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5-13 09:41赵亚莉孔海军张跃军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冰雪新疆互联网+

赵亚莉 孔海军 隋 红 张跃军

(1.喀什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2.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近年来,“互联网+”新型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入体育产业,加快了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在全球科技发展中将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相契合,突出主体企业发展,大力扩展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1]。因此本文通过“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扩宽旅游产业,必将促进冰雪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推进冰雪旅游产业结构化的调整,对加快新疆冰雪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 “互联网+”视域下新疆冰雪旅游的理论根基

1.1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在创新2.0背景下出现的新热点,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创新方向,更是基于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社会发展性态势[2]。“互联网+”并不是字面上简单数字叠加,更多代表新型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以传统行业调整和升级为发展背景,积极借助互联网发展模式,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机整合,创造发展新机遇,提升社会发展新气象,加快传统体育产业升级的信息化平台。

1.2 冰雪旅游的概念

冰雪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范畴,以体验性、刺激性和娱乐性为主的冬季旅游产品,让不同游客体验冰雪天地的自然风光,享受纯净洁白的冰雪文化。学者Sabine Muller认为,冰雪体育旅游是以冰上和雪上运动为载体的旅游活动[3],我国学者刘立军、韩春艳等认为,冰雪体育旅游是人们闲暇时间从事与冰雪运动项目有关的休闲活动,以促进参与者身体锻炼、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所产生的集合。

1.3 “互联网+新疆冰雪旅游”的含义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社会的经济形态,初步建立以互联网为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视域下旅游发展的优势,是快速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内在动力[4]。因此将冰雪旅游传统销售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接轨,带动冰雪旅游产业快速崛起,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扩宽旅游市场的营销渠道,促进体育产业等健康持续发展。

2 “互联网+”视域下新疆冰雪旅游的发展现状

2.1 新疆冰雪旅游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冰雪旅游业属于一种带动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旅游发展不仅要展现自身特色,更要完善相关的场地、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必备设施,满足顾客的需求。据统计,新疆有滑雪场68个,其中S级别以上 28个[5]。部分场地已经达到了国际化发展要求,但存在各地区冰雪旅游场馆不均、小型场地体验项目少,冰雪场地距离市区远、场地维护成本高等难题,直接限制了客流量,不同程度阻碍了新疆冰雪旅游业的发展。(见表1)

表1 2018年新疆冰雪旅游部分场地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天山风情网http://www.tsfqw.com/articlexq/1010.html.

2.2 新疆冰雪旅游人数及消费现状分析

新疆冰雪旅游起步早,乌鲁木齐市白云滑雪场是最早的冰雪旅游地,它的顺利开展为新疆冰雪旅游勾勒了一个完整的雏形[6]。2006年新疆首次举办“东博会”吸引了各界游客,拉开了新疆冰雪旅游的序幕,也为后期冰雪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从2006年—2017年新疆冰雪旅游人数统计发现(见表2),新疆冰雪旅游消费增长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从2006年—2013年旅游接待人数看出,此阶段人数呈不断的增长趋势,2015年—2017年,接待游客增长率逐渐趋于下降,进一步减少了人均消费量,说明以旅游刺激消费未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可能是因为旅游企业在加强吸引力上做的不足,部分项目体验未能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新疆冰雪旅游人数下降,旅游消费过低等局面。

表2 新疆冰雪旅游人数及消费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新疆旅游局官网

2.3 新疆冰雪旅游特色项目开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新疆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推出“丝绸之路 + 冰雪旅游 + 民族风情”的产品组合旅游营销战略,实现冰雪与民俗、丝路文化、军垦等文化特质的有机融合,加快新时代体育强国战略下新疆冰雪旅游的发展探究[7]。由于不同地区冰雪旅游开展项目不同,体验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别,例如娱乐性项目:雪地拔河、滑雪圈等;竞技性项目:雪地叼羊、滑雪橇比赛、雪地摔跤等都是各地区特色旅游体验项目(见表3)。但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冰雪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足;民族传统特色冰雪项目开展少,部分仅在节日庆典等场合开展,部分项目如冰上走马等更是逐渐走向濒临失传困境[8]。

表3 新疆冰雪旅游项目一览表

注:数据来源文献资料整理

3 制约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因素

3.1 地域因素

地域受限,距离偏远。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中亚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核心区域,但距离一线城市远,作为旅游的主客源,内地游客进疆旅游,几乎将全部时间浪费在往返路程上。相对东北等其他旅游地,来新疆出游成本较高,优惠政策较少,并且部分旅游场所,位置偏僻,出游路线模糊,距离市中心位置远,例如:天山、喀纳斯等地直接限制了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制约了新疆冰雪旅游的发展。

