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冬奥会中韩日三国成绩对比及分析

2019-05-13 09:41叶木华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奖牌三国竞技

叶木华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1 前言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落幕,韩国以5金共17枚奖牌的总战绩,自1992年中韩日三国共同参与冬奥会以来第五次排名亚洲首位。与夏季奥运会相比,中韩日三国在冬季奥运会上的激烈竞争则耐人寻味,中国在冬奥会上的整体优势并不显著,直到近几届成绩才有所稳定。同属亚洲,是什么原因导致三国冬奥会竞技赛场与夏季奥运的差异如此巨大?2022 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一系列发展冬季运动利好政策的出台,及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都为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近年来日、韩两国的冬季运动竞技实力与我国呈竞争的态势,只有全面分析、深刻剖析两国冬奥历程的发展动向,充分了解对手、合理规划、弥补不足,才能稳步提高我国冬季运动在冬奥舞台上的竞技水平。

文章以历届冬奥会中、韩、日三国所获奖牌及项目分布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资料中,获取比赛结果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获奖牌的项目分布进行数理统计,并归纳分析。

2 中、韩、日三国参加历届冬奥会成绩对比分析

2.1 日本崛起在先,夺牌面广

早在1928年,日本便参与了冬奥会(见表3),但是在最初几届冬奥会上成绩并不佳。直到第七届冬奥会,日本才首次获得亚洲选手的第一枚冬奥会奖牌(见表1),并在1972年冬奥会上获得了日本和亚洲的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奖牌数更是创下了当时亚洲国家在单届冬奥会上的最高纪录。1998年冬奥会的5枚金牌,共10枚奖牌使得日本成为第一个在单届冬奥会上奖牌数达到两位数的亚洲国家。自长野冬奥会以后,日本所获奖牌数均落后于中国和韩国。但在本届冬奥会日本再创历史最好成绩,花滑男单卫冕,冰壶战胜英国,女子团体追逐赛力压荷兰,女子速滑500米终结韩国。表现优异的速度滑冰为日本的58枚冬奥会奖牌贡献了21枚,其次是作为日本传统项目,优势明显的跳台滑雪,共获12枚奖牌。由表2、表3可见,日本是亚洲在冬奥会上获奖牌面最广的国家,项目多达10个大项。

2.2 韩国优势突出,发展不均衡

除1952年因战争缺席,韩国参加了自1948年以来的历届冬奥会(见表3)。直到1992年,才首获得奖牌,摘取了短道速滑金牌(见表1)。自1992年成为冬奥会比赛的短道项目,被亚洲国家占据了统治地位,而韩国战绩尤为突出(见表2)。48块短道速滑奖牌占韩国历届冬奥会奖牌总数的68.6%,本届平昌冬奥会后,韩国凭借其在短道项目上的绝对优势,再次位列奖牌榜亚洲前十,70枚奖牌的总数已让其成为亚洲冬奥会史上获得奖牌最多的国家。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冬奥会上韩国一改往届只凭短道制胜,在单板滑雪、雪车、冰壶等夺牌项目分布之广已创历届冬奥之最。(见表2)。

2.3 中国抓重点但夺金面窄

中国冬奥会起步较晚,1980年才首次参加,迄今共获62枚奖牌,涉及6个大项(见表3),获牌的总数虽不及韩国,但优于日本,其中占总数53.2%(见表2、3)的33枚短道奖牌是中国在冬奥会上收获最为丰硕的项目。另一个夺牌大户是近年来进步明显的自由式滑雪,相比日、韩两国有一定优势,共获11枚奖牌。此外依赖个别选手的突出表现为花滑和速滑各贡献8枚奖牌,但这两个项目上中国人才群的集团优势尚未形成,与韩、日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的女子冰壶项目虽早已跃居世界强队行列,但随着韩、日对该项目的重视,竞技水平提高迅速,中国优势已不明显。此外,进步显著的单板滑雪项目也为中国开拓了在冬奥会上夺牌的新领域。

表1 历届冬奥会中、韩、日三国获奖牌数及排名对比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cn)相关资料整理

表2 历届冬奥会中、韩、日三国获奖牌项目分布一览表

续表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cn)相关资料整理

表3 历届冬奥会中、韩、日三国获奖牌项目数分布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cn)相关资料整理

3 中、韩、日三国影响冬奥会竞技相关因素分析

3.1 中、韩、日三国的经济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以制造业为龙头,自1960年到1980年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1968年GDP世界排名就位列第2,国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是近代亚洲最先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韩国曾是个传统的农业国,从60年代韩国开始工业化进程,实施以促进出口为主的经济政策,70年代着力推进工业发展,同期发起“新农村运动”,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汉江奇迹”。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到8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自由化,一改贫穷与落后的面貌,跨入世界经济强国成为世界第10大经济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世纪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与80年代的韩国、60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情况十分相似,继日、韩之后中国也是第三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才使中国的竞技体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表4 中、韩、日三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70~2101年相关资料整理

