兽”抖动着可爱的嘴脸上的湿淋淋的毛发,迎着太阳齐声狂叫。真想拥抱和亲吻这些在劳动时聪明机灵、如此忘我的两脚“野兽”呀!

好像没有任何东西能抵挡住这股快活的狂劲儿,它能够在大地上创造出奇迹,能在一夜之间遍地建起漂亮的宫殿和城市,这一切都像是未卜先知的神话里讲的故事。

【语丝】劳动和美丽同在,哪里有劳动,哪里就结满最美的果实!

片段3:

可是,秋天已经来临,没有固定工作的生活对我来说很难过下去了。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使我向往,因此我干的活也越来越少。于是我靠别人的面包来过活,可是这口面包总是很难咽入喉咙啊……

身体上我已经受了不少痛苦,但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

我下到面包作坊的地下室干活,我和那些朝夕相处的人们之间竖起了一道“忘却之墙”。他们谁也不到作坊里来看我,而我一昼夜要干14个小时的活儿……休息日、假日不是睡觉,就是跟同事们待在一块儿。一部分同事从初次见面的几天里就把我看成个滑稽的小丑,只有几个人以孩子天真的喜爱对一个会讲有趣童话的人那样的态度来对待我。鬼知道我给他们讲了些什么,不过所讲的当然都是一些能够激励他们对另一种更轻松、更有意义的生活抱有希望的故事。有时我讲得很成功,看到他们浮肿的脸上闪现出由衷的悲伤,双眼里冒着怨恨和愤怒的火花,我感到过节似的高兴。

然而,更经常的是,我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知识不足,甚至连最简单的生活问题都解答不了,这是很自然的。这时候,我觉得自己被抛到一个黑暗的泥坑里,这里的人整日盲目地爬动着,他们力求忘却现实的生活……

【语丝】当遇到麻烦甚至苦难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是为苦难所累,而是为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所累。

片段4:

“你知道《丑小鸭》吗?读过吗?”

他的脸变得难看起来。他把自己那嘶哑的嗓子不自然地提高到尖叫程度,这使我大为震惊。他开始愤怒地说道:

“这篇童话是很诱人的!我在你这个年龄,也曾想过,我是不是一只天鹅?可是你瞧……我本该上神学院,却上了大学。我父亲是个神甫,他把我拒之门外。我在巴黎学习人类不幸的历史——进步的历史。我也写过东西,是的。噢,这一切又怎样呢?”

他从椅子上跳起来,倾听片刻,接着对我说道:

“进步——这是为了自我安慰而臆造出來的!生活是缺乏理性的,没有意义的。……我们希望使生活容易、轻松,减轻劳动,结果我们只会使生活更困难复杂,使劳动更沉重。开工厂造机器,是为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机器,这是多么愚笨啊!工人越来越多,其实只有生产粮食的农民才是必不可少的。粮食——这就是用劳动向自然界索取的一切。人需要得越少,他的幸福就越多;人的愿望越多,他的自由就越少。”

……这些令人震惊的思想,如此尖锐,如此赤裸裸,我还是初次听到。

【语丝】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直接发现并深刻地记住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重重叠叠的抱怨,那是因为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变得成熟起来,不安分的心积极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复杂。

片段5 :

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觉察到,不寻常的纯属虚构的故事,有时候虽然编得不高明,但比起那些生活真理的严肃故事来,更能博得人们的喜欢。

然而,当我把这个想法对霍霍尔讲时,他微笑地说道:

“这种情况会消失的!只要人们学会了思考,他们会想到真理的。……要知道,他们是艺术家、作家。大概基督也曾经是这样的怪人。您会同意我的说法的,有些东西他臆造得不坏呢……”

使我惊奇的是,所有这些人都很少谈论上帝,并且也不乐意谈他。只有苏斯洛夫老头儿常常信服地指出:

