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运动功能影响的比较

2019-05-10 11:04王争荣魏翀刘利军
贵州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髋臼术式假体

王争荣 魏翀 刘利军

(1.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骨科,陕西 商洛 726000;2.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骨科,陕西 榆林719000)

股骨头坏死(ONFH)是骨科常见多发症之一,该症起病较隐匿,待确诊时多为晚期,且该症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存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治疗ONFH重要术式之一[1],无柄解剖THA可规避传统术式的诸多弊端。本研究对近年我院收治的ONF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不同THA术式对ONFH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40例(151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A、B两组。诊断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第2版)》中ONFH的诊断标准[2],且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髋关节X线或MRI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并可放射至膝部,髋关节活动受限,有痛性和短缩性跛行;(3)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为Ⅲ~Ⅳ期;(4)年龄35~60岁;(5)术前Harris评分38~50分;(6)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及免疫系统、凝血功能障碍;(2)发病前伴有运动功能障碍;(3)本研究手术禁忌证;(4)合并其他骨科疾病、关节活动性感染、结核病及恶性肿瘤;(5)3个月内有髋关节相关手术史;(6)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史;(7)临床资料不全者及随访资料丢失;(8)本研究期间正接受其他临床试验研究。A组68例(73髋),男38例,女30例;年龄35~58岁,平均(41.3±2.5)岁;ARCO分期:Ⅲa期13例,Ⅲb期20例,Ⅳ期35例;术前Harris评分38~49分,平均(42.37±2.58)分;病因:酒精性27例,激素性20例,创伤性16例,其他5例。B组72例(78髋),男39例,女33例;年龄36~60岁,平均(43.5±2.4)岁;ARCO分期:Ⅲa期17例,Ⅲb期23例,Ⅳ期32例;术前Harris评分40~50分,平均(45.23±2.15)分;病因:酒精性28例,激素性21例,创伤性17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健侧卧体位,两侧挡板固定,常规消毒,在髋关节后外侧,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做一个10~12 cm大小的切口,逐层切开至髋关节后侧,切除大部分关节囊及滑膜以显露股骨头后侧,将股骨头向后脱位,并清除股骨颈及基底部周为软组织、骨赘。

1.2.1A组 A组采用常规THA治疗,在小转子上方1.5 cm处,电锯切断股骨头,并切除部分关节囊、关节孟唇、圆韧带残端,咬除增生骨赘,充分暴露髋臼,并以髋关节旋转中心参考定位,将髋臼打磨光滑,软骨面磨至表面渗血。随后选取与最后磨锉型号匹配的金属髋臼假体及内衬,将髋臼假体保持外展40°~45°,前倾15°~20°进行安装。待安装完毕后,在股骨上端扩张髋臼髓腔,选择合适型号假体柄试模,冲洗髓腔,安装固定股骨头假体(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满意后,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术毕。

1.2.2B组 B组采用无柄解剖THA治疗,参照“一心、二塑、三平、四罩”顺序处理股骨近端,具体如下:用中心定位器固定股骨头及股骨颈,钻入克氏针及空心钻至对侧骨皮质,出针点在大粗隆下2.0~2.5 cm,随后用塑骨器进行股骨头塑形,使之形成理想的圆柱状,平台试模测试股骨颈高度,切除多余股骨头,若截骨后的截骨面有缺损,采用骨水泥进行填充,再选择合适的股骨颈假体罩杯套在股骨颈处,并用中心钉、大小粗隆松质骨螺钉加固将其加固稳定,向罩杯网孔内置入颗粒骨,安装合适金属髋臼假体及内衬,安装股骨头试模,测试松紧度及下肢长短,根据测试结果安装合适的无柄解剖股骨头假体(上海复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最后,在牵引内旋下复位并止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2.3术后 两组术后均指导取仰卧体位,术后当天患肢床防旋鞋固定,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常规抗感染3~5 d,术后3 d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变化、运动功能变化;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评定标准 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3],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良好。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定运动功能[4],总分0~34分,得分越高提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变化 两组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其中B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分]

2.2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随访3个月,A组神经血管损伤5例,关节周围水肿9例,假体松动3例,髋关节脱位2例,关节僵硬2例;B组神经血管损伤2例,关节周围水肿3例,假体松动1例,髋关节脱位1例。B组术后并发症率为9.7%,低于A组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ONFH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因受大量应用激素、创伤、酗酒等因素,破坏股骨头血液供应,使得关节囊内压增高,股骨头髓内压增高,继而股骨头滋养血管受阻,并随着病程延长,可诱发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影响髋关节功能,严重者甚至会致残[5-6]。THA是一种良好的髋关节功能重建术式,通过人工髋臼及人工股骨头代替原有髋关节,使髋臼和股骨头更加匹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并有助于恢复髋关节周血供,稳定股骨头外部环境[7]。但由于ONFH独特的力学、生物学病理特征,常导致常规THA术后出现假体松动、脱落、断柄等并发症发生,继而不利于术后髋功能恢复,影响术后下肢运动功能[8]。

无柄解剖型THA术式具有以下优点:(1)该假体可保留股骨颈,最大限度维持股骨近端解剖结构,有助于为假体固定提供保障,并可有助于保留正常髋关节生物力学传导,且可减少骨量丢失,有利于以后假体翻修[9];(2)去除插入髓腔的股骨长柄,不破坏髓腔,可避免传统有柄关节假体对骨髓腔产生的压力,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事件发生[10];(3)术中股骨头完全脱位旋出,可使术野更为清晰,在直视操作下,避免传统术式因术野不佳过度牵拉软组织而造成神经损伤,且术野清晰亦有助于假体安装更为规范[11];(4)通过股骨端罩杯假体与股骨大面积接触,更接近股骨近端力学传导生物学特性,可保障旋转及矢状面稳定,使之固定更为牢固,并可减少接触面压力减少,降低假体周围压力,且多孔罩杯状设计有助于骨长入,增加术后股骨颈骨密度,同时,还可避免应力遮挡发生,从而可有效减少传统THA术式术后骨溶解、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12]。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果提示,无柄解剖型THA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率较低,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继而有利于增强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然而在无柄解剖型THA术多适用于骨质良好,且活动量较大者及中青年人群,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近端骨质被破坏及高龄人群不适合,同时,在使用塑骨器塑骨时,需合理选择大小型号,以保障股骨颈与大小粗隆紧密结合。

猜你喜欢
髋臼术式假体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