表5 中、韩、日三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提升与奖牌榜名次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70~2101年相关资料整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才可能考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体育发展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体育消费必需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中、韩、日三国冬奥会奖牌榜的历程也正是本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对应提高的写照(见表5)。相应的在本国经济强盛的年代:1964年和1972年日本分别举办了夏季和冬季奥运会,1988年和2008年韩国与中国分别举办了各自的夏季奥运会。而对于日本奖牌名次的落后,也与该国80年代后爆发的经济危机和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不无关系。

面对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表现出的稳定与信心,更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不敢说,体育的雄起就一定跟经济的强盛成绝对正比关系;也不能说,经济落后,所有体育项目就一定落后。但事实确实证明,没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没有经济的迅速崛起,就没有国家体育的腾飞。

3.2 中、韩、日三国的人口、人种

体育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在成材率相同的情况下,体育人口多选拔高水平的选手相对也更容易,也更容易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表6 中、韩、日三国人口、体育人口数、人种

资料来源:联合国及各国统计局(2018年)

目前,韩国体育人口中参加健身俱乐部活动的人占39.3%,参与登山运动的人占10%,在公园运动的人占8.3%,利用学校体育设施的人占5.6%,打羽毛球的人占4.9%。在运动场地和设施的选择方面:26.9%的人选择有室内馆和室外体育场的综合性体育中心,13.4%的人选择公园,10.2%的人选择简易的野外运动设施,9.9%的人选择室内体育馆,9.5%的人选择登山,9.1%的人选择游泳馆等等[1]。此外与中国冬季运动项目选材仅凭东北地区的状况不同, 韩国在冬奥重点项目上则是举全国之力攻坚,短道速滑从小既纳入教育体系开始系统学习,获奖选手,国家还将授予其终身荣誉。

在日本,根据日本笹川体育财团调查结果,日本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人口的体育实施率:1998年45.4%,2000年51.4%,2002年49.7%,2004年55.4%,而2004年日本成年人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员高达73.4%,在日本有许多的运动团体,从它们的个人注册数来看,最多的是剑道1386404人,第二位为足球842045人,篮球597579人,软式网球540271人;从注册的运动队数量来看,最多的是棒球有65645支队伍,以下依次为排球35718支、篮球33295支、足球28937支、垒球12130支[2]。显然某运动项目的体育实施人口多,其竞技体育可选的人材就多。

在中国大多数人尚未弄清体育锻炼与传统保健的区别,并对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不得而知,导致在体育人口的统计结果上会有出入。有数据表明有34%的中国人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如果排除晨练的保健养生人群及在校学生,可想而知那些需要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会如何、运动员的选材又会如何。

3.3 中、韩、日三国的运动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奥运赛场,竞技体育之争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科技之争。 韩国冬奥会代表团比赛服使用了蜂窝型样式的聚氨酯材料就是利用其质轻、用料少的特点来减少空气阻力。并对运动员的冰刀进行量身定做,做出一定的圆形弧度,使选手们在经过弯道时,仅用一只脚支撑便能够实现自由的转弯。同时科研人员将冰刀与冰鞋相连接的位置,做成比别的国家选手的冰鞋高出大约1~2厘米,让其在过弯道时,更利于克服离心力,达到更快的速度。在雪橇项目装备上,利用碳纤维以及陶瓷材料,兼顾了航空力学设计,在其底部连有4个冰刀,达到减少摩擦阻力的目的。为了减小摩擦力、减少空气阻力日本冬奥代表团也曾为运动员推出颇具争议“三角内裤”。中国每年投入奥运科技攻关资金2000万,但与冬奥会相比,中国更关注夏季奥运会。

3.4 中、韩、日三国的体制与政策

为了促进整体竞技水平,以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中国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和“119工程”,并采用举全国之力的“举国体制”,用于国家队的训练、比赛,及队员培养、训练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支撑体系[4],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

韩国则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重点进行常年集训,其实和中国的训练体制大同小异,只是我国的常年训练的面更广,项目更多。日本则主要采取民办官助的形式,政府并不直接干涉体育运动,只通过企业、民间资助等社会力量开展国内和国际的一系列体育活动。由于日本政府的放任自流及缺乏有效的体训机制,导致近年来竞技体育成绩的下滑,这也引起了日本高层的反思。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日本悟出了举国体制的价值,并重提“体育国策论”,着手组建内阁体育厅,统筹教练员制度,预设目标加以效仿,使得本届冬奥会日本再创历史最好成绩。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中国凭借举国体制保障的优势在冬奥会上竞技实力稳步提升,女子冰上项目竞技水平更胜男子;总体上韩国冬奥会竞技水平与中国在伯仲之间,但韩国男子项目更胜一筹;日本虽不是冬奥强国,但在雪上项目仍优于中韩两国,整体竞技水平有待提高,但仍属冰雪强国之列。

4.2 建议

着眼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重点夺牌项目的备战保障。在保持女子优势项目的同时,强化男子竞技项目水平的提升。发展经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冰雪运动推广与普及,营造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着眼于未来,重视后备梯队人才的培养,才是保证我国冬季运动竞技水平持续稳步提升的重要前提。

猜你喜欢
奖牌三国竞技
首枚奖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三国乱谈(1)
花与竞技少女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