“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

可是我从这句话里听到了某种无望的声音。我跟这些人在一起生活得很好,在一个个夜晚的交谈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罗马斯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犹如一棵大树似的,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生活的土壤里。在那儿,在那生活土壤的深处,这些根与另一棵也是这样古老的大树的根纠结在一起,于是这些大树的每一条树枝上都开出了鲜艳的思想之花,茂盛地长出了强有力的语言之叶。我感觉到自己在成长,从书籍中饱吸了令人振奋的蜜汁,说起话来更有信心了。

【语丝】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只是一只空空的口袋,里面没有善,同样也没有恶。成长的过程就是充实这只口袋的过程。

片段6:

“您生这些农民的气吧?”罗马斯半睡半醒地问道,“不必要。他们只是愚蠢罢了。愤恨,这也是愚蠢。”

他的话未能安慰我,也未能缓和我那尖锐剧烈的恼怒。在我面前,我又看到了那些长满胡子的野兽似的大嘴喊出凶恶的尖叫声:

“用砖头从远处砸!”

在那个时期,我还不善于忘却我所不需要的东西。是的,我看到那些人中每一个人的身上并没有多少憎恨,往往完全没有。其实,那是一些善良的未开化的人——你不难使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像孩子那样天真地笑起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以孩子般的信任听你讲寻找理智和幸福的故事,讲那些舍己为人的献身故事。那些人有着奇特的心,凡是能唤起人们按个人意愿过轻松生活的一切希望,他们都感到亲切和可贵。

可是村会上,或者在河岸的小饭馆里,那些人聚集在一起成为灰色的一堆时,他们把自己一切好的品质都不知道藏哪里去了,他们像神甫那样穿上了虚假和伪善的长袍。在强者面前,他们像狗似的阿谀奉承,这时看着他们就令人厌恶。有时候,他们却全身满是狼那样的凶狠,毛发竖立,龇牙咧嘴,粗野地互相吼叫,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动手打架,有时还打得不可开交……

我不会,也不能在那些人中间生活。

【语丝】纵使世界万般复杂,我们时常会身不由己,但我们仍需要保持一份浓郁率真的心气。成长从这里开始,也必将在这附近达到它的极致。

本刊词典

大学——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这是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学”的解释。曾经有人调侃大学的英译university为“由你玩四年”,而如果把它的意义扩大些,恐怕就得是“佘仨年”(society)了。

喀山大学(以本书为例,下同)

阿廖沙想去喀山上大学,源于一个中学生的开导。他以为真如那个中学生说的那样,只用一个秋季和一个冬季的时间就能完成中学的课程,然后考好几门功课,大学会提供助学金,再过那么五年工夫,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到了喀山后,饥寒交迫的日子让他很快领悟到——上大学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

贫民窟里的大学

在阿廖沙生活困难、处境险恶的时候,叶夫列伊诺夫把他安顿在了“马鲁所卡夫”贫民窟。这里拥挤不堪,酷似一个蚂蚁窝,似乎每个角落都藏着对人们怀着敌意的、浓密的影子。从清晨到深夜,这里都响着嘈杂的声音:女裁缝的机子不断地轧轧响,轻歌剧的合唱女歌手们在练嗓子,大学生低声柔语地做音阶练习,成了酒鬼的疯疯癫癫的男演员高声朗诵着台词,喝醉了的妓女们在歇斯底里地狂叫……阿廖沙心中产生了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他积极地面对生活给予他的一切考验,并不断尋求答案。

结语:

阿廖沙的经历告诉我们,成长的过程不是像白杨一样由时间直直地拉离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样清清爽爽地径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说人的思维是草,那么,成长就是这株草的幼芽在时间与空间里蜿蜒招展的结晶。成长在短时期内或许并不具有有机性和完整性,尽管理想是牵引成长的一条线,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辽远而迷茫,有好多闪光的片段散落在这条线之外。只有当回首时,在得与失、喜与忧的反复回味中,我们才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自己拔节的声响,仿佛一条绳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猜你喜欢
阿廖沙语丝喀山
千年喀山的独特韵味
高尔基的童年
父亲的群星
回首,瞭望
那份温暖,指引我们前行
喀山——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城市
语丝画痕
俄罗斯首艘885M型核潜艇“喀山”号将延迟一年交付
商场大火
小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