3.2 环境因素

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低,环境保护意识弱。冰雪自然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不断地遭受破坏。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资源开发技术,导致气候变暖,南北疆雪量分布不均,部分冰雪项目无法开展,造成冰雪场地闲置、空缺的尴尬局面。部分发展冰雪旅游的地区,逐年不间断地出现暴雪、雪崩等自然灾害,这些不利因素都给旅游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动摇了游客到新疆旅游的出行意愿[9]。

3.3 经济因素

旅游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开发成本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据了解新疆旅游收入每增长1%,新疆经济增长就能上涨0.37%[10]。因此以冰雪旅游刺激消费,以消费拉动经济是社会发展的趋向。但由于新疆冰雪旅游特色项目开发程度低,需要资金量大,例如:滑雪橇比赛、冰雪度假、沐浴冰雪温泉等等项目的开展,不仅需要人力、物力、有利的场地条件,还需要专业性技术开发和维护,这一系列问题造成新疆冰雪旅游陷入特色品牌辐射范围窄,产品开发少等困境,阻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3.4 人才因素

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服务质量跟不上。专业性人才培养是制约新疆冰雪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上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以高水平的服务和高标准的建设吸引旅客[11]。新疆冰雪旅游后备人才储备主要集中在速度滑冰上,花样滑冰等项目上,缺少优势项目。此外由于部分地区信息来源封闭,对新型旅游市场了解不够,在冰雪旅游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常以运动经验和比赛执教两大模块,摸索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阻碍了新疆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2]。

3.5 市场因素

营销模式单一,传播效果不明显。新疆冰雪旅游大部分通过冬运会、冬博会、冰雪嘉年华等大型活动展现出来,主要靠新媒体、官方网站公众平台等方式传播,传播渠道和形式上早以与社会发展相脱轨,造成冰雪旅游地名气小、营销低等局面。一方面,由于相关网站搭建平台不完善,传播功能不健全,缺乏线上交流、线下服务、线中传播等一体化传播平台。另一方面,传播信息较为缓慢,官方网站营销模式渠道单一,未能有效刺激旅游爱好者前往新疆旅游的意图。

4 “互联网+”视域下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应对策略

4.1 冰雪旅游转型升级,形成客源互送的产业链

合理利用互联网模式,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一方面,国家旅游局及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减少旅游者出行费用,完善交通优惠政策,并根据客源情况形成疆内外旅游公司工作对接,进一步扩宽旅游市场,形成客源互送的一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设置旅游信息反馈平台,完善相应的旅游出行计划,并结合新疆第二大陆板块的地理优势,加快新疆与邻近其他国家旅游相对接,招商引资,增加客流量,建立新型冰雪文化互融,经济互惠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快新疆建设成为全方位、多领域、高服务的冰雪旅游强省。

4.2 宣传力度亟待加强,打造冰雪特色的旅游精品

加快新疆冰雪旅游文化的宣传力度,是打造新疆精品旅游的重要基石。不仅在宣传上营造良好口碑,而且还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形成动画宣传册,吸引观赏者前来欲望。新疆冰雪文化是新疆自然生态的金山银山,金山银山是最天然的文化底蕴,应着重加强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双层关系,发展新疆冰雪旅游。适当借鉴东北、黑龙江等地旅游活动,例如“城市挑战赛、涉外冰雪”旅游项目模式,结合自身特色,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冰雪特色道路,扩宽旅游精品知名度,突出自身特色,打造精品。

4.3 推进冰雪产教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学校是冰雪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有效地承担着冰雪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为尽快适应冰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加快人才培养机制向社会化、专业化、新型化的目标迈进,不仅要加强青少年专业性人才培养体系,而且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功能。搭建好冰雪科研平台,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建立以学校体育为冰雪发展的试验点,以冰雪旅游场为模范地的联合机制,开设与冰雪旅游发展相契合的特色课程。此外,要着重借助体育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好冰雪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健全好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推进冰雪产教结合,更好地促进新疆冰雪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4.4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意识

硬件设施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环境优美、服务周到是旅游的基本要求,旅游公司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改善,对旅游场所的器材、环境进行及时检查和更换。另外,在游客服务上做到“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并适当应用“互联网+”的传播媒介,拓宽传播平台,招纳优秀人才,做好线上服务、线下沟通和线中导向工作,满足客户的个体化需求。同时也要防止网络诈骗以及危险性病毒入侵,更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平台良性运转。促使建设新疆成为以都市冰雪为核心,以人文冰雪为特色的网红旅游城市。

5 结语

面对“互联网+”视域下新疆冰雪旅游面临日趋激烈的问题,以旅游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发展是新疆当前应突破的困境。新疆冰雪旅游发展应以自身资源为基础,立足于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品牌,强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地将冰雪运动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同时大力搭建“互联网+”网络资源,形成客源互送的产业链。有效地将旅游业建设融入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体育规划之中,促进新疆冰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冰雪新疆互联网+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新疆多怪
冰雪幽默来袭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